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是命運的轉折點23(1 / 3)

抓住機遇,頑強奮鬥 別總是抱怨

這個世界上安於現狀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總是想:“就這樣活著吧,機遇不好,老天對我也不公平。”於是你越這麼想,你就越覺得心安理得,你也就越放鬆自己,得過且過地過日子。

社會很容易抹殺人的特質,一旦進入社會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棱角徹底被磨平了,以前所擁有的那些期望和誌向,不知不覺中就徹底放在心靈的深處藏了起來。

如果講個笑話給英國人聽,他會笑三次:你講的時候他笑一次,那是禮貌;你解釋那個笑話的時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禮貌;最後,他半夜三更醒來突然大笑起來,因為他終於懂了笑話的意思。你把同樣一個笑話講給德國人聽,他會笑兩次:你講的時候他笑一次——那是禮貌;你解釋那個笑話的時候他第二次笑——那是禮貌。他不會笑第三次。因為他永遠弄不懂笑話的意思。你把同樣一個笑話講給美國人聽,他會笑一次——你一講他就笑了。因為他一聽就懂了。可是,你把笑話講給猶太人聽,他根本不笑。他會說:“那是老掉牙的笑話了,再說,你都講錯了。”英國人拘謹,腦筋動得不快,卻肯下功夫去想問題。德國人死板,毫無情趣。美國人是腦袋比較靈活的人,也不賴,猶太人最聰明最世故,天生是背著曆史包袱的悲劇民族,容易學有所成。中國人頗像猶太人,謙虛有餘,激昂不足;苦中幽默,笑裏常見皺紋,該是國運使然。唐詩有“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一句,有人顛倒變換一二字為聯,送給庸醫:“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太妙!”這是黃苗子先生說的。世事往往教人笑不出來。筆底妙語連珠的老舍,“文革”時期還是投湖自盡了。又淵博又有文采的沈從文一度給揪到天安門城樓上洗男女廁所。黃苗子先生說:“沈先生認認真真天天去打掃,像擦一件青銅器那樣擦每一個馬桶,將來有人寫‘天安門史’,應該補這一筆。”“忍”功真是中國的國粹了:忍著哭,忍著笑,忍著所有逆來的橫禍。沈先生背著30萬字的《中國服裝史》初稿到鹹寧幹校,結果被扣下來,丟了。老人家居然有勇氣重新寫出一本來。

生命的魅力在於生命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盒裏乾坤。不是每一個民族的生命都像一盒漂亮的主力糖。沒有方向,就沒有巧克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屬於自己的寶藏,開啟寶藏之門的鑰匙就在自己的手中,輕言放棄,這些寶藏就永無見天之日。也許你現在並不如意,但永遠不能放棄的是成功的決心和鬥誌,更為關鍵的是你能不能正確地意識到什麼是自己最擅長的,盡管因為現實的某些原因不得不在現在的位子上呆著,但總要找到自己的寶藏,並努力去開采它。

為設定目標而努力

人的一生,應該是一個個目標構成的壯闊的裏程,每一個目標都應是一個閃光裏程牌。

當人給自己確定好了目標之後,目標就在兩個方麵起作用:它是努力的依據,也是對人的鞭策。目標給人一個看得著的射擊靶隨著人們努力去實現這些目標,他就會有成就感。對許多人來說,製定和實現目標就像一場比賽,隨著時間推移,你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這時人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又會漸漸改變。

有一點很重要,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以實現的,如果計劃不具體,無法衡量是否實現了,那會降低人的積極性。為什麼?因為向目標邁進是“混”好的源泉,如果無法知道自己向目標前進了多少,就會使人泄氣,甩手不幹了,要想“混”好人生就挺難的。

拿破侖?希爾舉個真實的例子,說明一個人若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就會有怎樣的結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籠罩在濃霧中。在海岸以西21英裏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34歲的女人涉水下到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遊過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遊過這個海峽的婦女,這名婦女叫費羅倫絲?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從英法兩邊海岸遊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