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的超越——登山英雄啟示錄22(3 / 3)

真正的朋友,是不會看著對方陷入困境而離他而去的。真正的朋友,會堅持與朋友共度難關。

就在王勇峰繼續做著下撤的準備時,李致新對王勇峰說,“我現在感覺好點了,咱們是不是再往上走走?”此時此刻,王勇峰已經沒有了登頂的雄心,他心想,隻要致新的體力能保證走回“碉堡”,那就謝天謝地了。可登頂的誘惑實在難以抗拒,他們的腳步不由自主地繼續向上邁去。

從他們向頂峰衝刺開始,他們遇到了攀登厄爾布魯士峰的最難地段——從5300米處至頂峰。這是一段坡度約30度的大坡,30度的坡對登山來說,根本不算什麼難度。可對於極度疲勞的人來說,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由於李致新這一折騰,王勇峰也開感到疲勞。讓李致新在前麵開路已不大可能,和他們一起走的那個韓國人根本就沒有在前麵開路的打算,從4200米開路到這兒已消耗了王勇峰大部分體力,再從這裏開路到頂峰已不可能。若奇跡不出現,登頂的希望幾乎沒有了。

如果我們不能克服急躁冒進的想法,那麼,就可能陷入騎虎難下之勢。繼續向前,能力不支,選擇後退,困難重重。所以,做事情還是需要探索一個恰當的節奏,如果節奏太強了,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最終就會陷自己於進退維穀的兩難之地。

4.死亡線上的轉機

自1983年開始登山以來,王勇峰和李致新經過了無數次的合作,每一次都獲得了圓滿的成功,於是,他們被登山界譽為“雙子星”、“登山福將”。

每當他們身陷困境時,“上天”總會幫他們一把。

不久,在他們前麵不遠處出現的兩位“蘇聯老大哥”也準備攀登這個大坡。如果老大哥能把最後的300 米路踩出來,他們登頂的可能就不是什麼天方夜譚了。看到李致新和王勇峰的狼狽樣兒,蘇聯老大哥當仁不讓地承擔起最後這段的開路任務。

我們的精力往往耗在了尋找道路上麵。如果我們把所有的資源和精力都運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那麼,我們取得成功就容易多了。

這樣,踩著這兩位“蘇聯老大哥”踏出的腳印,李致新和王勇峰一步步開始向頂峰邁進。大坡終於到了盡頭,頂峰就近在眼前,李致新不知從哪裏來的力量衝到前麵當起了開路先鋒。

當一個人充滿希望時,其潛就能發揮出最佳的水平。

1997年6 月10日莫斯科時間下午 1 時26分,李致新和王勇峰成功登頂。王勇峰用手中的攝像機把李致新和兩名俄國人、一名韓國人登上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的情景記錄了下來。

“我從來沒有這樣激動過,因為我幾乎是在失去知覺的情況下登上這座高峰的。能讓五星紅旗在七大洲最高峰上飄揚,是我作為一個登山隊員最大的幸福。我要為此而努力,再大的困難,再大的危險,也要完成這一壯舉。我們來到這裏很不容易 ……”在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極頂上,看到李致新淚流滿麵硬咽著說這番話的時候,手拿攝像機的王勇峰禁不住心頭一熱……

李致新顯然經過了一場生死之劫。在我們指責他們的急躁冒進之時,我們不能不深深地被他們的信心和勇氣所征服。麵對最強烈的動機,死神也會望而卻步。

驚心動魄、刻骨銘心的厄爾布魯士峰之行結束了,成功的喜悅和麵臨死亡威脅的恐懼也很快過去了。王勇峰和致新又回到了茫茫人海之中,除了和常人一樣的生活外,又開始為他們的第六站 ——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之行尋找讚助,進行準備。在非洲之行中,不知又有什麼驚險、刺激在等著他們。登厄爾布魯士峰的經驗告訴李致新和王勇峰:任何一個登山者都沒有任何理由輕視他所攀登的山峰。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輝煌而輕視我們必須麵臨的新的困難,任何輕視困難的人,都將為之付出不必要的慘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