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處事平衡的最佳方法(18)(1 / 3)

凡事有預謀就會成功,沒有預先策劃就會失敗。說話預先想定就不會語塞中斷,做事預先想定就不會感到困難。行動之前預先想定就不會內心不定。執行規則預先想定就不會陷入絕境。中庸思想無不是被曆史一次次證明的偉大智慧。

《世說新語》中有句話:“以明防前,以智慮後。”如果一個人不是時刻準備著成功,那麼他一旦遭到失敗,就難有振作再起的可能。有很多青年由於不是時刻準備著成功,所以沒有積蓄相當的體力和智力應對各種事務,常因小小的挫折而遭到沉重的失敗。

有些人一生庸庸碌碌、無所成就,就在於他們不是時刻準備著,對成功的投資太少,不懂得播種得少就會收獲得少。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好機會降臨的時候,而一個人能否抓住機會走向成功,全看他是否時刻準備著,積蓄的力量是否充足。人的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能夠貯藏著可供一生應用的充足力量,力量貯藏得愈多愈能應付變故。

機遇偏愛那些有所準備的大腦。人生要能掌握機遇,所以當機遇來臨時,必須多去嚐試,若沒有心理準備,即使再好的機遇也會溜掉。機遇一旦失去,便難以找回。

有的人一味地把自己的不如意歸結為“運氣不好”,這隻是給自己的疏懶找個借口。如果你在失敗者的隊伍中詢問他們失敗的原因,他們的大多數人將會說,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機遇,沒有人幫助、提拔他們。他們會說,優秀的人太多了,高等的職位已被別人占據,一切好的機遇都已被別人捷足先登,所以自己毫無機遇了。

能夠成功的人卻不會如此推托。他們默默工作,他們不怨天尤人。他們穩紮穩打,他們不指望別人的幫助,他們依靠的是自己。

在一次勝利之後,有人問亞曆山大:“假如有機遇,你想不想把第二個城堡攻下來?”“什麼?機遇?我從來不等待機遇,我會去製造機遇?”

一般人等待機遇以至於成為一種習慣,這真是很可怕的事。工作的熱情與精力,就在等待中逐漸消磨。那些不肯工作而隻會胡思亂想的人是根本看不到機遇的,而那些勤懇工作奮發向上的人,才有看見機遇的可能。

有一個不會遊泳的人來到海邊,他認為即使他不會遊泳也不會淹死,因為他相信上帝會在重要時刻來解救他。就在他快被淹死的時候,有一艘船經過,船上的人叫他趕快上船,他回答:“不用了,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這個人一直在海中掙紮,這時又來了另一艘船,船上的人又叫他趕快上船,他還是回答說:“不用了,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

正當在這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空中飛來了一架直升機,一根繩子從空中放了下來,機上人員告訴他:“朋友快上來吧!你會被淹死的。”這個人還是回答說:“不用了,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因為他錯過了許多獲救的機遇,最後還是被淹死了,等他到了天堂,他很不服氣地責問上帝為什麼不肯來救他?上帝說:“你胡說八道,我派了兩艘船、一架直升機,是你自己沒有把握住機遇!”

在平常生活中,也許已經有許多機遇在等待著我們,或許機遇就在眼前;或許在你的生活當中,就隱藏了一個機遇,然而,你卻一直忽略了它們。

也許機遇在你目前這份工作中,有些人經常換工作,總是覺得公司不對,老板不對,主管不對,產品不對,製度不對,服務係統不對,他從來沒有研究問題可能在他自己身上。因此,不管怎麼換工作,問題還是在他自己身上,問題沒有解決,所以對他來講,一點都沒有辦法突破。

你不妨從身邊開始,找尋下一個成功的機遇,或是掌握住現在的機遇,把它做到最好。

俗話說:“天時、地利、人和”,若能早做準備,做充分的準備,到時候一定會有“天助我也”的機遇來臨。要有成熟至結果為止的耐心,讓內心等待成熟才是抓住機遇的最好時機。

韋伯斯特是美國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一次,議員海尼在議會上發表的演說詞,在韋伯斯特看來幾乎無可辯駁,但翌日上午議會再開會時,韋伯斯特感到自己終究不能不予以答辯。這時候,他已經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準備了,但問題又是關係到美國國運的大問題。當時的情況是,議會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韋伯斯特的答辯,韋伯斯特重任在肩。那天晚上,韋伯斯特一個人,既沒有書籍也不能得到其他的幫助。於是,他想到平時儲存於心的材料,寫成了那篇答複海尼的演說詞。在第二天的早晨,韋伯斯特在議會的會議上用很充分的理由,答複了海尼的演說,贏得了其他議員的有力支持。

假使韋伯斯特平日裏沒有積累材料,那麼在如此匆促短暫的時間裏,怎能做出那樣著名的答辯詞呢?如果他在體力、精神、道德等各方麵沒有足夠的積累,那他的名字也許就不會如此被人銘記。想成就事業的年輕人,最好對事物充分的考量,隨時應付一切變故。

普魯士著名將領毛奇將軍深謀遠慮,對普法戰爭做了多年的準備。由於準備充足,所以戰爭一爆發,毛奇率領的普魯士軍隊很快就擊敗了拿破侖三世。這次戰爭的具體經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