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巨頭:克羅克(1 / 3)

麥當勞巨頭:克羅克

抓住了麥當勞

1954年,這是一個帶有轉折性的年代,這是克羅克的一個新紀元。他由此跨入了他的真正的事業。

1954年,飛機降落在芝加哥機場。周圍灰蒙蒙的。克羅克預感有暴風雨降臨,但是他不怕。這時候他緊握著手提箱,而手提箱裏裝著他與麥當勞兄弟簽訂的合同。那裏麵裝的是他後半生的事業。

他帶著有病之軀,行走如飛;他這個巨人正在放棄小康生活,他要從一個貧民徹底變為一個巨富。

他完全投入麥當勞,其實也是一個偶然。

在1954年初,那個時候,克羅克的食品器材市場正日趨萎縮,他正在嚐試著新的辦法,他決定給他的多軸混合器尋找新市場。

那個時候,他聽到了麥當勞兄弟店。

他初步了解:麥氏兄弟有八台混合器。這麼大的銷量怎麼會發生呢?而且聖伯納迪諾是一個沙漠小鎮。

他決定首先要知道,為什麼加州麥氏兄弟一家小小的汽車餐廳,卻需要這麼多的混合器。

那個時候,克羅克正好接到麥當勞兄弟郵來的訂單。訂單上表示,麥氏兄弟要第九台和第十台兩台機器。

有一天,克羅克在清晨出發,驅車行了60英裏來到了西部的聖伯納迪諾。大約上午十點鍾左右,他的車到了壽當勞兄弟店的門口。

這個店在克羅克眼裏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看著排著隊的人群,他開始進一步的了解,他問了幾個來吃早點的人。

他終於找到了答案。他發現了快餐的潛力,這是最重要的。他看到了一個有潛力的機會,這就是快餐業。快餐業仍然是商業處女地。克羅克在麥當勞裏看到了希望。他以往的熱情開始高漲。他認定,麥當勞正是一種進軍的最佳工具。它可以填補食品服務界的空缺。

他想到,花七萬五千美元就可以建立起一個麥當勞店,眾多的麥當勞店可以連鎖起來。他長年奔波在外,走遍了全國各地,他知道麥當勞在全國連鎖肯定能行。

現在,他就可以數出成千上百個地點,那裏正適合開麥當勞餐廳。他有多年的經驗,所以他懂得如何使麥當勞成為最好的事業。這些年來,他的推銷一直是圍繞著餐飲和服務業的,所以他對這些了如指掌了如指掌:表示對情況非常清楚,好像指著自己的手撐給人看。

但是第一次與麥當勞兄弟會麵之後,克羅克微覺失望。但是他憑著他的推銷口才,力勸麥當勞兄弟去擴大生產。

麥當勞兄弟二人心動了,但是麥當勞兄弟需要一位連鎖代理人。克羅克自我推薦成為代理人。

麥當勞兄弟很歡迎克羅克,因為克羅克的商海生涯他們是有所耳聞的,他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代理人,有經驗而且有決斷力。但是麥當勞兄弟也堅持自己的權利。他們需要和克羅克談好一切條件。

他們提出了以下條件:

第一,不要收太高的連鎖費用。他們這種要求,使麥當勞的連鎖權利成為最便宜的,這是以沒有利潤作為代價的。

第二,他們繼續訂出權利費。他們一共收取950美元。

第三,他們要求克羅克抽取連鎖店中的1.9%的費用,克羅克自己保留1.4%,而剩下的0.5%歸麥當勞兄弟。

這些條件是有利於麥氏的。但是克羅克因為開創新事業太急,他接受了合同。

而1.9%的費用根本不夠服務連鎖的利潤,日後,克羅克還要往裏貼錢。

但是,克羅克還是為做成了這筆交易而高興。

克羅克以一個推銷員的目光去看待那件事。他的腦子裏是一個完整的計劃。他那時是想多推銷出一些機器。而且,他當時的一個直覺就是看上了“麥當勞”的名字。而這個名字是不可以隨便拿過來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