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做一筆大生意”為誘餌相比,“美人”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罷了。
前蘇聯人常常要求美國公司提供技術方麵的詳盡資料,或讓前蘇聯“專家”進行“考察”,理由是他們需要了解美國公司的技術是否先進,然後才能談生意。可是,一旦他們取得足夠的技術資料,就隨便找個借口使交易告吹,或頂多隻做一筆小買賣敷衍了事。
有些美國公司為了在前蘇聯市場上得到一個立足點,就不計後果地滿足前蘇聯方麵的要求,結果是白白地向前蘇聯提供寶貴技術資料,生意卻是一場空。真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1973年,前蘇聯曾在美國放風說,它打算挑選美國的一家飛機製造公司,為前蘇聯建造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噴氣式客機製造廠,該廠建成後將年產100架巨型客機。如果美國公司的條件不合適,前蘇聯就和前西德或英國的公司去做這筆價值3億美元的生意。
美國三大飛機製造商——波音飛機公司、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和麥道飛機公司聞訊後,都想搶到這筆“大生意”。它們背著當局,分別和前蘇聯方麵進行私下接觸。前蘇聯方麵在這三家公司之間周旋,讓它們互相競爭,更多地滿足己方的條件。
波音飛機公司為了第一個搶到生意,首先同意前蘇聯方麵的要求:讓20名蘇聯專家到飛機製造廠參觀、考察。蘇聯專家在波音公司被敬為上賓,他們不僅仔細參觀飛機裝配線,而且鑽到機密的實驗室裏“認真考察”。
他們先後拍了成千上萬張照片,得到了大量的資料,最後還帶走了波音公司製造巨型客機的詳細計劃。波音公司熱情送走蘇聯專家後,滿心歡喜地等待他們回來談生意、簽合同。
豈料這些人一去再不回頭。不久,美國人發現蘇聯利用波音公司提供的技術資料設計製造了伊留申式巨型噴射運輸機。這種飛機的引擎是英國的勞斯萊斯噴射式引擎的仿製品。
使美國人感到納悶的是,波音公司在向蘇聯方麵提供資料時留了一手,沒有泄露有關製造飛機的合金材料的秘密,而蘇聯製造這種寬機身飛機的合金,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波音公司的技術人員一再回憶、苦思冥想,才覺得蘇聯專家來考察時穿的一種鞋似乎有些異樣。機密的泄露果然就是出在這種鞋上。
原來,蘇聯專家穿的是一種特殊的皮鞋,鞋底能吸住從飛機部件上切削下來的金屬屑。他們把這些屑末帶回去做了分析,就得到了製造合金的秘密。
1974年,蘇聯又以建造一家電腦工廠為誘餌,和美國控製資料公司簽署了一項意向協議。根據這項協議的條款,雙方共組成了9個聯合工作小組,分別詳細討論“有關技術、設備和生產方法”。蘇方人員在討論中沒完沒了地提問題,美方人員不厭其煩地答複、講解。
最後,控製資料公司還向蘇方提供了很多技術資料。誰想到,討論一結束,蘇方就撕毀了協議。
像蘇聯的這種“大陰謀”,的確應該引起足夠的注意。生意場上一失足即成重大損失,引起的經濟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一定要警惕客戶合作麵紗下的騙局。
8.防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詭計
在商戰中,商家要時時提防對手的迂回進攻,防範其“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詭計。
1969年,日本決定發展摩托車,經過反複討論而定下最佳方案,走出去搜集有關技術情報。就這樣,日本1200餘名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出發了。
“我們日本要發展摩托車,有可能請你設計,也可能向貴廠訂購產品。不過,請先介紹一下貴廠摩托車的優點,並讓我把樣品帶回去以便我說服我的上司。”這些日本人每到一個工廠就這樣詢問、懇求廠主。
在日本人極誠懇、友善的態度下,這些工廠主十分高興,無保留地把最先進的技術告訴了他們,有的還把日本人帶到車間、實驗室參觀。
短短的一年內,200餘名日本人走訪了全球80多個工廠,並帶回了100多輛各類先進的摩托車。日本人將這些技術、樣品、資料整理、研究,集中優點,重新設計,並建立了自己的工廠。
兩年後,一種輕便、省油、耐用、便宜的摩托車問世了,這時被日本人“訪問”的廠家才猛然醒悟。可惜,太遲了!
看了這個故事,你掌握了識破間諜的一招——走訪、聘請、訂購,即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此招是誘導我方按正常的商業活動原則來判斷對手行動意圖,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需要提示的是:竊取技術的人往往製造一種氣氛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