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優位”思考,精確選擇(16)(1 / 3)

荀子說,一個人沒有精誠專一的誌向,不可能通達事理,沒有忘我修煉的行為,不可能有顯赫的成果。元順帝天順年間,有一名進士叫陳音,傾心經術,不問世事,終於學有所成。他專心致誌的故事,仍流傳至今。一天,陳音整理書籍,發現一張宴貼,就如期赴宴。到朋友家。久坐不走,朋友問他有什麼樣事,陳音說,前來赴宴。那朋友莫明其妙,又不便詳問,隻得備酒款待。事後,那朋友才想起,去年的今天曾宴請過他。還有一次,陳音朝罷歸來,途中說要拜訪一同僚。侍從沒有聽清,仍牽馬回家,陳音以為到了同僚的家。步入客廳,環顧四周,陳音說:“格局與我家相同。”又看見壁畫,頓生疑竇:“我家之畫怎樣掛到這裏?”恰好家童出來,陳音嗬斥道:“你怎麼在這裏?”家童回答:“這本是你的家嘛!”陳音這才恍然大悟。

但是你太執著某一件事,就變成了嗜好。隻要有嗜好,就會被人利用;反過來,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的,往往從他的嗜好入手。

鄭板橋一次看事走眼,恰恰不是他裝糊塗的時候。鄭板橋名氣大,脾氣也大。這樣的“二大”者一向很多。

揚州有一個鹽商叫王德仁,做生意賺了不少錢,是位有名的款爺。拜金主義者的心態多半是我有錢什麼做都能辦得到。王老板以為他不會買不到鄭畫家的一幅畫。可是他失望了,他拿回來的畫竟沒有老鄭的題款。“你玩大腕,做名人秀,看我怎樣來收拾你!”王老板耿耿於懷。

鄭板橋食肉主義者,尤其愛吃狗肉,要是在現在,他一定受動物保護組織的譴責,養寵物的國民抵製他的畫,他到西方國家做訪問學者不把吃狗肉的嗜好改過來,是可能被遣送回國的。當時,誰想得到鄭板橋的畫,最好的辦法是把他請回家吃狗肉。有狗肉招待,他就樂哈哈,全不知別人在利用他,想得到他的畫。

一天,鄭板橋出遊,來到一處,時已過午,他感到有點鋨了。忽然聽到悠揚的琴聲從遠處飄來,他循聲尋去,發現前麵有一片竹林,竹林中有兩三間茅屋。他剛走進茅屋,一股肉香撲鼻而來。茅屋裏有一位老者,須眉皆白,道貌岸然,正襟危坐彈琴,旁邊一個小童正在用紅泥火爐燉狗肉。

人一見到自己心愛之物,沒救了。鄭板橋不由得垂涎三尺,有損大畫家的形象,他對老者說:“老先生也喜歡吃狗肉?”老者回答:“世間百味惟狗肉最佳,看來你也是個知味者。”鄭板橋嘿嘿笑道:“我不知道這世上還有什麼比狗肉更好吃的東西。”老者說:“太好了,我正一人無伴,咱們同享吧,不枉這竹林美景。”於是鄭板橋和老者吃起狗肉、喝起酒來。

興味盎然之際,鄭板橋說:“老人家,你這屋子四壁空空,何不掛些字畫?”

老者說:“當今畫壇,這個主義,那個流派,狗屁不通,包裝炒作而已,無非是推銷畫作,多賺幾個錢。聽說城內有個鄭板橋,人品不俗,書畫也好,先生你見到過他嗎?要是有他的一張畫,老朽這一生也就沒白活了。”

鄭板橋笑道:“你老信不信,你眼前這人就是鄭板橋。”

老者立刻站了起來,一把握住鄭板橋的手,說:“我有眼不識泰山。大畫家就在麵前,得罪了、得罪了……”

接下來鄭板橋當做老人的麵畫了幾幅畫。老人說:“賤字‘昌義’,請先生題個上款,也不枉今天一麵之緣。”

鄭板橋一愣,說:“‘昌義’不是鹽商王德仁的字嗎,先生怎麼與他同號?”

老者說:“我取名字時,他還沒有生呢,是他與我同字,不是我與他同字,而且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

鄭板橋覺得老人說得有理,於是給畫都題了上款,然後拿上一塊狗肉邊啃邊走了。第二天,鄭板橋想起昨天吃狗肉的事,覺得有點水對勁,於是叫一個仆人去鹽商王德仁家去打聽情況。仆人回來說,王德仁將鄭板橋送的畫懸掛中堂,正在發柬請客,準備舉行盛大的慶祝宴會呢。

鄭板橋聽後一拍腦袋,說我真蠢,我怎麼眼睜睜地被王德仁設“狗肉計”騙了呢?我雙眼能察竹子的脈絡,卻不能審他人對我的特性嗜好地利用,老鄭啊,你是個不中用的家夥!

人想糊塗不一定就糊塗得了,不想糊塗,照樣犯糊塗。老鄭的一雙怪眼是出名的,他能一眼看透人心,別人一吭聲他就知道會說什麼話,可是自己愛吃狗肉,卻也是天下人都知道,這就等於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研究板橋同誌喜好的切入點。投其所好,是中國最經典的攻關術之一。

4.不與低級趣味的人混在一起

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論語》

前麵三點,是人生最快樂的,也是說快樂要建在品行上,一個人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研究學問(禮樂),做人規矩,這是與第一篇《學而》有關的。

第二點“樂道人之善”,喜歡講人家的好處,優點。這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點,也很難做到的。

“樂多賢友”,好朋友多有益處,實在有道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還要交萬個朋友。要交賢友,我是主張多友的,不交朋友,不能了解人情世故。但今日社會交朋友第一要錢,要仗義疏財,我們窮小子,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