飭令,則法不遷;法平,則吏無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一〕。任功,則民少言;任善,則民多言。行法曲斷〔二〕,以五裏斷者王〔三〕,以九裏斷者強,宿治者削。

以刑治,以賞戰,厚祿以用術。行都之過,則都無奸市。物多末眾〔四〕,農弛奸勝,則國必削。民有餘食,使以粟出爵,必以其力,則農不怠。三寸之管毋當,不可滿也。授官爵出利祿不以功,是無當也。國以功授官與爵,此謂以成智謀,以威勇戰,其國無敵。國以功授官與爵,則治者省,言有塞,此謂以治去治,以言去言,以功與爵者也。故國多力,而天下莫之能侵也。兵出必取,取必能有之;案兵不攻必富。朝廷之事,小者不毀,效功取官爵,廷雖有辟言,不得以相幹也,是謂以數治。以力攻者,出一取十;以言攻者,出十喪百。國好力,此謂以難攻;國好言,此謂以易攻。

飭令重刑少賞,上愛民,民死賞;多賞輕刑,上不愛民,民不死賞。利出一空者〔五〕,其國無敵;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重刑明民,大製使人,則上利。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以刑去刑。罪重而刑輕,刑輕則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

〔一〕善言:好話,指儒家的“仁義”之言。

〔二〕曲:鄉裏,泛指鄉村下層單位。

〔三〕裏:古代民眾的居住單位,一裏約五十戶。王:稱王,指統一天下。

〔四〕物:指奢侈品。末:指工商業。

〔五〕空:通“孔”,引申為來源。下文“二空”、“十空”之“空”同此。

【譯文】整頓、貫徹法令,法就不會隨意改變;法令公正,官吏就不會有奸邪的行為。法令已經製定了,就不能用仁義道德之類的好話來妨害法令。任用有功勞的人,民眾就少說空話;任用善談“仁義”之言的人,民眾就崇尚空談。執行法令在鄉村斷案,五裏之內能斷案的國家,就能稱王天下;九裏以內能斷案的國家,就能強盛;辦事緩慢不能及時斷案的國家,就會被削弱。

用刑罰治理國家,用獎賞鼓勵作戰,俸祿要優厚,而且要注意策略和手段。巡查都邑中的違法行為,都市中就沒有違法的買賣了。物品繁多,從事工商業的人眾多,農事便荒廢,壞事就占了上風,那麼國家就必定會被削弱。民眾有了多餘的糧食,就讓他們用糧食捐取官爵,取得官爵一定得靠自己的力量,農事就不會懈怠了。三寸長的管子沒有底,是不可能裝滿的。授給官爵和俸祿不根據人們的功勞,也像沒有底的管子一樣。國家根據功勞授予官職和爵位,這就叫做用官職爵位來成就智謀,激勵勇敢作戰,這樣的國家是無敵的。國家根據功勞授予官職和爵位,治理國家就省事,空話就被杜絕了,這就叫做用政治措施減省政治事務,用言論去除空話,這就是按功勞授予官爵的緣故。所以國家實力雄厚,天下沒有誰能夠侵犯它。出兵打仗一定能攻取,攻取了一定能占有;按兵不動(努力耕作),國家就一定富強。朝廷上的政事,小事也不準誹謗,做出成績的就能取得官爵,朝廷中即使有人講壞話,也不能幹擾這種做法,這就叫做用法術治國。國家憑實力去進攻敵人,出一分力量能夠取得十分的收效;憑空話去進攻敵人,出一分力量反而會遭到百分的損失。國家崇尚實力,這叫做從難處入手準備進攻;國家崇尚空談,這叫做從易處入手準備進攻。

加重刑罰,減少獎賞,這是君主愛護臣民,臣民就會拚命去爭取獎賞;增加獎賞,減輕刑罰,這是君主不愛護臣民,臣民就不會拚命去爭取獎賞。利祿出於君主一個人,這個國家就無敵;利祿出於兩個人,軍隊就隻有一半聽君主使用;利祿出於十個人,民眾就不守護自己的君主。用嚴厲的刑罰讓民眾明白法製,用重大的法製去馭使人們,對君主就有利。執行刑罰,對輕罪用重刑,這樣輕罪就不敢犯,重罪更不敢犯,這就叫做用刑罰去掉刑罰。犯重罪而用輕刑,刑罰輕了,犯法的事就容易發生,這就叫做用刑罰招致刑罰,這樣的國家必定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