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和為貴”,誠信做人的準繩(14)(2 / 3)

不要把私人事情帶進辦公室。如果你的確需要在上班時間討論私事,到外麵討論,去吃午餐,去公園,或者除了你和她的辦公室之外的任何地方。

除非是你的上司開門見山地質問你,且在那種情況下,你應該坦白承認戀情,然後表明早先你沒有告訴他是因為你不認為這會影響到你的工作表現。結果可能是,如果你說明你自己能控製的很好,而你也沒有因為在複印機旁和男朋友打情罵俏而被叫進主管室,主管便會相信你。

戀情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兩人都覺得彼此關係已經穩定了,公開戀情不影響兩人的關係,這時候不妨選定時機和方式公開。而當你準備公諸於世,做法要有技巧。

有很多理由支持你不必刻意排除同事在理想對象的搜尋你圍之外,維係辦公室戀情的關鍵在於,如何拿捏得當而不致將自己陷入死胡同中,或者將自己的事業毀於一旦。以下柯夢所提出的辦公室戀情十誡,目的在協助你先評估好自己能否承擔壓力,不會被辦公室戀情的後遺症擊垮。

如何避免露出你已失去專業眼光的形象?那就是你們應盡量避免太密切地合作。如果你必須評估他的工作,不要對他過於寬待,但也不要矯枉過正,失之過嚴。

千萬別嚐試在辦公室做愛。如果你在辦公室做愛被主管發現,一絲不掛的你可能還來不及知道職業介紹所怎麼走就被解雇了。就算發現的人是同事,這種關起門來翻雲覆雨的做法也不值得冒險。何況,在辦公室做愛根本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分手必須審慎處理。如果提出分手的人是你,你的終極目標便是不能讓他四處宣揚,要是他覺得受傷,更可能如此。23歲的廣告業務小麗,在四個月的交往後,決定和巧玲瓏男友分手時,她向他強調自己真的很喜歡他,但眼前還不是她想要擁有的穩定關係,這讓對方覺得好過些。

當戀情涉及權力階級時,例如上司如果和下屬發生戀情,等於是為公司招惹性騷擾罪名的可能。女方隻要有一絲絲無法拒絕對方,便會有失去工作的可能性,根本無法證明這是兩廂情願。如果你是和上司約會,你失去飯碗的風險就更大。因為和老板交往的女性會降低專業聲望。和老板約會讓你變得更孤立無援。即使同事們不多說你話,他們可能也會覺得你已不再屬於他們一群。如果是你和他分手,你可能要付出代價。在這個性騷擾訴訟不斷的年代,上司被你甩了,難免覺得臉上麵子掛不住,他可能無法直接開除你,但是他可以用其它小動作讓你不好過,讓你在原來的工作待不下去。

所以,把握自我特別重要。在進入公司之前要告誡自己,絕對不要發生辦公室戀情。

要問清楚主管以及每個員工的戀愛和婚姻情況,從張三那裏問李四,從李四那裏問王五,因為有時直接問對方他或許不高興,或許隱瞞事實,有的人為了討異性喜歡,正在談戀愛也說沒談。

工作中隻有同事沒有男女,所有的紳士風度請在工作外使用,工作中隻遵守辦公室規則即可。

盡量避免與上司喜歡的異性同事單獨在一起,請上司吃飯,上司如果建議可帶上一個異性下屬,那你對這個同事,熱情絕對不能過度。

已婚同事請在第一時間告知大家,自己已婚,並在顯著位置擺放家庭合影,一些場合攜老公(或老婆)出席。

如果已經發生了辦公室戀情,請牢記不要在辦公區域內有親昵舉動。

最好在辦公室戀情發生後,一方離開此公司。如果你愛上上司喜歡的異性,就準備著被他炒魷魚吧。

8.侮辱自己必然招來他人侮辱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孟子》

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這是孟子引用孔子的話,說明自尊與取辱的關係。自近代以來,中國一直遭列強侵略,原因在於政治腐敗,國家貧弱,讓列強有可乘之機。如果當時中國十分強盛,充滿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列強就不敢輕動刀兵了。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一個人,沒有自尊就不能自強,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屈辱。

朱熹也有言:“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兩人的言外之意,仿佛都是在說,人一旦失去尊嚴,再受到他人的欺侮便純粹是自作自受了。

人們應該重視發現和發掘天賦的美德。人類自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共生”的。人類社會形成以後,這種“共生”是靠天賦的光明崇高的美德來維係。例如人與人之間需要互敬互愛,國與國之間需要互惠互利,等等。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人類社會的敗類說的話。實際上是“人人為己則天誅地滅”。就象孟子講的那樣:如果人們都隻顧自己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逸,而沒有教育,那就跟禽獸差不多。所以聖人感到很擔憂,便讓契做了管教育的官,用倫理道德教育人民——父子間有血緣之親,君臣間有禮義之道,夫妻間有內外之別,老幼間有長幼之序,朋友間有誠信之德。總之,人類社會需要社會的公共道德來維持它的存在,來促使它的進步和發展。相對每一個人(個體)而言,“公共”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三個部分。雖然不同的社會曆史時期的社會公德有不同的內涵,但是,其精髓萬變不離其中——人人關愛社會,就是關愛自己;人人隻顧自己,則將危害社會,最終自己跟著遭殃。《尚書·商書·太甲》講:“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孟子》講:“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討伐),然後人伐之。”講的都是同一道理。由此看來,所謂“天賦美德”,實際上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自己找到的賴以生存的應該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