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 隻有多讀書,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
隻有不斷地讀書,才能讓我們的頭腦感到充實。擁有書和思想,你就是一座寶藏。
不管是掌握時代時機的能力,還是判斷是非善惡的智慧,那都是受惠於前人遺留下來的智慧,要想汲取前人的智慧及知識,訓練自己的頭腦,就要養成讀書的習慣。書籍是傳遞知識的重要工具。歐洲人雖然沒有藏書的習慣,但是他在確定了目標之後,經常到圖書館去查閱自己要的資料。在歐美,七八千人的城鎮中一定會有圖書館,對歐美人來說,圖書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設施。
再看看我們的國家,除了學生之外很少有人上圖書館。而學生們上圖書館並不是為了吸收更多更廣的知識,隻是為了尋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讀書罷了。
現代的你,可以說沒有任何優於他人的武器,而是赤手空拳地在社會上混。為了養家糊口、與人交際應酬、參加休閑活動,已經很少有人願意用多餘的錢買書。可是,身為現代人不培養點實力,怎麼能在社會上與人競爭呢?在忙碌的生活中,汲取知識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讀書。因此,無論經濟能力如何拮據,還得善加運用自己的零用錢多買點書,利用時間多充實一下自己,這才是培養實力的方式。就同吃維他命來增加體力一樣,多讀書的目的就是多增加知識的容量。
一般人都會以忙碌、沒有空閑作為不讀書的借口。其實這並不是真的沒有時間,而是體力與心力不足。
隻要有心要讀書,什麼時間都可以利用。我們長期以來都受到升學影響,學生時代我們都拚命在讀死書,一旦離開了學校,就巴不得馬上把書本丟得遠遠的。相反的,歐美人在學生時代可能不像我們那樣用功讀書,可是歐美人卻有終其一生都在讀書的習慣。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停地保持讀書的習慣,才是保持進步的方法。
惟有不放鬆自己,不斷學習的人,才有資格與人一較高下。
一個頗有魄力的老板在公司的人事會上說了這樣一段話:
"美國的大公司,在創辦新的分公司或增設分廠時,50年代的員工,一般擔任主管職位。但是現在公司若命令你擔任技術部長、廠長或分公司的經理的話你們會怎樣回答?‘我會回報公司對我的重用。作為一個廠長,我會生產優質產品,同時也會精心訓練員工'。也可以說:‘我能勝任愉快,好好幹廠長的職務,請安心的指派我吧。'你們能否立刻回答我呢?""一直在公司工作,任職10年以上的你們,有了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平時不停地鍛煉自己,不斷地學習。一旦被派往主管職位的時候,有沒有能力跟外國任何一家公司一較高下,把工作做好的膽量?你們有沒有這種把握?有把握的請舉手。"發現沒有人舉手後,老板繼續說:"各位或許是謙虛,因此沒有舉手。到目前,有許多前輩被委以重任,表現優異,深受公司、同事和社會稱讚。由於他們的努力,公司才有現在的發展,他們都是從年輕的時候,就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學習,不斷磨煉自己,認真吸收工作要領。因此一旦被委任為主管時,能夠發揮他們的力量,帶來非常好的成果。"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這一點是不變的,藝術界的著名演員,都是非常有天賦的人,但他們還會分秒必爭地認真習藝,不斷地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演技。若報紙上的影評、劇評、指責他的缺點的話,他或許會一夜不眠地考慮自己的缺點。這是我們能觀看到優良演出的原因。對公司來說,平時認真地磨練和努力,是同樣重要的。缺少不斷地努力和磨練,是不能培養自己的信心和實力來擔任主管的工作的。
當然這說起來很簡單,但是每天不斷地努力工作,其實不那麼簡單。因此要你時常互相激勵,重新認識自己,不斷保持創新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