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搞好獎金分配製度的前提。任何獎勵製度都隻能是相對的合理性,目前國家財力有限,消費水平隻能逐步提高,而且人們的行為動機,不單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有些精神上的需要雖然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但是,精神上的需要卻是人們最高層次的需要。前者隻能從外部得到滿足,後者可以從內部使人們得到滿足,具有持久的動力。當內部的動力很強烈時,例如:崇高的理想,強烈的事業心,共產主義道德觀念等等,可以克服許多物質上的困難。在我們這樣社會主義國家不應該也不可能把金錢看成萬能,廣大職工有著為“中華之崛起”而獻身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有著為建設四化的共同追求,所以,我們必須在進行物質獎勵的同時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以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結合起來。精神激勵手段要多樣化。如:
目標激勵。設置適當目標,激發人們上進的動機,調動人們上等級、創紀錄的積極性。
關懷激烈。領導的關懷,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激發人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企業、熱愛本職工作的熱情,增強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
支持激勵。支持群眾的首創精神,保持群眾的社會主義熱情和積極性。
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一麵旗幟,使人們學有方向,趕有目標。
即使在執行獎懲製度中,也要實行精神獎與物質獎相結合的4原則。精神獎礦以采取多種形式,如獎章,獎狀,記功,樹標兵,上光榮榜,介紹經驗,宣傳事跡,發表論文,出席學術會議,晉升技術職稱等等,從各方麵激發人們的自尊心,成就感和榮譽感,以滿足人們高尚的心理需要。四、實現按勞分配
在責任業績考評基礎上,實現"按勞分配"。責任業績考評是對責任中心、責任者經營業績、各項責任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評。通過責任考評可以促使責任者為實現責任目標努力改進工作,提高效率。考評的這種效應,在管理學中稱為心裏效應或心理激勵。考核即使不與報酬相結合,也是鼓勵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手段,因為,成績優異者會因此而感到自豪,成績低下者會感到羞愧而發奮努力。
責任業績考評是正確貫徹企業內部經濟責任製,嚴格目標管理,搞好責任會計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實現“按勞分配"的保證。以個人和集體的勞動成果作為提獎和發獎的依據,就必須借助各種各樣定額和指標進行考核,考核指標不僅僅是幾個數字,它是調節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杠杆。考核指標要能使責任中心、責任者勞動成果、勞動的質和量具體表現出來,不同的單位和部門應根據生產和工作的特點製定不同的考核指標。
責任業績考評應采取分層次、層層負責、自下而上的檢查考―評程序。按照分層次進行考評的程序,企業的責任業績考評分為企業對車間(分場)各責任中心的考評,車間(分場)對班組、職工的考評兩個層次。
企業對各責任中心的考評與獎勵,通常采取聯責聯利計酬的辦法。
根據責任業績考評結果,首先按各責任中心實現的節約額或利潤為基數,提取獎勵金。費用中心以核定的責任預算減去實際支出數的餘額為節約額。有些工作項目雖已列入預算但未能進行或未能全部完成的,應按照工作進度從預算中扣減成本中心以實際完成產品產量(工程量)的彈性預算數減去實際總成本為節約額;利潤中心按照實際完成產品產量(工程量)的結算收入、或銷售收入)減去實際總成本和稅金後的餘額為實現的利潤。根據上述基數,並按照規定的不同的提獎比例,計算各責任中1,應提取的獎金總額。這是屬於聯利計酬部分。
其次,為了考核各責任中心的綜合經濟效益,在上述計提獎勵基金的基礎上,還必須聯係其他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考評情況,核定考績係數,調整上述計提的獎勵基金,這是聯責計酬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