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是命運的轉折點28(1 / 3)

抓住機遇,走向成功 節儉是積累財富的必要手段

無意中被問及“如果你有一百萬,你會怎麼辦?”這樣的奇怪問題時,有些人會毫不猶豫地說:“花了它,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有的則一臉茫然:“是呀,我會拿它幹什麼呢?”還有的會說:“花一半,存一半。”

有個數學老師給同學留的一道題目就是“如何花掉一百萬”!這活動是為了訓練學生實際應用數學運算的能力。其規則是:每位學生從老師那裏領取一些仿真支票和若幹記賬用的表格,他們應從各類廣告上剪下要買的東西,貼在自己的“細節賬目表”上,並附上購買的日期和價格的等等;每位同學的“消費數額”必須達到一百萬,且以“支票付賬”交與老師檢查。有位同學為此事忙活了好長一陣子,她到處搜尋廣告,研究廣告,生怕“買”不到好東西,完不成作業。在“購買”房地產時,她挑來挑去,隻“買”了一棟經濟實惠的普通房子。有人問,她為什麼不隨意“買”一座莊園,盡快完成任務呢?她說:“雖然是白給你的一百萬,也不能亂花呀!”孩子的回答讓我們覺得天真可愛,也讓很多人汗顏。

美國“第一小姐”——克林頓的千金,每天在校午餐費不過兩美元——僅相當於普通家庭學生的生活標準。而國內,一些僅靠工資生存的普通家庭,卻總想把家裏的“第一小姐”、“第一公子”用名牌服裝、變速自行車,高檔文具武裝起來。孩子們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樂此不疲。

祖籍台灣的某百萬富商,他把國外長大的兒子送入台灣的一所普通中學讀書。這位富商之子和大家一樣天天在校買飯。第一天,有同學隻吃了一半,剩下的全都倒掉了,他馬上告訴該同學,吃多少,買多少,不要浪費;第二天,兩人又坐在一起吃飯,那同學買了同樣多的飯仍沒吃完沒,當他正準備把飯倒掉時,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發生了:那富商之子搶過他手中的剩飯,愣是當眾把它全部吞下去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看似違反邏輯的現象:真正擁有萬貫家產的人日常生活反而比較節儉。生活的道理就是這樣簡單:隻有懂得珍惜,才會不斷有擁有;已經擁有還要奮鬥,才會達到真正的擁有。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所羅門說過:“智者的眼睛長在頭上,而愚者的眼睛是長在脊背上的”。

有些人走上成功之路,的確歸功於偶然的機遇。然而就他們本身來說,他們確實具備了獲得成功機遇的才能。

沒有充分的準備和大量的汗水,一個好的機會就會眼睜睜地從身邊溜走。

你必須明白在你尋找機會時,隻有你為所從事的工作有充分的準備時,機會才會來臨。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是棒球運動的倡導者理凱留下的不朽名言。如果你相信運氣,那麼你也就應該相信運氣往往光臨那些努力工作並仔細計劃的人。

所羅門說過:“智者的眼睛長在頭上,而愚者的眼睛是長在脊背上的”。詹姆斯有一次對一位剛從意大利回來的先生說:“先生,同樣在歐洲旅行,但不同的人所得的收獲是大為不同的。”心靈比眼睛看到的東西更多。那些沒頭沒腦的凝視者隻能看到事物的表象。隻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眼光才能穿透事物的現象,深入到事物的內在結構和本質之中去,看到差別,進行比較;抓住潛藏在表象後麵的更深刻、更本質的東西。在伽利略之前,很多人都看到懸掛著的物體有節奏地來回擺動,但隻有伽利略才從中做出了有價值的發現。比薩教堂的一位堂守在給一盞懸掛著的油燈添滿油之後,就離去了,聽任油燈來回蕩個不停。伽利略,這時是個18歲的年輕娃娃,出神地看著油燈蕩來蕩去,由此他想出了計時的主意。此後,伽利略經過50年的潛心鑽研,才成功地發明了鍾擺,這一項發明對於精確地計算時間和從事天文學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無論我們怎樣來估計它的作用也不會過分。有一次,伽利略偶然聽到一位荷蘭眼鏡商發明了一種儀器,借助於這種儀器,能清楚地看清遠方的物體。這促使伽利略認真研究這一現象背後的原理,導致他成功地發明了望遠鏡,從而奠定了現代天文學基礎。以上這些發明,絕對不可能由那些漫不經心的觀察家或無所用心的人創造出來。

有些人走上成功之路,的確歸功於偶然的機遇。然而就他們本身來說,他們確實具備了獲得成功機遇的才能。

許多人相信擲硬幣碰運氣,而且認為事業的成功也大都這樣。但好運氣似乎更偏愛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沒有充分的準備和大量的汗水,一個好的機會就會眼睜睜地從身邊溜走。

對於機遇,它意味著需要你忍受無法忍受的艱苦和窮困,以及你獻身工作的漫漫長夜。

為了成功衝破人生的難關,你必須明白在你尋找機會時,隻有你為所從事的工作有充分的準備時,機會才會來臨。

機遇帶來財富

蘇格拉底說:“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

人生的旅途中,29歲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卡內基29歲時,戰爭造就了大量的機會,但稍有失誤就會喪失前途和生命。無疑地,他巧妙地運用了這一段青春年華。

衝破人生難關的機遇總是有的,問題在於你能不能發現它,抓住它。機遇是稍縱即逝的,你不及時抓住它,就會失之交臂,後悔莫及。所以,在人生旅途中要特別注意發現機遇,珍惜機遇;有了好機遇,就要及時抓住它,運用它。斯通非常喜歡蘇格拉底說的一句話:“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

有一位倫敦工程師貝西默,在熔礦爐中,用冷風吹襲由礦石溶解的銑鐵,用以除去其中的碳、矽等雜質。在1856年,他發明了製鋼法。

急於求成的貝西默,這時已完全忽略了鋼鐵中還殘留著磷這回事。他廣為散發小冊子,甚至在美國宣傳這種可用來製造刀子、剃刀及手術刀等材料的鋼鐵新產品。

1862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第二年,經過多次改良後的貝西默鋼鐵傳入了美國,被用來製造鐵軌。湯姆和斯考特知道這回事,所以,當卡內基從歐洲旅行歸國後,得意洋洋地報告貝西默將取代鑄鐵和銑鐵時代的時候,他隻微笑著,沒有附和他。斯考特說:“我不僅知道貝西默的方法,而且,還請倫敦寄來新的韋伯法專利權,目前正在實驗中,現在為時尚早。打前鋒一定會虧的,你讓別人先走,然後再伺機趕過他。”

弟弟湯姆不僅讚同斯考特的意見,而且反應更為消極:

“哥,你這次從倫敦回來後,是不是病了?說要去牛津大學留學,還說35歲就要退休……你盡說些莫名其妙的話,這次又說什麼鋼鐵、鋼鐵。鋼鐵不是還在實驗階段嗎?那露西爐打算怎麼辦?……”

“你太不了解了。現在正是鋼鐵的時代,捷足者先登,你該去倫敦參觀參觀,增加些見識。”

“我要守著世界最大的露西熔鐵爐,守著製造銑鐵,哥哥要做黃金國之夢,或是什麼好夢的,盡管去做!”固執己見的湯姆把臉轉向一旁,不想接著談下去。

因為磷的關係,貝西默花了9年時間,最後才發明有效的除碳方法。而道茲兄弟也在磷的大障礙之前,進退維穀、半途而廢。但他們的專利權,並不是全然被排除於外。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磷的處理問題,如果卡內基沒有從密西根州蘇必略湖畔的礦山中,發現無磷的鐵礦石,或者如果他聽從了弟弟湯姆和斯考特的忠告,沒有買下鋼鐵的專利權,並熱衷於研究先行投資的話,卡內基會不會真的如他的宣言所說,在35歲時,從事業的巔峰退休呢?或者在不久之後,成為美國大恐慌之下的犧牲者而宣告破產呢?若是這樣的話,那他的名字就不會留傳後世了。鴻運是從五大湖的左岸飛來的。華盛頓聯邦政府的地質調查官巴特最初發現蘇必略湖畔的鐵礦山(1841年發掘)。而康乃狄格州的農民威禮特在發掘以後,相信礦石有金銀,所以買下采礦權。此處的礦石具有優質成分,最重要的是不含磷,這是製造鋼鐵的必備條件。當時,東部的銑鐵製造業者,購買的是康乃狄格州的農夫賣給他們的普通的鐵礦石。

人生的旅途中,29歲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卡內基29歲時,戰爭造就了大量的機會,但稍有失誤就會喪失前途和生命。無疑地,他巧妙地運用了這一段青春年華。

卡內基向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提出了辭呈。在這以後,他並沒有在家閑居,為了思索在人生中的這次轉變,他打算作一次旅行,與好友亨利?菲浦斯和邦迪波特一同返回鄧弗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