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有不服輸的精神 弱者也有一片藍天
奮鬥應當是人一生永不停止的主旋律。我們見慣了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見多了各種各樣自己似乎永遠無法涉及的人和事,不知不覺中,心裏會生出一絲消極的情緒,他走他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既然不能出人頭地,也就平平淡淡過一生吧!
如果你被這種消極的情緒所左右,你永遠也不可能步入成功者的行列。
其實你隻要奮鬥,隻要善於展示出自己的優點,終會在各種角度獲得滿足。即使你最後並沒有成功,但你也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感到充實,更何況亮出自己的本身帶給你價值實現的快感又是何等的壯觀!
所以說,不管你的現狀如何,你都應該努力奮鬥,為未來的展現自我做準備。近些年來,隨著大陸的改革開放,靠個人勤奮闖出一份事業的人越來越多,這實在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在某個集市上,一個拿著手機的漢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實現在大街上手機滿天飛,有個手機並不稀奇,奇就奇在這個人騎著人力三輪車,車後麵放著大包小包的貨物,他一邊費力地騎著,一邊與電話那頭的人商量著。眾路人為之側目,這時候,旁邊一位正在擠公共汽車的胖太太撇撇嘴,“現在什麼人都拿手機。”顯然她露出了不屑的語氣。而再看看那個民工模樣的人,臉上沒有一絲一毫的顯派。很明顯胖太太瞧不起那個蹬三輪車的,可是你有本事自己也掙個手機呀!你有本事幹嘛擠公共汽車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就是奮鬥與不奮鬥的差別。別看那小夥子顯得很寒酸,別看他正幹著賣力氣的苦活兒。但是,他是在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也許他此刻正和車後麵的貨主商談,也許他又在聯係著另外一筆生意。總之,他是在朝著自己的方向奮鬥,盡管苦點兒。相比之下,那個胖太太就顯得極沒有水平。
這是一個崇尚奮鬥的時代,這是一個崇尚能者上,亮出自我的時代。所以這個社會正日益兩極分化。在北京,有眾多外地人眼中看起來是“高高在上”的北京人,他們每月拿著幾百塊錢的工資卻鄙視地看著那些“土包子”把大張大張的彙票寄回家。北京的“浙江村”、“溫州村”、“新疆村”等可謂是“弱者闖天下”的典範。在城市人眼中,他們沒文化,沒品味,可他們硬是在中關村紮下了根。你能說他們沒出息嗎?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強者,也沒有絕對的弱者。所謂的強者隻是他們在某一些方麵的素質比我們一般人要高,而且也正因為這一點也使他們比我們大多數人成功。而由此類推,所謂的弱者也隻是在某一個或某一些方麵比別人稍差一些,如果他們明知道自己在這些方麵的缺陷而不舍得比別人多花一些功夫的話,他們當然要比別人幹得差,這也是為什麼社會上有如此之多的平庸之輩的原因。而由這個定義,我們可以推出,隻要那些所謂的“弱者”在自己的薄弱環節多下些功夫,不但可以彌補缺陷,而且能夠抓住機遇、把握方向,那麼他們就會成功。這就是我們所指出的“弱者也有一片藍天”。
那麼,是不是所有不懈努力的人都能獲得成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弱者的奮鬥有一個方向性的問題,也就是事業的定位。
因為我們在某些方麵不足,所以我們要通過加倍的努力來彌補它,而要想真正成為強者,還應當結合自身優勢,亮出自己的長處,隻有這樣才能反敗為勝。
就說活躍在中關村的“浙江村”,他們在高級人才密集的中關村可謂弱者,因為他們大多沒有很高的文化,對付電腦等高科技產品可謂有力使不出;他們的語言不通,別人很難理解他們,他們更難理解別人;他們的文化背景不好,大多數帶著一幫孩子,對於幹事業畢竟是一種拖累。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闖出自己的天下的。既然文化水平不高,對付不了電腦操作、軟件上的問題,那麼他們就全部轉向電腦硬件,插幾個插頭,擰幾個螺絲總可以學會吧!既然別人聽不懂我說的話,那我就多在大街上跑跑,時間長了,“光盤、軟件”、“遊戲、軟件”這幾個詞組倒說得字正腔圓。有個浙江慈溪的農民,已經在中關村賣主板、CPU等硬件快五年了,每年都往家寄二、三十萬,靠的是什麼?除了彌補自己的弱點以外,最大的特點就是比別人能吃苦,即使老婆病了,隻要客戶需要,馬上送貨上門。定位於高科技與體力勞動之間,不怕苦、不怕累,使“浙江村”的人比大多數中國人提前進入小康。
可喜的是,改革開放,人腦也活起來了,條條大路都可走向光明。而且更令人振奮的是,似乎每個人都知道利用自身優勢,開拓自己的事業了,能充分地亮出自我,在社會當中贏得一片藍天。
後發製人也能取勝
什麼是真正的強者?或者說有沒有一個真正被公認的強者?人們對此眾說紛紜,一種認為強者即力量的強大者,即財富第一,占據老大的位置即為強者;另一種人認為社會上並無永恒的強者,強弱是相對的,而且一個人的強處正隱含著他的弱點,第一把的交椅不能永遠坐下去,因此,隻要發揮了自己的優勢,以自己的長處戰勝了他人的短處,而且不斷處在一種開拓、向上的狀態之中,即為強者;還有一種人認為強者是一個大集合,即一批人,這些在彼此的實力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共同自由競爭的巨頭們即為強者。如IBM、Microsot、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公司,他們可謂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