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和嚐試言歸於好的辦法。吵架後,同事彼此之間會直接出現一種擔心的心理。大多數人最擔心的是遭到拒絕。深呼吸,讓自己輕鬆一下,這偶然的行為會幫助你和同事驅散緊張的氣氛。
你一旦告別恐懼和擔心,那麼和同事的交談就會更容易些。別等同事來找你,能邁出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讓爭吵惡化,那麼你們兩個人會一起失去友誼。如果你們言歸於好,你們就都是勝利者。不要等待別人解決問題,你自己應負起責任。時間不等人,你越快越好。
不能假裝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需主動去嚐試,用積極的態度喚起彼此的信心。“嗨,還生氣呢?”“喂,有空咱們聊聊。”假如你麵對麵地向她提問,不妨帶著真誠的微笑。
假如你們雙方都堅信自己是正確的話,那麼很難聽進對方的傾訴。但是你如何弄清同事的感受呢?你可以開誠布公地說:“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告訴我你是如何想的好嗎?”而且當對方談話時,不要打斷她或是與其爭辯,讓她感到你尊重她,也許矛盾好解決一些。
當衝突無法避免時,不妨製訂處世“爭吵法則”:
⊙任何爭端事出有因,不能借題發揮,故意製造事端。
⊙不能和任何人發生肢體衝突,除非出於自衛,否則絕對是最瘋狂的行為。
⊙不要碰他人最敏感的話題。比如,有人很介意別人叫他“小眼睛”,結果你偏偏不知好歹,即使對方明知你是開玩笑,還是會恨你入骨。
⊙不要透露你在某方麵根深蒂固的偏見或意識形態,比如,種族好惡、性別歧視等,通常,這類爭執會讓你成為眾矢之的。
⊙當你在與對方的較量中占得上風時,千萬不要得意洋洋,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否則,對方看在眼裏,恨在心上,就會想方設法奉還今天的屈辱。如果你向對方表示尊敬之意,表明自己隻是僥幸取勝,對方就會怨恨頓消。
在與人交往中造成了衝突,本來你的目的是使事情對自己有利,而不是為自己樹敵。從利益出發,主動求和以減輕敵意,以免發生更激烈的衝突,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毫無疑問,這是處理矛盾的上策。
《子思子》上有言:“君子不以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不能者愧人。”《三國誌·蜀書·秦宓傳》寫道:“記人之善,忘人之過。”你如果能做到這樣,在順境中得人緣,逆境中得人助,自是必然。
11.主動吃虧一定是發現了什麼更好吃的東西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
——韓嬰《韓詩外傳》
常常聽到對有人緣的人評價是:“他很大方,舍得給人吃給人喝。”這句話聽上去很世俗,然而從中庸處世的角度看,你為人小氣,不願吃虧,就顯得很尖滑。不少好朋友,或者事業上的合作夥伴,由於種種原因,後來反目成仇了,雙方都搞得很不開心。相互你好我好地走到一起,結果是大大出手的分手,前後反差太大,都是由於不得中庸之道,怕吃虧造成的。
有個人卻不這樣,他與朋友合夥做生意,幾年後一筆生意讓他們所賺的錢又賠了進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錢的設備,他對朋友說,全歸你吧,你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留下這句話後,他就與朋友分手了。顯得多有風度啊,沒有相互埋怨,這叫“好合好散”。生意沒了,人情還在。
有人問小巨人李澤楷:“你父親教了你一些怎樣成功賺錢的秘訣嗎?”李澤楷說,賺錢的方法他父親什麼也沒有教,隻教了他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李嘉誠曾經這樣跟李澤楷說,他和別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麼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誠的意思是,他吃虧可以爭取更多人願意與他合作。你想想看,雖然他隻拿了六分,但現在多了一百個合作人,他現在能拿多少個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人會變成五個人,結果是虧是賺可想而知。李嘉誠一生與很多人進行過或長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時候,他總是願意自己少分一點錢。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麼也不要了,願意吃虧。這是種風度,是種氣量,也正是這種風度和氣量,才有人樂於與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誠的成功更得力於他的中庸處世的交友經驗。
吃虧是福,乃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還是做生意場上的夥伴也罷,手下的人跟著你有好日子過、有奔頭,他才會一心一意與你合作,給你幹。因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才會好。生意場夥伴同你做生意不能賺錢,才會朝三暮四。好分好合,你要讓他人覺得你是個值得共事的人,這才是成功的處世。
有人與朋友一旦分手,就翻臉不認人,不想吃一點虧,這種人是否聰明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一點虧都不想吃的人,隻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讓步、吃虧是一種必要的投資,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為什麼呢?在生活中,人們對處處搶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沒有什麼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虧,因為他已經處處搶先,從來不為別人考慮,眼睛總是盯著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占有它。他周圍的人對他很反感,合作幾個來回就再也不想與他合作下去了。合作夥伴一個個離他而去,他難以找到願意與他重新合作的人,他不是吃了大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