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梵蒂岡Vatican-世界上最小的國家(1 / 2)

/入選理由/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然而它是全球8億多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聚集了大量建築傑作,以聖彼得大教堂和西斯廷教堂最為著名,裏麵收藏了文藝複興時期的珍貴文物、寫本、圖典和藝術精品。

/快樂出發/

1929年2月11日簽訂的《拉特蘭條約》中,意大利認為梵蒂岡這塊地方屬於教皇,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至此,一直爭論不休的梵蒂岡城地位問題終獲解決。

梵蒂岡,國土麵積0.44平方千米,人口1380人,常住人口僅540人。梵蒂岡實質上是坐落在意大利境內的“國中之國”,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呈三角形的高地上。梵蒂岡與意大利之間沒有明顯的國界,聖彼得廣場前麵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其他地方則以城牆為界,人員可以自由來往。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梵蒂岡有它自己的一整套機構和部門,教堂、圖書館、郵局、電台、火車站、飛機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和其他所有國家不同的是,這個國家境內沒有田野,沒有農業,沒有工業,沒有礦產資源。

就領土和人口來講,梵蒂岡無疑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然而它在世界上卻不是無足輕重的,它是天主教最神聖的地方。幾百年來,梵蒂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見證了基督教精神的進程。梵蒂岡是聚集了大量藝術和建築傑作的寶地,整座城市處處都是宗教和城市紀念物,其中許多都屬於意大利文藝複興和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傑作,另有許多不同時期的建築,主要有著名的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

它們不僅是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也保存著大量的珍貴文物、寫本、圖典和藝術精品。

聖彼得廣場充分顯示了宗教與藝術的統一,是藝術大師們留給全世界的共同財富,被稱為世界上最對稱、最壯麗的廣場。廣場花了11年時間建成,呈橢圓形,長340米,寬240米,兩旁分別矗立著284根高大石柱,分4行整齊排列。兩條圓弧形的走廊包圍著廣場,廊頂刻有142尊聖人雕像。廣場正中央聳立著一座30米高的埃及整石方尖碑,重327噸。碑原在埃及,公元37年運到羅馬,1586年被運到現在的位置樹立起來。廣場可容納50萬人,供羅馬教廷舉行重大宗教活動用。整片廣場氣勢雄偉,尤其是當陽光灑進來的時候,光影的效果非常好。

聖彼得廣場從正麵環繞著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坐落在聖彼得的陵墓上,位於城市的中心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建築的最重要代表。包括天才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貝尼尼在內的多位著名建築師與藝術家參與設計,曆時120年才修建完成。聖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石造教堂,寬18.7米、長133米。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圓頂的十字塔尖高達137.7米,是羅馬全城的最高點。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直徑達42米,周長71米,因此聖彼得大教堂成為世界最大圓頂建築物。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值得參觀的建築聖殿,更是一座藝術寶庫。教堂內部有大理石、鍍金等裝飾的牆壁與天花板,滿眼金碧輝煌,教堂內還有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貝尼尼等大藝術家以《聖經》為題材創作的繪畫。教堂、博物館古墓和聖彼得大教堂三者兼而有之,其曆史重要性和輝煌的建築是其他寺廟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