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天才:皮爾·卡丹
皮爾·卡丹(1922年~),生於意大利的威尼斯。他父親是一個貧窮的果農。皮爾·卡丹14歲綴學,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後來他獨闖巴黎。由於他的才能和苦學,不久便在巴黎時裝界名聲大起,以至成為許多大國要人和演藝明星的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的一大創舉是推動了時裝大眾化的新潮流。他的時裝和影響遍及全世界。雖然他是法國五大富豪之一,但生活簡樸,一心為自己的事業而不斷追求。
窮孩子打天下
1922年7月2日,在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一個新的生命來到了世間。
老卡丹看著手中孩子,心中一時充滿了憂慮與不安這已經是他的第7個孩子了,而老卡丹僅僅是以種植葡萄來維持一家人生活的。他和妻子仔細地商量了一會兒,決定給這個剛出生的孩了取名叫——皮爾·卡丹。
正是皮爾·卡丹這個名字使卡丹家族光耀世間。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很快就燃及了意大利。為了免受戰亂之苦並謀求生計,皮爾·卡丹的雙親被迫離開了生存和繁衍生息了幾輩人的葡萄家園。母親用一塊破舊的藍被單裹著可憐的小卡丹踏上背井離鄉背井離鄉:離開了故鄉,在外地生活。的漫漫旅途。
一家人在法國東南部的格勒諾貝爾勉強定居下來。
法國人瞧不起這些背井離鄉的意大利人。他們覺得是這些意大利人在爭奪本來就已經少得可憐的食物,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小卡丹的鄰居就是這樣的法國人,他們不屑與卡丹一家交往,甚至還禁止他們的孩子與小卡丹玩耍。
七歲的時候,小卡丹設計出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件裙子。一天,在草坪上嬉戲的人很多,小卡丹的目光很快便被一個衣著華麗的小女孩所吸引住。小女孩抱著一個十分漂亮的布娃娃,這是幼年的小卡丹一直渴望得到卻一直都沒能得到的心愛之物。對卡丹一家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奢侈品。
小卡丹迅速爬了起來,跑到小女孩身邊,不停地打量著那個布娃娃。
小女孩絲毫沒有注意到身邊的小卡丹,把布娃娃扔到草地上,噘(juē)著小嘴自言自語道:“你的裙子太難看了,我討厭你!”說完,她轉身就跑走了。
小卡丹非常高興,他把布娃娃撿了起來,細細地端詳著,這可是他平生第一次擁有一個這麼昂貴的布娃娃,雖然是別人扔下的,但畢竟是屬於了他自己。
“你怎麼把別人的東西拿了回來?”父親看見小卡丹手中的布娃娃,疑惑不解地問道:“我平時不是教你不要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嗎?”小卡丹說明了事情的原委。
他玩著手中的布娃娃想:我一定要使你變得更漂亮,這樣,那個小姑娘就再也不會拋掉你了。
小卡丹搬過椅子,從櫃子上取下母親的針線籃子,從裏麵找來碎布,一點一點地拚起來。幼時威尼斯特有的晴空已經植根在他的腦海裏,他不由自主地就把這件小裙子縫成藍底白花的樣子。
一連幾天,小卡丹都抱著布娃娃來到草坪上,等待它的小主人。
終於,他看見了,那不是她嗎?怎麼手裏又抱了個布娃娃。小卡丹向她跑去,“喂,喂!”他喊道。
小姑娘停住了腳步,看見小卡丹手中的布娃娃,她不禁眼睛一亮,問道:“你這個布娃娃從哪裏買的呢?怎麼這麼漂亮?”
小卡丹道:“你還記得你昨天在這兒扔掉的那一個布娃娃嗎?”
小女孩偏著腦袋想了想說:“我昨天是扔了一個布娃娃,不過它又破又醜,一點也比不上你手裏的這一個。”
“這就是你昨天扔下的那一個。”小卡丹說。
小女孩驚訝了:“真的?”
“當然是真的,我隻不過是給它換了件裙子。”小卡丹自豪地答道。
小女孩要過小卡丹手中的布娃娃,仔細端詳起來,“真是我昨天扔下的那一個,”小女孩更加驚訝,拿著這個布娃娃,小女孩一直舍不得放下來,她猶豫了一會,問道:“我可以拿我的新娃娃跟你換嗎?”
小卡丹笑了:“不用換,這個娃娃本來就是你的。”
小女孩又說:“不,我一定要把這個新娃娃給你。你給我的娃娃換了件衣裳,我得感謝你才對。小哥哥,這個新娃娃就當是我送給你的,我以後還能和你一塊玩嗎?”
“為什麼不能呢?”小卡丹很紳士地吻了吻她的手。
在小卡丹八歲的時候,老卡丹帶領家人又做了一次遷徙(xǐ),隻不過這次遷徙比上一次要簡單容易得多,隻是從一個城市遷到另一個城市,即從格勒諾貝爾遷到聖萊第昂。
八歲了,小卡丹該上學了,但在學校裏同學們對他並不是太友好。他常被同學們惡意地稱作是通心粉、窩囊(nánɡ)廢。小卡丹很苦惱,又是老卡丹幫助了他,他告訴小卡丹不要總是要求別人適應你,你應該努力去適應別人,在適應的過程中雙方都可以得到改造。
小卡丹照著父親的話做了,他贏得了一幫新朋友,並且他對美的獨特領悟力使他很快就從同學中脫穎而出脫穎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示出來。,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這時,家境異常艱難。為了承擔起一部分家庭負擔,年僅14歲的皮爾·卡丹中途綴學,到一家很小的裁縫店裏去當學徒。在這家店裏,皮爾·卡丹真正開始了服裝設計實踐。工作十分辛苦,他時常疲憊不堪,但對服裝的濃厚興趣令他忘記了一切煩心事,他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衣服,一點一滴地積累著知識。經過兩年實踐,皮爾·卡丹成長了起來。他從生手變成了熟手,並在服裝設計方麵如魚得水如魚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適合的環境。。他的手藝已經超過了師傅,並在當地小有名氣。
新奇高雅、款式多樣的舞台服裝是皮爾·卡丹最偏愛的,他時不時到劇場去看歌劇,研究演員身上的服裝。後來,他索性白天在裁縫店工作,晚上就到一家業餘劇團當演員。他的視野得到了很大的開闊。
小小的聖萊第昂已經容納不了他的遠大誌向,他決心向巴黎進軍,這座以服裝和藝術著名的城市。
第二天一早,皮爾·卡丹就上路了。上天似乎特別愛開皮爾·卡丹的玩笑,他把皮爾·卡丹阻在了巴黎之外。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了序幕,巴黎戰雲密布,四處是逃難的人群,德國人封鎖了巴黎,不讓陌生人自由出入。
皮爾·卡丹不甘心就這樣回聖萊第昂,他在巴黎城外逡巡不去,遭到了德國兵的刁難與詰問,還把他投進了監獄。由於他是意大利人,德國人又把他放了出來。皮爾·卡丹被困在了巴黎郊外的一個小旅館裏。他縮在被窩裏,思索著自己的前途和命運:“難道我就這樣放棄了嗎?”皮爾·卡丹又上路了,他要去的是巴黎附近的一個小城市——維希。
比起巴黎來,維希所受的戰爭創傷要好一些,正常而基本的商業活動仍然維持著。但皮爾·卡丹是真正的身無分文。在經過一家時裝店的時候,他停住了腳步。也許我該進去試一試,他對自己說。
對著櫥窗整理了雖然破舊卻仍然整潔的衣裳,皮爾·卡丹硬著頭皮闖進了這家時裝店。麵對著這個衣裳襤褸的家夥,老板先是驚訝,但慢慢地就轉驚為喜了,他很高興一碰上了一個令他滿意的學徒。
不出3年,皮爾·卡丹又成了該店最好的裁縫。顧客十之八九是因他上門的。
皮爾·卡丹更加勤奮,他閱讀了大量的時裝書籍,在實踐技能不斷增長的時候也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他裁出的時裝品味一流。
一天,因與店員發生了口角,皮爾·卡丹再次光臨了他平素最愛來的酒吧,躲在角落裏獨自喝起酒來,在酒精的作用下眼前的景物迷離起來,他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能在這兒坐下嗎?”一絲沙啞的聲音打斷了皮爾·卡丹漫無邊際的思緒,他抬起頭,發現是一位神態高雅的老婦人在向他問話。
“當然可以。”皮爾·卡丹彬彬有禮地站了起來。
寒喧幾句之後,老婦人主動介紹起自己的情況來:“我是從巴黎來的,到這兒定居已經有十幾年了。這幾年我發現街上有了不少新穎的時裝,我開始以為是巴黎那邊傳來的,一打聽才知道是一個叫皮爾·卡丹的小夥子設計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