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與父母親戚的親情賬:張馳要有度(1)(1 / 3)

每個人都兼具理性與感性,但大小瑣事都想用理智衡量是不可能的,而且大部分的行為,都是以感情為出發點的,這是人性真實的一麵。但現實卻一再地告訴我們:要生存就要學會理智,才能平衡得失。有句話說得好,“親兄弟也要明算賬”,隻有把賬算到明處,才能平衡得失。

1.贍養父母需兄弟姐妹齊心協力

中國是個講究孝道的國家,俗話說“百事孝為先”,所以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由於兄弟姐妹或責任不明,或疏遠冷淡,關於贍養父母,不僅在兄弟姐妹之間而且也在夫妻之間,經常引起爭執。

照理說,贍養雙親是兒女們應盡的責任,雖然時代變遷,舊日的道德觀念多已被拋棄,然而新時代的人們還不至於置雙親的生活於不顧。但是奉養雙親的責任,卻常在兄弟之間引起爭執,這種情形,在社會上也是普遍的現象。

在奉養著老人的家庭中,最常聽到媳婦們有如下怨言:“我先生最差勁了,情願自己一人負起奉養父母的責任,卻讓兄弟們樂得逍遙。小叔小嬸們的日子過得真輕鬆,他們大概認為侍奉公婆的事與他們毫不相幹吧,看了真令人生氣。我跟我丈夫說了幾遍,他還數落我的不是呢,你看氣不氣人。”

的確,一般人都認為老大負起奉養父母的責任是天經地義的事,其他的兒、媳們,如果偶爾來探望一下或帶點東西來孝敬老人家,就覺得已經盡了孝道,因此也難怪長媳要為之憤憤不平了。

都說男人心胸較寬大,女人較狹窄,就以此種情形來說,這話大致是不錯的,當丈夫對於獨立奉養父母而安之若素時,多半會使妻子滿腹牢騷,甚至會在夫妻間引起一場嚴重的爭吵。

就丈夫的立場來說,奉養自己的父母是盡孝道,至於兄弟們不肯分擔奉養的責任,心中雖也不以為然,或許因為心胸較寬大,或許是因為麵子問題,如果兄弟們不主動說“我也分擔一些吧”,他是不願意計較的。或許他的脾氣倔強,認為兄弟們為了父母的奉養問題而爭執計較,甚至因此而強迫兄弟們負起責任來分擔,就毫無意義了。

就妻子的立場來說,則較客觀而不帶感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來看,她認為讓兄弟們提供勞力或經濟方麵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兄弟妯娌間的袖手旁觀才會令她大為生氣,況且,即使公婆留有財產,依現行的法律來看,也要兄弟姐妹們平分,又不是由長子獨得,那麼為什麼非要由長子來負起奉養的責任呢?這是不公平的。

立場不同,想法也就不同,如果不設法加以協調的話,夫妻間的一場大吵終究是難免的,嚴重的話,很可能造成夫妻間的決裂。

有一次,有位朋友很煩惱地訴苦說:“家父現年將近80歲,而母親也已70多歲,本來年事已高理應接來與我們同住,但二老又堅持住在郊外的老家,隻好由我與內人每天去探望他們。我自己身體也不好,每天跑這一趟實在覺得吃力,母親耳聾,再加上關節痛,脾氣也不好,我們去照顧她,還得忍受她的嘮叨,內人因此經常跟我慪氣。我的幾個弟弟雖住得不遠,卻如同置身事外,我好幾次向弟弟們提起,甚至召集他們來討論,然而每次總是不歡而散。弟弟們總有各種理由推托,不肯分擔一些責任,使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前幾天,內人實在忍耐不住,積壓多時的勞累與不快終於爆發,與我大吵一場……”其實這對夫婦還算是負責任的老實人,隻怪他的兄弟不知孝順父母,實在很不應該!

不久前,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談到她自己的近況,說:“家母幸好還有我這麼一個女兒,不然,她雖也有兩個兒子,卻在風燭殘年之時,被兒子們當皮球似的踢來踢去,這個月在大哥家,下個月到二哥家,好悲哀。”

這位朋友是個獨身的職業婦女。她接著說:“現在我已經成了真正的老小姐了,既然我有經濟能力,又沒有家庭的顧慮,就將家母接來與我同住,哥哥們大概也可鬆一口氣了吧。”

人人都有老的時候,現在我們贍養父母,以後我們的兒女贍養我們,這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人人都應盡的義務。憑什麼有的人就不盡這個義務呢?前麵我們所說的幾個朋友就是因為其兄弟姐妹不肯盡這個義務,才搞得他或和愛人爭吵,或自己獨自鬱悶。碰到這樣的兄弟姐妹就一定要算計好,決不能讓他們逍遙於事外,這倒不是因為自己不肯贍養父母,而且不是姑息他們的這種做法。碰到這種事情可以請居委會或其它民政組織協調,嚴重的還可以訴諸於法律。

2.對父母要曉以理動以情

雖說父母生你養你不容易,但對於父母的一些錯誤行為還是應該想辦法製止。當然你要講究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