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的養生指南31(1 / 3)

足,至關重要 診斷足病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望、聞、問、切是傳統中醫的基本診療手段。望、問、觸三法是診斷足病的基本方法。望是最基本的足病診斷方式;問主要是要搞清疼痛的部位及程變、性質、時間和規律;觸診即摸診,摸就是手摸患部,診斷病情。

望是最基本的足病診斷方式,我們可以從望病變特點和望變青線兩方麵著手。

1.望病變特點

望色澤:比如腳墊,痛而發紅,多為腳墊初期;硬而發黃,多為腳墊後期;墊中央色重或有青色,則墊內有疔、核等。

望形態:突出皮膚表麵,麵積較大,厚度顯著,多為腳墊;突出皮膚表麵,麵積較小,又比較硬,多為疔、核;突出皮膚表麵,又有臍凹形,多為幹疔;呈白圈、白點的,即為雞眼;突出皮膚表麵的丘疹,扁平者為扁平疣,粗糙成簇形的為刺瘊。

2.望病變“青線”

病變部位與正常組織分界之處,有一條顏色淡青灰色的線,這條線叫做“青線”。操作過程中嚴格掌握“青線”入刀,才能恰到好處,既不傷好肉,又除淨病變組織。所以“青線”不僅是診斷的依據,也是治療的依據。但是,由於“青線”色澤較淡,初學者不易觀察清楚。

“青線”一般呈淡青灰色,但也有其他暗色的,如灰趾甲的病變與正常甲板的分界線就不是淡青灰色,表層發黃的灰趾甲,其分界線為白色;表層發白的灰趾甲,其分界線為紅色。

問主要是要搞清疼痛的部位及程變、性質、時間和規律。疼痛的症狀對疾病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痛的部位可以說明是什麼病,痛的程度可以說明病的輕重。至於病的性質、時間、規律能說明病的特征,使診斷容易進行並得到正確的結論。

一般的病痛有以下幾種情況:

硌痛:硌痛往往是2、3期腳墊、墊核的症狀,瘊子也是這樣。

抽痛:抽痛是血線疔等的重要反應。

刺痛:刺痛是潛趾、骨刺等症狀的特征。

窩痛:窩痛表示內部一定有感染或發炎病症。

脹痛:脹痛是幹疔、畸形甲病、甲血腫、膿性趾頭等病的表現。

此外,早上下床痛,活動後就輕一些,是骨刺的反應;晚上痛得厲害,則是血線疔等的反應。

在問的當中,除了重點搞清疼痛部位和性質外,還可以了解患病原因,也可作為診斷腳病的資料。

觸診即摸診,摸就是手摸患部,診斷病情。這是最重要的診斷手段。大多數腳病,特別是皮內的病變,其大小、深淺、軟硬等都要靠手摸來感知。

摸的手法很多,根據需要而定,大體有以下幾種:

1.推摸

用大拇指推著患部摸,主要是診斷腳墊類的厚度、大小,確定入刀部位和深度。這種方法,分為上推摸(大拇指從患部向上推摸)、下推摸(大拇指從患部向下推摸)、左推摸、右推摸4種。

2.按摸

用拇指按著患部摸,主要是搞清有無病變、軟硬度如何、能否活動等情況。如摸有東西,即有可能是墊核、疔類;感覺軟即為軟墊,感覺硬即為硬墊。按摸也是檢查修治效果的一個手段,如修潛趾,按摸一下,發現有硬物,同時患者又有痛感,說明還有殘甲嵌在肉內。

3.擠摸

用拇指和食指擠捏患部摸。主要是診斷病變較深的腳膽大小和位置。

4.探摸

用拇指輕輕在患部旋轉揉摸,主要是檢查皮內一些小物體的情況,如小疔、輕微囊腫等。

5.掐摸

掐摸分為雙手大拇指掐和單手大拇指掐兩種摸法。摸時,用拇指頂端掐在患部,邊掐邊摸。這種摸法主要是用於對又小又深病變的診斷,搞清它在皮內的深度和大小。如紮根深、體積小的瘊子,就要采取這種摸法。

6.提摸

提摸用於對長在趾縫、跟部病變的診斷,因為那裏的肌肉組織是窩著的,很難確診病變部位大小,隻有把趾提起拉直,才能摸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