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人生才不糾結14(1 / 3)

積極與人交往 尋找你身邊的貴人

胡雪岩是晚清混亂的局勢中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縱觀胡雪岩的一生,其成功之處歸結在為人處世的高超策略上。他能在亂世之中,方圓皆用,剛柔並濟,懂得如何積累人脈資源,並利用它為自己的商業經營鋪路。

胡雪岩自幼家境貧窮,從小就被迫外出謀生。在商賈雲集的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做學徒的日子非常清苦,但胡雪岩幹活從不吝惜體力,而且從不跟師兄弟們計較,從掃地、擦桌到沏茶、倒水,甚至連洗刷便壺一類一般人都不願意幹的差事他也爭著幹。再加上他生得眉清目秀,又絕頂聰明,能言會道,人緣也好,所以在錢莊內,從櫃上師傅到普通夥計都十分喜歡他。

一次,胡雪岩在一個酒館,看見掌櫃正在驅趕一個落魄書生,便上前探問原因,原來那書生身無分文卻又想喝酒,因此掌櫃不允。他當即替那書生付清所欠的酒錢,並要了幾個小菜與那位書生一同小酌,席間才知道,落魄書生叫王有齡,福州人氏,王有齡的父親是個候補道,分發浙江,在杭州住了許多年,一直沒有擔任過什麼實職,最後在杭州鬱鬱而終。王有齡的父親在臨死前,見兒子科考無望,於是變賣了一些值錢的東西,為兒子捐了一個“鹽大使”的官銜。可是為了安葬老父,王有齡已傾其所有,沒錢再去打點官府,隻落得整日飲酒消愁,流落街頭。胡雪岩聽後,隱隱覺得王有齡確有做官的機緣,隻是目前缺乏別人幫助。他心中一動,便問:“公子有何打算?”

王有齡仰天歎道:“胡賢弟有所不知,捐官隻是捐一個虛銜,憑一張吏部發給的‘執照’取得某一類官員的資格。如果想補缺,必須進京打點吏部,稱為‘投供’,然後才能抽簽分發到某一省去候補。眼下自己無錢進京投供,哪來機會補缺?隻是這進京打點一趟,少說得要四五百兩銀子,愚兄哪來那麼多錢?”

胡雪岩不動聲色地問:“倘若王公子有了500兩銀子,一定能做這個實職嗎?”

王有齡道:“不瞞胡賢弟,家父生前學生何桂清正由戶部員外郎放江蘇學政,最近因公路過杭州,有他相助,我想做這個官不成問題。”

胡雪岩聽後也不再隱瞞心中想法,當即掏出一張500兩的銀票放在了王有齡的手中。又端起一杯酒道:

“聽公子一席話,對公子英雄落難之遭遇深表同情,今日萍水相逢,算是前生有緣,來,幹了這一杯。”

王有齡與胡雪岩舉杯一飲而盡,這一飲正是胡雪岩日後事業的轉機。胡雪岩回到錢莊,把自己將500兩銀票資助了他人的事稟告了錢莊老板,同時表示自己會努力償還這筆挪用的“公款”。錢莊老板雖然心裏不滿,但念胡雪岩助人心切,且頗有辦事能力,也就作罷。後來,王有齡果然成為朝廷要員,在他的一路關照之下,胡雪岩不但還了欠錢莊老板的500兩銀子,還很快地獨立開店經營生意並不斷地將生意做大。

晚晴時期,衣食豐裕的五口之家一年的花費也不過百十兩銀子。若按今天的物價計算,500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10萬元。對於一個店鋪夥計而言,這些挪用的銀子也許要用其半生的心血來償還。然而,別人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事,胡雪岩卻果敢地做了。目光遠大的他用驚世駭俗的投資,為自己修築了一條平步青雲的商路。

人生在事,誰都希望結識一些能夠呼風喚雨的貴人。但因大多數貴人身居要位,炙手可熱,凡人要想結識他們簡直難於上青天。這時,我們不妨學學胡雪岩:識貴人於落難之時。識貴人於落難之時,的確需要一定的眼力。如果你認為對方是個落難貴人,就應及時結識,多多交往。或者乘機進以忠告,指出其所有的缺失,勉勵其改過行善。如果自己有能力,更應給予適當的協助,甚至施予物質上的救濟。而物質上的救濟,不要等他開口,應隨時取得主動。有時對方雖很急著要,卻又不肯對你直言,或故意表示無此急需。你如得知情形,更應盡力幫忙,並且不能有絲毫得意的樣子,一麵使他感覺受之有愧,一麵又使他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飯之恩,都可以使他終生銘記。日後如有所需,他必奮身圖報。即使你無所需,他一朝否極泰來,也絕不會忘了你這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