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紅的才女,大約要數潘張玉良,獲得過法國金獎、比利時金獎、被譽為“中國西洋畫家中第一流人物”,名聲大得像太陽,懷疑她是才女?天都黑了!隻是,她是唱著“楊柳葉子青那嘎”被賣來的,蕪湖,有人生的淪落也有生命的轉機。
土生才女是王瑩,這個十裏長街的小童養媳,沿著凹凸不平的麻石板,走出了小天井,走向了大世界,成為享譽全國的著名演員,當年競演《賽金花》,江青也沒勝過她。她還是個作家,既有長篇小說《寶姑》、《兩種美國人》,還有大量的散文、詩歌、影評、通訊,其橫溢的才華,照亮了蕪湖女子的星空。如今魂歸故裏,正安詳地坐在煙雨墩上,默看江城才女群芳爭豔哩。
蕪湖才女天賦秉異,技能超常,一個個才高十鬥(沒有紅袖添香,不嗜煙酒,買米兩鬥,足足有餘。)她們在報刊雜誌上連篇累載,她們在BBS上興風作浪,於是讓優秀男人也不安了:“這種恐慌不是嫉妒,也不是無奈,更不是仇恨,而是一種對比之下產生的無地自容的思緒,一種仰止於清拔的欲達不能的心態。”
蕪湖才女學有專攻,多才多藝,一個個德藝雙馨,身懷絕技。她們中有寫詩的局長,有出書的主編,有能書善畫的作家,有讀著研究生同時又“一鳴驚人”在全國歌手賽中獲獎的大學教師,有鐵畫女傳人儲金霞,以鐵為墨用錘當筆,丹青妙筆也賽她不過。有願將青草化乳汁的劉錫雲,提煉出大蒜素獲得國家專利獎……才女太多,難怪有才子這樣感歎:“幸虧這樣的女才子不多,若多,全體男人跳樓算了。”
男人大可不必跳樓,蕪湖才女藝高人膽大,蕪湖裝不下,孤身走天下,僅在京城闖蕩的就有多人,三個在國家重要媒體工作。年紀最小的能編會導,二十多歲就成為中央電視台的資深專題節目編導,小丫扛大旗,沒才扛得動?!
蕪湖才子黑白說:大才大怪小才小怪無才不怪。蕪湖才女雖有幾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但是有才不怪。才氣托舉她們飛出三界之外,可照樣食的人間煙火,一個個不做作,很平和;不是目中無人,而是平易近人;不自以為是,而是貼近生活;雖然才氣逼人,但秀氣可人,柔情迷人,既沒讓男人當仆人,也沒拿規則做武器,更不把世界作陪襯。她們腹有詩書氣自華,從內秀裏透露出幾分外秀。她們是樸實的,是內斂的,是溫柔的、是本份的……
才女不怪真可愛,蕪湖能不因她們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