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作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有著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與勞動者個人的經濟利益是密切聯係在一起的,勞動者個人勞動報酬的多少,不僅取決於個人的勞動量,還取決於企業勞動者集體的勞動量和經營成果。企業經營得好,從社會獲得的勞動收入就多,個人收入也多一些;反之,企業經營得不好,從社會獲取的勞動收入就少,個人收入也就少一些。這樣,就調動了企業這個“勞動者集體”的勞動積極性,促使每個勞動者更加關心企業集體勞動成果,為社會提供更多物質財富和經濟效益。而社會經濟效益的增加,也意味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增加,又為勞動者個人勞動收入的增加提供了物質基礎。可見,這樣的良性循環,有利於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這就是物質利益分配的兩個層次。三、消除平均主義,認真貫徹“按勞分配”原則1)消除平均主義是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重要條件:長期以來,在消費資料的分配問題上存在“吃大鍋飯”、平均主義現象。這種現象是社會分配不公的一種表現。這種現象的存在使勤者不能盡其力,懶者不能改其行,嚴重挫傷了企業職工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極大地妨害了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已經成為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嚴重障礙。為了正確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解決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就必須消除平均主義;
把勞動者的收入同個人的勞動貢獻、企業經營成果聯係起來,是現階段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重要特點。
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不高,因此,在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時,不能不帶有現階段的許多特點。其中—個重要特點,就是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要與個人所做出的勞動貢獻,以及個人所在的勞動者集體(企業)經營成果的好壞,使勞動者的勞動收入同這兩方麵的成果掛起鉤來。
實行勞動者個人收入與企業生產經營成果掛鉤的製度,是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的客觀要求,也是促使職工從勞動成果上關心企業生產經營、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效手段。
第二節物質利益分配的方法
一、把責、權、利有機結合起來
責、權、利結合,是企業內部經濟責任製的基本內容和要求,責任會計是貫徹落實經濟責任製的基本手段。責任獎懲作為責任會計的方法之一,把責、權、利結合起來,是對責任獎懲、物質利益分配的基本要求。隻有把物質利益的分配與責、權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廣的作用,才能起到鼓勵先進,鞭策落後,獎勤罰懶的作用。脫離責和權的物質利益分配,不僅起不到利的應有作用,還會嚴重挫傷職工的積極性。
二、發揮工資、獎金的激勵作用
物質利益分配主要是通過工資、獎金的形式來實現的,它是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分配的重要形式,是勞動者個人利益的重要存在形式,是激勵職工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政策,主要是通過工資製度和獎勵製度來實現的,工資製度主要體現了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能力的差別,而人們日常實際支付的勞動量和表現在勞動效果上的差別,在工資製度上難以得到完全的反映。因此,工資、獎勵兩種形式是相互聯係、相輔相成的,兩者相比,獎金分配比工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工資製度不可能今年定明年改,獎勵分配可以隨著時間、地點、條件、對象的不同,靈活處理;工資製度具有綜合性、全麵性的特點,一般都要綜合考慮學曆、資曆、能力、貢獻、水平,而獎勵製度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它可以針對生產上需要、不同時期的任務和要求,設立單項獎,諸如超產獎、質量獎、節約獎、合理化建議獎等。同時,獎勵製度還具有及時準確的特點,隻要獎勵:的項目可以數量化、指標化,就可以及時、準確地發給相應的獎金。所以管好用活獎金,充分發揮其激勵作用,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
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