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決定到一家銀行申請貸款,銀行職員卻嘲笑他說:“我們從不貸款給有色人種。請你先把皮膚洗幹淨,再來找我。”如此大的羞辱,讓約翰遜顫抖起來,他笑著說了一句:“我會慢慢洗的,直到你們這些人的眼睛幹淨為止!”
最後,約翰遜在白人擁有的市民貸款公司得到貸款,但是市民貸款公司要求擔保品。他惟一能提供的是母親的家具,可這需先征得她的同意。約翰遜母子倆一起祈禱,又一起哭了很久,最後約翰遜母親同意了。約翰遜當時想的是決不能回頭,再大的打擊都要忍受。“我絕對要讓雜誌辦成功,讓那幫歧視我們黑人的家夥看看,是我們皮膚不幹淨,還是他們眼睛不幹淨。”他抱著這樣的信念,寄出了2萬封信。在第一年,約翰遜用每年僅收取2美元的優惠訂閱費,吸引來了解3000名訂戶。第一期《黑人文摘》就這樣誕生了。
13.通過考驗證明自己是否堅強
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論語》
一年裏數九寒天最冷,這才知道鬆柏最後隻受些凋落。孔子這句話是借鬆柏之性而比喻君子品德,越是在艱苦的環境中越能顯出君子的品德高尚。
鬆柏永遠不改變其堅貞,始終生氣勃勃。有誌之誌在貧困的處境裏,充分顯示出其堅定性,決不改變自己的操守。唐代詩人孟郊《答郭郎中》詩中曰:“鬆柏死不變,千年色青青。誌士貧更堅,守道無異營。”
明代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說:“鬆柏何領羨桃李,請君點檢歲寒枝。”桃李,以姣豔的顏色取悅於人,而鬆柏毫不在意。冬天的枝頭,桃李已“戒旦零落”,而鬆柏依然蒼翠如故。
天氣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隻有鬆樹與柏樹永遠是碧綠的,這是孔子的感歎。人生要在最後看結論,人要在艱難困苦中才看得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來。如文天祥就是一個例子,國家無事時,他是一個風流才子,誰看得出他後來竟是一個如此堅貞而正氣凜然的人。所以古人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時代的大風浪來臨時,人格還是挺然不動搖,不受物質環境影響,不因社會時代不同而變動。國家一亂,就看到了忠臣,也就是孔子說的“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他也是這樣做的。無論你多麼高貴或者有才華,他不會去嫉妒你;無論官位權勢多麼誘人,不去貪求,人要有這樣的美德。
對於一個貪婪和嫉妒成性的社會,有這種無嫉無求的境界應該說是美了。但是對於孔子來說,他所傳播的思想與文明,他所教導的學生,都是要移風易俗,克己複禮,敦倫助化的,所以僅僅管了自己還不算是美德啊。因此,在表揚子路的同時,又指出了他前進的方向。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到底如何,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在關鍵時刻體現出來的。人常說:“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烈火識真金,日久見人心”。
就是說,人際交往中,一個人的真正德性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表現或者被認識清楚的,還需要表現或者被認識的機會和場合。而平常的交往,幾乎每一個人都拿出來的是經過加工的態度和光怪陸離的麵具,常常是在關鍵時刻那本來的麵目就呈現出來了,使那些上當受騙的人大呼悔之晚矣。所以,為了不使自己後悔不迭,那就應該抱持清醒的頭腦去對待天下的人。
這句話絲毫沒有出奇之處,但卻道破了人生的一個根本真理,就是無論什麼人,什麼道理,都要在關鍵的時候才能顯示出來真正的本性的。是不是歲寒之友,那就得到冰天雪地裏去檢驗一下。經得住的,就是真正的君子,否則就是小人一個。而對於修行者來說,自己的德性能不能夠經得住各種各樣的惡劣環境的考驗是個關鍵。因為修行的結果若是經不住考驗,那豈不是很可惜!而經得住考驗,那的確需要不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從心靈根本上認識道德的可貴與價值。
隻有覺悟大道、認識了真正的人,才會不為任何誘惑所動,因為他已經看透了一切,不再愚蠢了;仁厚的人安心於自己的人際關係,順其天命,所以不再會有什麼憂愁,因為他已經將自身置之度外了;英勇的人隻有道義,沒有生死,所以不會有任何畏懼。因為在他的心靈中,他已經為了正義而獻出了一切。沒有了私,也就一無所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