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俊還特別注重私人友誼的維護,他常常做一些超越公務關係、表示私人友誼友情的舉動,以得到對方更多的幫助和支持。日本企業家竹下登一次對王英俊說,最近一個時期太緊張,突然脫發。王英俊回國後,立即買了20瓶毛發再生精送給竹下登,此外,他還送給一位日本企業家一件中國瓷雕,在瓷盒上刻上了這位企業家的照片。這些禮物並不貴重,它隻是表示了王英俊的友情,王英俊稱之為“動腦筋的禮物”。
有人說,人生如戰場。但人生畢竟不是戰場,無論在商場還是在職場,用心、用情比鬥智鬥勇還有效。自己正麵競爭的能力不足,就用另一方麵的能力去征服,例如情,就是王英俊的用力的另一麵。做事先做人,既要講究遊戲規則,更要講世故人情。一味講規則,板起麵孔公事公辦;或者,一味講利害,扳起指頭精打細算,而不懂與他人正反相依結合,一定做不好人、辦不好事。
15.狂妄自大是低估了別人的能力
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菜根譚》
有的人依恃著自己的才能、學識、權力和金錢等等,便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狂”其實是不好的,要不得的,它的本意指狗發瘋,如狂犬。處世如果與“狂”相結合,便會失去人的常態,便會產生不文雅的名聲。
君不見,人們稱狂妄輕薄的少年為“狂童”,稱狂妄無知的人為“狂夫”,稱舉止輕狂的人為“狂徒”,稱自高自大的人為“狂人”,稱放蕩無羈的為“狂客”,稱狂妄放肆的話為“狂語”,稱不拘小節的人為“狂生”……魯迅《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實際上是傻瓜。
狂妄與無知是聯係在一起的,“鼓空聲高,人狂話大”。舉凡狂妄的人,都過高地估計自己,過低地估計別人,他們口頭上無所不能,評人論事誰也看不起,總是這個不行,那個也不中,隻有自己最好。在這種人眼時,他自己好比一朵花,別人都有是豆腐渣。這種人處世怎麼會恰到好處呢?
有的人讀了幾本書,就自以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無人可比,再在的文學大家、科學巨匠全部不在話下;有的人學了幾套拳腳,自以為武力高強,身懷絕技,到處稱雄,頗有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氣勢。然而,狂妄的結局是自毀家門,自斷後路,人緣關係很糟。
《三國演義》裏有一個禰衡,堪稱“狂夫”。他第一次見到曹操,把個曹營中勇不可擋的武將、深謀遠慮的謀士,一個個貶得一文不值。他貶低人起來,如數家珍,如“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詔,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槽,於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禰衡稱別人是酒囊飯袋,稱自己卻是“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上可以致君為堯、舜,下可以配德於孔、顏。豈與俗子共論乎!”更有甚者,當曹操錄用他為打鼓更夫時,他卻一邊擊鼓一邊罵起曹操,然後揚長而去。對這種人,曹操自然不肯收留。禰衡又去見劉表、黃祖,依然是一副狂妄的架子,罵罵咧咧的,最後他被黃祖給砍了腦袋,做了個無頭狂鬼。他的個性太張揚了。殊不知,山外有山樓處樓,世上高人多。狂人是交不到好朋友的,是不會被人容留的。
那麼怎麼做才符合中庸不偏的處世之道呢?
自己有無本事,本事有多大,別人都看得見,心裏都有數,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有道是:“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沒有多少人樂意接觸一個言過其實的人,更沒有一個人樂意幫助一個出言不遜的人。不論是莊子老子,還是孔子,儒道兩家都勸人要以謙讓為上,不可自作聰明地顯示、誇耀自己的才能和實力。隻有這樣處世,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達到自己的目的。
《菜根譚》說:“前人雲:‘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又雲:‘暴富貧兒休說夢,誰家灶裏火無煙?’一箴自誇所有,可為學問切戒。”告誡突然暴富的窮人,千萬不要老向人家誇耀自己的財富。
孟子說:“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意思是說希望尊貴,這是人們共同的心願,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可尊貴的東西,隻是不去思考它罷了。有個寓言說:有一隻母蛙帶著自己的蛙兒在池塘邊遊戲,它們看見一頭在塘邊飲水的牛。蛙媽媽很羨慕牛的身軀的龐大,它也想使自己變得如牛大。於是,它拚命往肚子裏鼓氣,還不住地問兒子:“我有牛大了嗎?”小蛙勸媽媽說:“您就別脹了,肚皮要爆了。”母蛙的肚皮最後真的就脹破了。
這隻母蛙隻知道羨慕牛的龐大,隻想到和牛比大,其實,它為什麼不可以和牛比小呢?這寓言的道理很明白:人不能自持才高,傲視眾人,也千萬不可妄自菲薄,總以為自己不如人,自己看不起自己。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可珍貴的東西,隻是由於我們一味羨慕別人而沒有考慮它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