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行動就是力量 79.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戰勝者。
——雨果
必須永遠朝著黎明、青春和生命那方麵去看。
——雨果
美國《讀者》雜誌曾在征答欄中刊登過這麼一個題目: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你做什麼?
一位軍界要人回答,去鄉間開一個雜貨鋪;一位女部長的回答,到哥斯達黎加的海濱經營一個小旅館;一位市長的願望是改行當記者;一位勞動部長是想做一家飲料公司的經理。兩位商人的回答最離奇,一位想變成女人,一位想成為一條狗。
更有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成植物。其間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總統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麵包師的,應有盡有。
但是,相當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想做現在的自己。
人有時非常矛盾。本來活得好好的,各方麵的環境不錯,然而當事者卻常常心存厭倦。對人類這種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惱的心態,有時是不能用不知足來解釋的。
有個人曾對住在森林公園的一對夫妻羨慕不已,因為公園裏有清新的空氣,有大片的杉樹、竹林,有幽靜的林間小道,有鳥語花香。然而,當這對夫婦知道有人羨慕他們的住所時,卻深感詫然。他們認為這兒沒有多少值得觀光和留戀的景致,遠不如.城市豐富有趣。
這說明了一個道理: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這對夫婦對這兒太熟悉了,花草樹木,清風明月,在他們漫長的日子裏,已經不再有風景的含義,而是成為習以為常的東西。《讀者》雜誌上的那些部長、商人以及平民百姓,之所以不願做現在的自己,與住在森林公園的那對夫婦一樣,是對長期擁有的那片風景已經習以往常,風景已不再成為風景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窮,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在一種無知無覺的疲倦狀態。感動過我們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了,吸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過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這時,人就需要找尋另一片風景。
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追求知識,掙脫舊我,純潔精神,淨化靈魂,升華自己。其實,深究其根源,也是因為熟悉的地方已沒有風景了。
有一個青年得了一種怪病:他不快樂,終日悶悶不樂。一天,他去拜見一位智者以討求良方。
智者說,隻有世界上我們認為最好的東西才能使我們快樂。這個人看了看身邊,他沒有發現自己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於是他決定去尋找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他收拾行裝辭別妻兒老小,踏上漫漫旅途。
一天,他遇見了一位政客,他問:“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嗎?”政客官腔十足地說:“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嗎,是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想了想,覺得權力對自己並沒有多大的誘惑力。於是他又去尋找。
第二天,他遇到了一個乞丐,他問:“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嗎?”乞丐眯著眼睛懶洋洋地說:“最好的東西?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呀。”他想了想,自己對食物並沒有太多的渴望,所以也不認為那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