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理由/
魏瑪代表著德國古典文化的傳統,被人們讚譽為德國的雅典。就像雅典曾是歐洲文化的心髒一樣,魏瑪也有過作為德國文化中心的輝煌時代。兩位文壇巨擘歌德和席勒曾在這裏創作出不朽的文學作品,李斯特等世界聞名的藝術家也曾在這裏生活。
/快樂出發/
魏瑪位於德國圖林根州府以東20千米,是座風景優美、古色古香的城市。它依偎在埃特斯山的懷抱中,清澈的伊爾姆河水從城邊靜靜流過。掩映在樹叢中的中世紀建築物,田園詩般的公園,還有矗立在公園和街頭的歌德席勒雕像,使得這座小城顯得別致而有內涵。安徒生曾說過,魏瑪不是一座有公園的城市,而一座有城市的公園。
公元975年,德國皇帝奧托二世在這裏大會諸侯,魏瑪古城首次被載入史冊。從1547年起,魏瑪成為薩克森·魏瑪公國(後為大公國)的京城。1919年2月6日,德國國民議會在這裏製訂了第一部共和憲法——《魏瑪憲法》,依照《魏瑪憲法》成立的共和國稱為魏瑪共和國。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實行納粹主義獨裁,魏瑪共和國隨之滅亡。
大多數人對於魏瑪的第一印象是因為一部《魏瑪憲法》。的確,魏瑪在德國曆史上有著不可或缺的政治地位。但魏瑪更因為它燦爛的文化而著稱,就像雅典曾是歐洲文化的心髒一樣,魏瑪也有過作為德國文化中心的輝煌時代。魏瑪公國時期,公爵卡爾·奧古斯特特意邀請在文壇初露才華的約翰·沃爾夫岡·歌德來擔任大臣。年僅26歲的歌德為魏瑪開創了第一個文化上的黃金時代。當時公爵的母親安娜·阿瑪利婭立誌將魏瑪建成德國文化的中心,在她的感召下各地的哲學家和文人絡繹聚集於此地,形成了以歌德為中心的古典主義文化流派的發展顛峰,魏瑪也成為歐洲“古典主義”輝煌時期的聖地。
古典主義在魏瑪的建築上同樣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卓越的古典建築群而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贏得“古典魏瑪”的稱號。今天,走在魏瑪的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古典主義大師的手筆。
歌德不僅是位詩人,還是藝術家、建築師和園林設計師。在小河伊爾姆旁有一座美麗的公園,散落著有眾多的小房子。交錯的林蔭道、紀念碑、雕像和橋構成了田園詩般的風景。這是歌德早期在魏瑪的居所,他在魏瑪的最初6年裏,就是在這裏生活和工作的。歌德按照自己的願望改造原來的房子和花園,還按英國公園的風格對天然的河邊草地進行了重新設計。為了顯示大自然與建築之間的和諧,他還營造了有浪漫色彩、像劇場布景一樣的環境。從那以後,歌德一直熱衷於設計園林景觀,而且他的創意層出不窮。
1782年,歌德搬到了適合其身份的上等宅邸裏,這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古典建築。歌德在這裏幾乎住了半個世紀,直到1832年逝世。今天這裏是歌德國家博物館,展示了歌德晚年的生活圖景和1759到1832年歌德生活時期的魏瑪古典主義作品以及同時期重要人物的作品。
弗裏德裏希·席勒是德國古典文學中僅次於歌德的第二座豐碑,他和歌德是至交。1805年席勒逝世,歌德痛苦萬分,寫道:“我失去了席勒,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歌德死後被安葬在席勒的遺體旁。席勒故居在歌德故居北邊,步行隻需五六分鍾。1802年,席勒買下這幢三層小樓,和他的家人在這裏一直生活到他去世,在這裏寫下了《墨西拿的新娘》和《威廉·退爾》。如今席勒故居成了德國席勒文化和歌德文化的交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