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台灣“同胞”是如何看我們的(1 / 2)

知道這些之後,吳啟結束了台灣宣傳,直接回到了公司。三天之後看到了擺在桌麵上的資料。概括起來就是大陸對兒子台灣太好了,每年貿易逆差上千億人民幣。結果人家拿了好處。不但不感激反而各種辱罵。還認RB美國當爹。讓他因為《盜夢空間》的大賣帶來的好心情一下子煙消雲散。

公司員工看到吳啟這幾天心情不好。都不明白為什麼。明明電影票房現在已經超過《臥虎藏龍》,成為中國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

吳啟給非行,寧浩,烏爾善打了個電話。讓他們來公司一趟。

“你們三個看一下這份資料。”

三人很奇怪,但也拿起桌上的資料看了起來。中國每年和台灣產生的貿易差4340億人民幣。為了照顧台灣,美名其曰內差。台灣同胞調查數據。認為大陸很好的占百分之三,不了解占百分之二十,很差占百分之六十七,其它占百分之十。台灣教科書上依然寫著大陸是高壓統治,民眾特別貧窮,一個茶葉蛋都很難吃到。喜歡大陸還是喜歡RB百分之八十五回答喜歡RB台灣年輕人都喜歡侮辱大陸。前台灣領導聲稱自己是RB人。等等!

三人看了文件都很生氣,自己的國家隻有自己可以罵。別人罵是怎麼都不行的。“我們國家對台灣那麼好,他們怎麼能夠這樣對待我們!我氣得不行了。”寧浩跟吳啟都是憤青,不然上次對付香港也不會那麼出力。

“咱們要曝光這件事情,一定要讓民眾知道!”吳啟斬釘截鐵的說到。

“文青,你說怎麼辦?”

“要想引起廣泛的關注,首先要宣傳,引起媒體的注意。咱們公司就發表聲名,說我們四個將拍攝一部紀錄片。這樣肯定能夠引起轟動。怎麼樣?”

非行說道。“行,我看可以。紀錄片配樂一定要冰冷。拍攝手法一定要寫實。給人造成心理上的衝擊。”

烏爾善說。“對,就這樣!”

寧浩說。“這幫挨千刀,我也把電影先放放。咱們一起拍這部紀錄片!”

吳啟說道。“就這樣,一定要打磨好。咱們辛苦一下。爭取十月一出來。本來打算咱們四個電影都下映開慶功宴的,隻能推遲了。”

2004年7月23日,文藝青年影視公司招開記者招待會。新生代四人組將開拍一部紀錄片--《台灣“同胞”是怎麼看我們的》。

要說近一年最火的就是新生代這四位導演了,風格各異。但都驚豔絕才。每部電影都能造成巨大的轟動。現在四人要拍一部紀錄片,還是要在電影院上映的紀錄片。這讓所有人都感覺有點怪。而且看名字,台灣“同胞”。讓人無限遐想。

公司全體動員,準備工作隻用了七天。非行,烏爾善,寧浩前往台灣拍攝調查素材。吳啟在內陸拍攝素材。本來吳啟鑽戒都買了,求婚儀式也設計好了。等七夕那天向尚倩妮求婚的,但看到台灣這幅模樣讓吳啟很惡心。隻能延後了。

2004年8月4日。《盜夢空間》內地下映。票房3.8億,打破了《泰坦尼克號》保持的記錄,評分9.5,和《霸王別姬》相同。國內都吵翻天,各大媒體影視製作公司都來祝賀,各大節目都想來采訪。以為會開慶功宴,但事情沒有發生。公司隻說公司的四名導演再拍設紀錄片。

媒體這才重視起來這部紀錄片。是什麼導致四個人的慶功宴推遲。

2004年8月15日《盜夢空間》全球下映,總票房4.83億美元。折合人名幣37億人民幣,央視新聞聯播都播報了這個消息,給了一分三十秒的報道。

就在8月13日,正在深圳,FJ拍攝紀錄片的吳啟接到了新聞聯播的采訪命令。雖然他很忙,但這個麵子不能不給。來的是個很年輕的記者,女性,中傳媒大學畢業的。叫做劉靜。

當劉靜看到吳啟的時候,他正在拍攝一個老人。此刻的他頭發淩亂,好幾天都沒有洗了。但表情凝重,有一種文藝氣息。這個場景拍完之後,一天的任務就算結束了。

“你好,劉靜!我就是吳啟!”

“現在可以接受采訪了嗎?”

“需要做什麼準備嗎?我這幾天比較忙,形象不太好!”

“沒事,新聞後天才播。你可以整理一下。”

“需要穿正裝嗎?”

“這個采訪比較正式,是一定要穿的!”

吳啟看這個記者很好說話,於是就問。“劉靜,你們中央一套要不要紀錄片。我這裏正在拍攝一部,免費的!就不知道你們敢不敢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