正文 第11章 處事平衡的最佳方法(10)(1 / 3)

一個性情急躁的人,他的言行如烈火一般熾熱,仿佛所有跟他接觸的人物都會被焚燒;一個刻薄寡恩無情無義的人,他的言行就好像冰雪一般冷酷,仿佛不論任何人物碰到他都會遭到殘害;一個頭腦頑固而呆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又像一棵朽木,已經完全斷絕了生機,這都不是建大功立大業能為社會人類造福的人。

一位富婆養一青年男子多年。這男子不堪忍受這種金錢與肉體的交易,與另一女子由喜生戀。富婆由妒生恨,設計陷害男青年,於一晚邀他前往別墅欲行床第之歡。青年不答應,富婆便將他以強奸之名告上法案。法官問:“被告,你強奸她沒有?”青年答曰:“強奸了。”法官又問:“強奸幾次?”此時,男青年裝作虔誠的樣子。回答說:“隻此一次,望法官念我初犯,從輕處罰。”此語一出,富婆性急,在廳下大喊:“我倆同居多年,他強奸我足有幾百次了!”結果,富婆不打自招,青年被判無罪,也由此擺脫了富婆的糾纏,與那女子建立起自己的家庭。

做任何事都不能心急,為了避免忙中出錯,自己心裏得先有個譜,例如你要趕赴一個約會,算計一下這個約會將持續多長時間,而你究竟需要多久才能趕到約會地點,把一切都計劃好了,免得途中又發生什麼耽誤你的事。比方說,你跟人家約好了6點鍾見麵,從這兒到那兒4點45分出發沒問題。可你偏偏在4點40分的時候還想著打個電話,結果事與願違,你不該遲到反而遲到。所以嘛,做事前緊後鬆一點,等你到那裏的時候還有5分鍾的剩餘,好好坐著休息一會兒,或者把在這次約會上要完成的事項過過腦子,想想怎麼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這次會麵。你也可以更早一點出發,從辦公室或自己家慢慢踱步到約會地點去,如果你駕車的話可以悠悠閑閑地過去,用不著一路上風馳電掣地趕急,到頭來還弄得自己緊張。

在赴約之前,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算計好路上用的時間,以及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情。比方說,交通堵塞啊,修路啊,壞天氣啊,什麼的,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你遲到。如果不考慮這些事情,你難以把握自己的時間,本來做好的計劃往往變成廢紙一張。如果我你在3點鍾有約會,並且肯定用30分鍾就能趕到那兒,你一定要想辦法提醒自己在兩點半準時走。可別眼看要遲到了,自己急得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心裏七上八下的。計劃好時間輕輕鬆鬆赴約有什麼不好?想象一下你現在正開車急著往約會地方趕,忐忑不安的,哪還有心情欣賞一路風光,巴不得插翅飛過去。如果你百米衝刺速度趕過去結果還是遲到,肯定會覺得身心俱疲、垂頭喪氣,而且這個約會也難有一個好開頭。所以,學會計劃好時間,讓你的每一步走得輕鬆自如。

有選擇地安排各項任務、項目和約會,在做計劃時多問問自己“這項工作必須現在就做嗎?”甚至“我真的有必要做這件事嗎?”你可以回顧上個月的工作,翻一下當月的時間表,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工作其實根本沒必要做。節省時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合理的時間安排,對什麼是當務之急,什麼完全可以拖到日後再做有明智的選擇。還有,要避免同一時間安排不同的事,你又沒本事將自身一分為二,要是你既答應了這個又允諾了那個,看你到時候有多尷尬!

盡可能地避免那些煩人又無意義的公司會議,珍惜寶貴的時間與精力。你可以以一種有效的方式組織會議,比如說自由討論,大家在會上各抒己見,提出有創意的觀點,這樣的會議才是有活力、有意義的。不過要在會議前提出一種合理的安排,實事求是地計劃好時間與會議內容,在開會時要遵守已經定好的每一個主題的討論時間。

不要把約會定得太早,免得自己一大早起來忙作一團,不要打破長期以來一貫遵循的早晨工作安排。如果有人對你下個月已經做好的計劃提出新的要求,請你學會說“不”。一開始也許感到不好意思,情麵上過不去,但久而久之,要是再碰上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你會當機立斷給他來一個“不”:“不好意思,往後一兩個月我不準備接手任何新的項目。”學會說“不”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你不用費神去想該不該答應。

10.對正在幹的事情不可掉以輕心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孟子認為,一個人不明智,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生長的。我和大王相見的時候也太少了。我一離開大王,那些“凍”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點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們凍殺了,我有什麼辦法呢?比如下棋作為一種技藝,隻是一種小技藝;但如果不專心致誌地學習,也是學不會的。

一暴十寒,或者如俗語所說“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努力少,荒廢多,很難奏效。因此,貴在堅持,責在有恒心。

世間萬事莫不如此。即以生活小事而論,無論是練習書法,寫日記還是練習晨跑,堅持冬泳,真正能夠持之以恒的有多少人呢?

對一件事投入賣力地幹,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往往能感動人,給你處世帶來方便。1946年4月,土光敏夫被推舉為石心島芝浦透平公司總經理。當時,日本大戰新敗,百姓生計窘迫,企業的發展更是困難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籌措資金。即令是那些著名的大企業,資金也相當緊,更何況芝浦透平這種沒有什麼背景的小公司,就更沒有哪家銀行肯痛快地借錢給它了。士光擔任總經理不久,生產資金的來源就擱淺了。為了籌措資金,士光不得不每天去走訪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