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的超越——登山英雄啟示錄22(2 / 3)

每件事情都有其特殊的條件,我們不能簡單進行類比。簡單類比的結果,容易使我們僅僅根據以往的經驗,嚐到的甜頭采取相應的行動,結果,當意想不到的突發變化出現時,我們往往會變得不知所措,或者必須為之付出代價。

“我們對自己的行動負責。”最後,李致新和王勇峰對韓國隊長說。

像以前登山一樣,李致新和王勇峰在突擊的前夜怎麼也睡不著覺,不知是高山反應,還是心情太激動的緣故。

10日淩晨3 時,他們倆就開始起床摸黑做早飯。

3 時30分,韓國隊長趕到食堂來勸他們不要單獨行動。

“如果天氣不好,我們會馬上下撤。”王勇峰安慰韓國隊長。不得已之下,韓國隊長隻好同意。

積極性的行動,包括對危險、糟糕前景的積極預防。那種隻往好的方麵想,不往壞的方麵想的所謂積極的想法,並非真正的積極。

3.共同抵抗死神的威脅

4 時30分,李致新和王勇峰滿懷自信地從“大碉堡” 出發了。周圍非常安靜,他們倆走在雪地上的聲音聽得異常清楚。朝霞漸漸映紅了東方的天空,厄爾布魯士峰主峰清晰地呈現在他們麵前。為了盡快登頂,他們沒按登山常規1個小時行軍休息一次,連續走了3個小時。大緩坡他們翻了無數個,可是還沒有翻完。突擊營地倒是離他們越來越遠,而頂峰離他們還是那麼遙遠。事實證明他們的判斷出了錯。得從長計議,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急於求成的結果,必須是要戰勝超負荷運轉所帶來的負麵效應。

李致新疲倦的表現越來越明顯,他的脾氣開始變得暴躁,一會兒抱怨冰鎬太短,一會兒抱怨積雪太深。看來這是疲勞的症狀,王勇峰把重的東西放在自己的包裏,並獨自承擔起開路的任務,希望以此來減輕李致新的疲勞程度。

在遭遇困難的時候,相互理解,相互幫助非常重要。

李致新和王勇峰這樣苦苦地行進了整整6 個小時,大緩坡的盡頭總算是出現在眼前。這時,他們發現來到了海拔5300米、厄爾布魯士峰一、二峰之間的鞍部。此時的李致新臉色發紫,倒頭就睡。王勇峰擔心的事發生了:李致新出現極度疲勞症狀。在登山中極度疲勞是造成山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攀登者出現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昏睡過去,導致體溫急劇降低而死亡。王勇峰給李致新做工作,希望他不要在這裏睡覺,而他也非常清楚在這裏睡覺意味著什麼。

李致新已經無法控製自己不睡覺。無奈之下,王勇峰隻好和他達成協議,隻允許他睡20分鍾。身體下麵墊著背包,穿著他倆所有保暖衣服的李致新睡著了。王勇峰每隔5 分鍾搖搖他,以防他睡過去。

望著躺在雪地上昏睡的李致新,王勇峰不由地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如果致新走不動,我一個人又無法把他拖回去,該怎麼辦?他不敢想下去,開始感到恐懼。

他們約定的20分鍾的睡覺時間一到,王勇峰就立即叫起了李致新,並問感覺如何。他說渾身發冷,想繼續睡覺。王勇峰沒有同意,讓他伸伸胳膊和腿,準備下撤。

就在他們為下撤感到發愁之時,一名韓國隊員趕到這裏。王勇峰感到奇怪,他們不是計劃今天到4900米訓練高山適應能力嗎?看到王勇峰的不解,韓國隊員告訴王勇峰,由於李致新和王勇峰在前麵已把登頂路線踩出來,韓國隊決定今天有部分隊員登頂。王勇峰心裏算是有了點兒底,李致新真的走不動,還可請韓國隊員幫忙。看到李致新疲勞的樣子,這名韓國隊員對王勇峰說:“讓李先生休息,咱倆登頂。”王勇峰一聽這話,頓時對這位韓國隊員沒了好感,並堅決拒絕了他的提議。他一看王勇峰沒同意,自己也不敢上,坐在那裏等同伴上來,王勇峰和李致新商量著下撤計劃。李致新說:如果撤下去,這次厄爾布魯士峰登頂計劃肯定告吹,下一次還不知何時何日再來。李致新建議王勇峰和那個韓國隊員去登頂,他在5300米處等著他們回來。王勇峰沒同意,心想:我登頂回來了,致新就會在這裏就會凍成硬棍兒。再說,登七大洲最高峰的目標是我倆9 年前共同確立的,並經過千辛萬苦。九死一生才熬到今天,我怎能撇下他自己去登頂呢?雖然失去登頂機會。心裏有些難過和失望,但看到此時的致新已脫離危險境地,心中又增添了許多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