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茶:李幼謙記人散文集52(1 / 2)

第一輯:驛站惠蘭 疏管道的小夥子

母親來電話說自來水壞了,要我找單位的水電工修理一下,這年頭求人不如雇人,我先找鄰居,可那人是泥瓦匠,不會修水管。找到個電工,也說不對口。沒辦法,再問母親,聽了半天才明白是下水道不通多日。

看到許許多多的水暖店,一路走下去,一路問下去,也找不到一個修理的,隻好買了一套搖柄通管器和塑料拔子等工具去,可不論是廚房的還是衛生間的,自己動手,就是不通。

突然想起樓道上有好多招貼,屢刷屢貼,以前十分討厭,連忙出去一看,一張還沒有被牆粉蓋住,按照號碼撥通,五分鍾後就來了人。

小夥子姓丁,一張娃娃臉,個子比門框高,低頭不語,拿出設備就幹活,通了廚房又通衛生間,汙泥濁水濺了他一臉,隻是抹了一把。洗手池漏水,他一看是龍頭壞了,我們讓他幫助買去,他二話沒說,一會就跑回來了。回來又看到一個接水管壞了,又跑下樓跑上山,沒有一句怨言。最後連帶著浴缸下麵的,他一氣通了三個下水道,還換了幾個小配件。

母親想起自己的紗門壞了,請他幫忙,他依然聽話,第三次下樓下山去買塑料紗,再回來釘門。修好後問多少錢,他說:“隨便,我看見孤寡老人有困難的,還不收錢哩。”於是給他40元也不嫌少,好說歹說才留下來吃中飯。

吃飯間我們問一句他答一句,這才知道他才19歲,當塗馬橋人,16歲跟著父親幹泥瓦匠,在蘇州為一家時裝店鋪瓷磚時,不小心把下水道堵起來了,爺兒倆幹著急,結果請來了疏浚工人,幾分鍾就搞定了。他一想這工作不難,買來設備,和哥哥在市裏租了一個房間,裝了一部電話,請兩個工人貼傳單——寫著聯係電話聯係人的紙條,(居民樓道裏的牛皮癬也有他們的一份“德政”)。在為居民解決老大難的同時,當然也留下髒亂。

我想起自己家中也有時時堵塞的下水道,於是請他給我幫忙,第二天如約前來,順帶把幾個下水道都檢查了一下,問他多少工錢,他說隨便給,我反而不好意思了,特意多給了十元。

看這小夥子勤勉忠厚,我說給他寫篇文章寄給晚報“打工眾生”,最好再配發他一張照片,他連聲說:“不要不要,那好醜啊!”我告訴他:“這怎麼醜呢?居民離不開你們,但是要想辦法合法化……”他連連答應,但多給的十元他堅決不要。

一年以後,我家水管堵塞再打那個電話,來的是另外一個小夥子,問起小丁,說他已經回家了。

蕪湖才女

蕪湖風水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盛產才女,也不奇怪。

出過多少才女?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無專門曆史記載。但,最早與幹將鑄劍的莫邪就是大才女,她剪下自己的頭發與指甲投爐冶煉,才造出舉世無雙的寶劍。隨著“女子無才便是德”時代的結束,更是蕪湖女才子的亮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