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當李嘉誠剛讀了兩年書,香港就淪陷了,而他也被迫輟學。過了一年,他的父親因病逝世。14歲的李嘉誠,開始肩負起養家糊口的責任。李嘉誠麵對困境,毫不氣餒,積極奮鬥,因為他知道他會成功。他做過臨時的跑街和推銷員。因為他的勤奮好學、待人誠懇,年僅20歲已經被擢升為塑膠表帶廠的總經理了。
20世紀50年代初,李嘉誠獨資經營一家名叫“長江”的塑膠工廠;生意漸漸做大,有了盈餘,他把資金積存起來。李嘉誠並不滿足現有的成績,20世紀60年代,他開始投資房地產,又很快熟諳了經營地產的竅門。他不斷購入房地產,隻買不賣,財富日增。1967年香港動亂,他以雄厚實力大量買下價格暴跌的土地,為日後發展打下雄厚的基礎。
1972年,“長江實業”在香港正式上市,而短短的七年之後,已晉升為地產界“股王”。1979年10月,美國的《時代周刊》估計李嘉誠的身價為五億美元,更套用了一句中國的成語稱他為“天之驕子”。
20世紀80年代正式揭開了這位“香港地王”名揚國際的新一頁。1980年,李嘉誠榮膺香港電台與萬國寶通銀行推舉的“風雲人物”。他不斷地在內地投資,單是在江蘇興建發電廠的第一期工程已投資了近億美元。1986年,李氏被稱為世界百位巨富之一,居十大華人富豪之首,而他在港控股公司的市值已逾八十億美元。紮根香港之後,李氏揮軍國際:他買下英國皮爾遜公司近百分之五十七的股份,又以不同名義收購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百分之五十七的股份,更在美、加以及西歐地區大力投資酒店業、地產業等等。1988年4月,李氏轟動國際商界,成功競投到溫哥華1986年世博會舊址,準備耗資約一百二十七億港元去興建一座被譽為“舉世矚目和欣羨”的“太平廣場”。
李嘉誠的一生就是成功意識產生的結果,一個人隻有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那麼他就可能成功。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會成功,那麼,就沒有成功的任何可能。
改變自己,貴在立誌
希臘神話中有一則神話叫“潘多拉的匣子”。傳說眾神之王宙斯因為普羅米修斯違背了他的意願,盜了天火給人類,因此他大怒,開始懲罰普羅米修斯和人類。他命令手藝最高明的匠神赫淮斯托斯按照女神的模樣打製出一名女子,起名叫潘多拉,即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之意,並且讓每一個神都送一樣禮物放在潘多拉隨身攜帶的匣子裏。之後,宙斯把潘多拉嫁給了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因為普羅米修斯是個先知,所以他知道潘多拉是宙斯用來懲罰人類的工具,因此,他事先反複鄭重地提醒和警告埃庇米修斯:千萬千萬不要動潘多拉的匣子。但普羅米修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語重心長的警示反而引起了埃庇米修斯強烈的好奇心。埃庇米修斯趁人不在,偷偷地打開了潘多拉的那個匣子,頓時,匣子裏各種各樣的東西都飛了出來,埃庇米修斯定神一看,天那,從匣子裏飛出來的是戰爭、疾病、瘟疫、災難、痛苦、妒忌……埃庇米修斯被嚇壞了,他急急忙忙關上了匣子,結果,最後一樣東西被關在了匣子裏,這個東西恰恰就是:希望。
從此以後,人類必須經曆各種各樣的戰爭、疾病、瘟疫、災難、痛苦、妒忌……惟獨缺少的是希望。
亞曆山大大帝給希臘世界和東方的世界帶來了文化的融合,開辟了一直影響到現在的絲綢之路的豐饒世界。據說他投入了全部青春的活力,出發遠征波斯之際,曾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
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長征途,他必須買進種種軍需品和糧食等物,為此他需要巨額的資金,但他把珍愛的財寶和他所有的土地,幾乎全部都給臣下分配光了。
臣下之一的庇爾狄迦斯,深以為怪,便問亞曆山大大帝:
“陛下帶什麼啟程呢?”
對此,亞曆山大回答說:
“我隻有一個財寶,那就是‘希望’。”
據說,庇爾狄迦斯聽了這個回答以後說:“那麼請允許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庇爾狄迦斯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而且臣下中的許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
“前人能做到的我照樣也能做到。”這句話是一個沒有人把他放在眼裏的小男孩迪斯累利說的。他後來成為了英國的首相。
迪斯累利是一個猶太人,他的血管裏流淌的是猶太人那種頑強不屈的血液,小的時候迪斯累利就對自己說:“我不是一個奴隸,也不是一個俘虜,憑著我的精力,我可以戰勝和跨越一切障礙。”盡管整個世界似乎都在和他作對,他卻牢牢地記住了曆史上那些不朽的猶太人的光輝業績:約瑟,他是四千多年前埃及的最高主宰;丹尼爾,他是基督誕生前的五世紀世界上最偉大帝國的元首。
少年的壯誌猶如燎原之火,希望和夢想成為一種激情,深深紮根於迪斯累利的現實生活之中。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抗爭,迪斯累利從社會的最底層跨入了中產階層的行列,接著,迪斯累利又雄心勃勃地殺入了上流社會,直到最終登上了權力金字塔的最高峰,成為了英國的首相。
當然,在他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布滿了荊棘和坎坷,他一一領略了世人的指責、白眼、蔑視、嘲諷,以及眾議院裏的噓聲。但是無論什麼都無法阻擋迪斯累利前進的腳步和決心。麵對所有的挑戰,迪斯累利隻是冷靜地回答:“總有一天你們會認識我的價值,這樣的一刻終會到來的。”事情的結果就是他說的那樣,他希望的那一刻真的到來了,這位在世人的眼裏根本沒有希望的人終於出人頭地了。在整整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裏,迪斯累利主宰了英國政治的沉浮。
有一位老師經常向青年人說:“人生不能無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當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無望的人生當中,那麼他隻能是失敗者。人很容易遇到些失敗或障礙,於是悲觀失望,消極下去,或在嚴酷的現實麵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氣,或怨恨他人,結果落得個唉聲歎氣、牢騷滿腹。其實,身處逆境而不服輸,不丟掉希望的人,肯定會找一條活路,在內心裏也會體會到真正人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