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護你一生幸福的智慧書10(3 / 3)

《時代》周刊曾有篇文章講到一位士官受傷的故事。他的喉嚨被碎彈片擊中,輸了7次血。他寫了一張小條子給醫生:“我還能活下去嗎?”醫生回答:“可以的。”他又寫到:“我還能再講話嗎?”醫生又回答說沒問題。然後,他再寫了一張紙條:“那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你何不現在就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到底還在煩惱什麼呢?”你多半會發現自己擔心的事與之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我們生活中的事情,大概有90%都進行得很順利,隻有10%是有問題的。如果我們想要快樂,我們要做的就是集中注意力在那90%的好事上,不去理會那10%就可以了。如果我們想要煩惱、難過、想要得胃潰瘍,我們隻要把精力集中在10%的不滿意上,而忽略那90%的好事也就可以了。

英國有許多新教堂都可以看到刻著“思索並感恩”,這句話也應該銘刻在我們心中。想著所有我們應該感謝的事,當然,這裏的感恩主要是指感謝上帝。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可以算得上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悲觀的作家了。他覺得自己根本不該出生,所以生日那天他常穿著黑色的喪服,齋戒一天。可即使是這樣一位深陷絕望的人,都沒有忘記歌頌快樂的心境所能帶來健康的力量。他曾說:“世界上最好的3位醫生就是飲食有度、保持平靜和愉悅的心情。”

我們每時每刻都能得到“愉悅心情”為我們提供的免費服務,隻要我們專心致誌於我們所擁有的驚人“財富”上——這些可能勝過阿裏巴巴的寶藏。你願意用1億元的價格出售你的雙眼嗎?你的雙腿又能值多少錢呢?你的雙手、聽覺、你的子女、家庭?算算你所擁有的資產,你一定會發現你決不會願意賣出你現在擁有的一切,即使給你洛克菲勒、福特和摩根家族所有的財富。

但是,我們感謝所擁有的一切嗎?不!就像叔本華說的那樣:“我們很少去想我們已經擁有的,卻總是想自己還沒有的。”這種傾向實在是算得上是世上最大的悲劇的根源,它帶來的痛苦恐怕比所有的戰爭和疾病帶來的都更大。這一點幾乎讓居住在新澤西州的約翰?帕瑪也差點毀了他的家,他曾這樣對我講過:

“從軍隊退伍不久,我就開始自己做生意,我夜以繼日辛勤工作,一切進行都還順利。可是緊接著麻煩來了,我買不到零件和原料。我因為擔心生意支持不下去了而苦惱不已,也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了個脾氣很壞的老家夥。我變得尖酸刻薄,但當時我自己並沒有感覺,可現在我明白了,我差點兒因此失去我溫暖的家。有一天,我手下一位年輕的傷兵對我說:‘約翰,你不覺得羞愧嗎?看你這副樣子,好像世上隻有你一個人有麻煩似的。即使你真的關張一段日子,那又能怎麼樣呢?等到供貨正常以後,你還可以再重新開始呀!你真有許多值得感恩的事,可是你還是整日怨天尤人,天啊,我多想能像你一樣。你看看我,我隻有一隻胳膊,半邊臉都傷了,可我卻從不抱怨。要是你再嘮嘮叨叨埋怨個沒完沒了,你不但會丟掉你的生意,還會賠上你的健康、你的家庭和你的朋友!’這些話真如當頭一棒,我才體會到自己擁有的已夠多了,我當時就決定必須改變,重新活出自我,決不再重蹈覆轍。”

我的另一個朋友露西?布萊克,也曾瀕臨悲劇的邊緣,隻因為她成天煩惱自己所缺少的,而不懂得知足常樂。

我們是幾年前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學院短篇小說選修課上認識的,9年前她的生活遭受變故,她當時住在亞利桑那州,下麵就是她講給我的故事:

“我的生活一直排得很緊湊,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習風琴,在城裏開了一個演說訓練班,還在我所住的牧場教授音樂欣賞課。我忙著出席宴會、舞會,在深夜還要不停奔忙。直到一天早上,我的身體徹底垮了。我得了心髒病,醫生告訴我:‘你得臥床靜養一年。’他竟然完全沒有鼓勵我,讓我相信我會再康複起來。在床上躺一年?那簡直成了個廢人,不如死了算了!我害怕極了,為什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做錯了什麼,要受這樣的報應?我哭了好久,心理充滿怨恨與反抗。不過,我還是得遵從醫生的囑咐臥床休息。我的一個鄰居魯道夫是位藝術家,他過來看我,告訴我說:‘你以為在床上躺一年很悲慘,其實大可不必這樣認為,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思考,真正認識自我。在以後的這幾個月裏,你在思想上的成長,可能抵得上你過去的大半輩子。’我慢慢平靜下來,開始努力充實新的價值觀。我閱讀了很多啟發心智的書。有一天,我聽到廣播中,主持人在節目中說:‘你表現出來的永遠隻是你自我意識的反映。’類似的話,我以前聽過不知道有多少次了,但這次才真正深入到我的心裏。我開始隻想那些開心、愉快的往事。每天早晨一醒過來,我就強迫自己想一些我所擁有而且應該感恩的事情:我沒有病痛,我有個很可愛的小女兒,我的視力正常,我的聽覺也不錯,收音機裏還播放著悅耳的音樂,我有閑暇讀書,還能品嚐美味的食物,我有幾位要好的朋友,看望我的人多到讓醫生不得不掛出一個牌子,寫著一次隻能容許一人探望病人,而且還有特定的時段。從那時起9年來,我都過著豐富多彩、活躍生動的生活。現在,我深深地感謝臥床度過的那一年,那是我在亞利桑那州最有價值、也最快樂的一年。那一年中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在每天早上先清點自己擁有的幸福,這個習慣到現在我還保持著。這已經成了我最珍貴的財產。我感到很慚愧,一直到我擔心自己會死去之前,我才真正學會了怎麼麵對生活。”

我親愛的露西?布萊克,你可能不知道,你學到的這一課正好和兩百年前英國作家薩穆爾?約翰遜博士所學到的是完全一樣的。約翰遜曾說:“能養成習慣去關注每件事情美好的一麵,比賺上幾千英鎊更值錢。”得提醒各位,說這句話的人可不是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事實上,他20幾年來深受焦慮、饑餓、貧困之苦,最終成長成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作家和史上最牛的評論家之一。

羅根?史密斯用簡單的一句話,表達了許多大智慧。他說:“人生應該有兩項目標,第一,擁有你想要得到的;第二,要能夠享受它們,隻有聰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

你想知道如何把在廚房洗碗這種瑣事,變成令人興奮的經驗嗎?如果你想的話,推薦你讀一讀波吉爾?戴爾所著的《我想看到》。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失明將近50年的老婦人。她在書裏寫到:

“我僅存的一隻眼上布滿了斑點,所有的視力隻靠眼睛左側的一個小洞。我看書的時候,必須把書舉到幾手貼到臉上,並且左眼不得不斜過去。”但是她拒絕接受別人的憐憫,也不願享受特殊的待遇。小時候,她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可是她看不到任何記號,所以她就等到其他小朋友都回家了,趴在地上辨識那些記號。她把地上劃的記號完全熟記在心後,不久就成了這個遊戲的好手。她在家裏自學,拿著放大字體的書,靠近臉,近到連睫毛都碰得到書頁。她獲得了兩個學位:明尼蘇達大學的學士學位及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她開始在明尼蘇達州一個小村莊裏教書,到後來升任南達科他州一個學院的新聞學和文學教授。她在那裏執教13年,還常在很多婦女俱樂部發表演講,在電台主持談論圖書和作家的節目。她寫道:“在我內心深處始終不能消除對完全失明的恐懼,為了克服這種恐懼,我隻有對人生采取開心近平天真的態度。”1943年,她已經52歲,卻發生了一個奇跡,極負盛名的梅育醫院為她實施了一項手術,使她能比以前看得清楚40倍。一個全新的令人振奮的世界展開在她的眼前,即使在廚房水槽邊洗碗,對她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我開始玩著洗碗盆上的泡泡,我用手伸過去,抓過一把大大小小的肥皂泡泡,迎著光舉起來看,我能看到一道小小的彩虹閃著明麗的色彩幻影。”從水槽上方廚房的窗口望出去,她看到的是:“一隻鳥兒振動著灰色翅膀飛過積雪。”能有幸親眼見到肥皂泡與鳥兒,讓她在書的最後寫道:“親愛的上帝,我不禁低語,我的上帝,我感謝你,我感謝你!”

想想看,為了你能洗碗時看到泡沫的色彩,看到飛躍雪地的麻雀,要衷心地感謝上帝!你我不該慚愧嗎?我們一直生活在美麗的世界中,卻什麼都沒有看見,不知道去珍惜、去享受。

所以,你如果要想坦然地麵對生活,請記住第3個原則——學會珍惜眼前的幸福,而不要去總是想著你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