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來之父:曾憲梓(2 / 3)

最初曾憲梓就這樣不停地來往於香港和泰國之間,做一些小買賣,鍛煉著自己。

1966年的2月,黃麗群終於能夠帶著兩個兒子來和曾憲梓團聚了。迎來了妻兒的曾憲梓渾身又充滿了無窮的力量,而且他再也不用思前想後,總是有許多的牽掛,而無法定下心來幹他自己的事業了。他有了更強烈的責任感,他要努力工作,要盡一切力量做好生意,他要賺錢,要養活自己的太太和兒子們。

安頓好一家定居在香港之後,曾憲梓又不得不開始考慮他今後的路該怎樣走。

1967年年初,香港勞資雙方發生糾紛,引發反英抗暴鬥爭,香港人心惶惶,股市大跌,樓市急挫,而對動蕩不安的時局,人們紛紛逃離香港。曾憲梓決定帶著全家去泰國謀求發展。

在哥哥的執意要求下,曾憲梓和黃麗群帶著三個年幼的兒子開始寄居在哥哥家裏,與哥哥聯手共創家業的新生活。

曾憲梓因為不會講泰國話,所以就替哥哥管理工廠,而能說會道的哥哥則負責整個公司以及進行領帶的推銷工作。一心想幹出點名堂來的曾憲梓在哥哥的工廠裏,以衝天的幹勁、萬分投入的工作熱情和忘我的拚命精神,日以繼夜地辛勤工作著。

在幫助哥哥管理工廠的同時,天生有商業頭腦的曾憲梓一麵學習經驗,一麵慢慢地發現了工廠裏的許多弊 (bì)病。例如,員工管理鬆散,獎懲製度不分明,領帶質量無法保證等等。

為了使哥哥的事業能夠更好地發展,曾憲梓提出了許多很合理的建議並進行了一些管理製度方麵的改進。

他加班加點,廢除掉了許多不合規格的領帶樣板,而重新設計出美觀別致的紅黑領帶樣板。同時又明確獎懲條例,嚴明紀律,提高技術能力,加強生產效率,嚴格地把好質量關。

在曾憲梓一絲不苟一絲不苟(ɡǒu ):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的管理下,工廠的整個生產有條不紊有條不紊(wěn ):有條理,有次序,一點不亂。地運行著。而曾憲梓的威信也不知不覺地樹立了起來。

工廠裏有的經理見不得曾憲梓一步步地得心應手,開始在哥哥、嫂嫂麵前吹風了:“你的弟弟會把你壓下去的,小心啊!”

哥哥嫂嫂不是那種成就大事的人,自然也就不會有能容納人的大度。於是,兄弟倆之間又開始有了矛盾,曾憲梓很明顯地感覺到了壓力。

終於有一天夜裏,曾憲梓與哥哥、嫂嫂大吵了一通,而嫂嫂最後讓他們走,快點走,即刻走。這一夜,曾憲梓和黃麗群誰也沒合眼,兩個人都覺得心裏麵像壓了一座沉重的大山,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這樣辛勤地勞動,而人生的路還是越走越窄。

第二天,曾憲梓就向哥哥請了假,出去找房子。他們隻有住在貧民區。而身無分文的曾憲梓還是得回到哥哥那裏去工作。

絕情絕義的哥哥竟然拒絕了他的請求。

萬般無奈的曾憲梓隻有變賣了他的所有財產——一隻普通手表和一部普通相機,湊足了一點本錢,並找客家鄉親借了一台縫紉機,由此開始了他獨立製作領帶的生涯。

他所有的資本隻是一台借來的縫紉機和一些用變賣家產而換得的錢買來的有限的布料,另外就是他那雙靈巧的雙手,善於創造的大腦和在哥哥工廠裏所取得的一點經驗。

於是,在簡陋的住房裏,曾憲梓開始了一針一線的縫製領帶的工作。賢惠的妻子和善良的母親也用她們僅有的力量幫助他幹這幹那。他們貧窮然而他們沒有屈服,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勝利。

終於,第一批領帶順利做好了。

曾憲梓隻有自己當推銷員。而由於做工不熟練、布料廉價、花樣陳舊、式樣守舊種種限製,曾憲梓的領帶隻能在街頭尋找市場,隻能一條一條地零售推銷。

當曾憲梓在唐人街上向那些經營領帶的同鄉推銷他自己的領帶的時候,所到之處的客家鄉親卻因為不願意得罪他的哥哥而不要他的領帶。現實似乎正在將他逼入絕路。

越窮越掙不到錢,似乎是一條必然的規律。而正當曾憲梓一家為了最基本的生存問題愁眉不展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曾經被曾憲梓深深打動的叔父正在尋找他們一家的下落。

叔父決心幫助曾憲梓,不是因為曾憲梓是他的侄兒,而是因為曾憲梓就是曾憲梓。當然,他必須想出曾憲梓可以接受的方式。

在叔父看望過他們一家後沒幾天,叔父就交給曾憲梓一匹布,並讓他在限定時間內做成一批領帶,要求做工質量保證,做完後他付工錢。

這是用自己的勞動賺錢的機會,裏麵不存在施舍,也不存在傷害自尊,曾憲梓理所當然的接受了。

他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做了一個星期,終於將60條領帶整整齊齊放在了叔父的麵前。叔父很滿意他的做工和速度,再加上想幫助他的心情,就一下子付給了他相當於一萬塊港幣的工錢。

而曾憲梓隻留下了900塊,在他的原則裏,工錢與付出的勞動應該是等價的。

曾憲梓終於通過自己的雙手掙得了一筆在他們來說已是很大一筆數目的工錢了。

那一天,他們一家一起出去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那豐盛比起如今的美味佳肴來,也許根本就不算什麼,然而那種香甜的感覺卻是再也無法找到的。

1968年年初,曾憲梓終於又返回了香港。安置好家人,購置好日常的必需用品,他的家終於第一次像個真正的家了。同甘苦共患難的夫妻倆相對笑了,他們經受的最嚴重的考驗已經過去了。

900元錢由於租房、買家具、吃飯,已經漸漸花得差不多了,而他們又根本沒有本錢,又是一片陰影向他們飄了過來。

而熱心的叔父又一次的雪中送炭,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燃眉之急:像火燒眉毛那樣的緊急,比喻非常緊迫的情況。。一萬港幣的彙款對他們來說太及時而且太重要了,而善解人意的叔父來信說明了這筆錢不是給曾憲梓的,而是給黃麗群和孩子們安置家用的。

叔父的用心良苦曾憲梓是明白的,他不能再拒絕叔父善意的真心幫助。否則那就是虛偽、不通情理和故作清高。

有了這筆錢,曾憲梓的心一下子就踏實了。對當時的曾憲梓來說,他惟一缺的,就是本錢,而現在,他有了,他事業的風帆終於可以起航了。

他自己本身的情況和條件其實很簡單:生活安定;小有本錢;無職業;有一定的從商經驗;會做領帶;能吃苦耐勞;很會動腦筋,善於創造;有一定的管理組織能力;還有其他一些他自身所具備的優秀素質。

他應該選擇自己創業,而且應該從製作領帶入手。

領帶行業是小本錢、設備簡單的行業,對於當時的曾憲梓是很適合的。況且,在事實上,香港的領帶市場還遠遠沒有開發,曾憲梓當時也許並沒有這麼長遠的戰略眼光,但他所作的選擇卻無疑是極為正確的。

沒有餘錢再去雇小工,所以一切的製作過程都得由母親、妻子和曾憲梓自己三個人一點一點地完成。

曾憲梓一方麵用自己從泰國帶回來的泰國絲製作泰國絲領帶;另一方麵,由於泰國絲的原料在泰國,他就自己充當設計師,畫好圖樣,配好顏色,然後寄給在泰國的叔父,請叔父幫忙讓泰國的絲織廠去織,織好後再由叔父寄回來。

已經是個比較成功的生意人的叔父看準了曾憲梓身上那種能成大事的精神,而且他很樂意去幫助曾憲梓度過難關。所以,每次隻要曾憲梓一有什麼要求,叔父總是盡力盡快盡心地做好應該為他辦好的事。對於曾憲梓來說,叔父在最初幾個月裏對他的幫助,在他以後的事業和成功中,起了不容忽視和十分必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叔父的大力支持,曾憲梓是很難一步步堅持走下來的。

他是廠長,他隻有兩個工人:母親和妻子。然而他們三個都共同擁有勤勞的品質和靈巧的雙手。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團結一致、任勞任怨,這就使得小小的工廠的勞動生產率是出奇的高,而且他們的親密使工作產生了樂觀、產生了希望、甚至產生了無數的樂趣,從而讓這條充滿了淚水和汗水的創業之路上也同時灑滿了歡笑和快樂。

20世紀60年代末期,香港仍處於動蕩不安的年代,中國大陸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也同樣激烈地衝擊著整個香港,使得曾經繁榮一時的香港經濟陷入低潮。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下,人們的思想還停留在未來之憂、前途之憂上,對於自身的衣著服飾打扮根本無時間和精力去重視。所以在當時,穿西裝、打領帶的人還不是很普遍,況且,就算一些有錢階級、上層階級的人物打領帶,他們的領帶也幾乎全部是在大商場銷售的國外進口領帶。所以,這樣的環境對以製作領帶、出售領帶為生的曾憲梓來說可謂步履步履:行走艱難。

當曾憲梓拿著妻子為他第一次推銷而親自包紮好的一盒領帶走出家門後,他是滿懷信心的,並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悅。

由於他住的地方是油麻地,所以他選好的推銷地點是全香港旅遊業最旺盛的地段——地處香港九龍的尖沙嘴。

雖然拎著沉甸甸的一大盒領帶,但他還是不願坐出租車,而是坐巴士來到尖沙嘴。

下了車,曾憲梓就開始兜售他的領帶。雖然以前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曆,但畢竟這是第一次推銷他自己辛辛苦苦製作出來的東西。雖然他知道自己的領帶做工精良,質量也不錯,但無論是誰,對自己的作品都永遠不會作出一個完全準確和客觀的評價,而由此帶來的不自信卻會常常影響製作者的情緒。

這一天也許是老天在故意跟他作對,他跑了有近20家商店,說得口幹舌燥,才售完了他為自己規定的定額,當完成任務後,他已累得不想再走一步了。

從此,曾憲梓的身影便頻頻出現在尖沙嘴的街頭上。

他將自己的領帶擺在行人的麵前,擺在小攤販的麵前,擺在洋服店老板的麵前……

街頭的曾憲梓在不斷地真正成長著。他學會了察言觀色,他學會了體察心理,他學會了等待,學會了忍耐,也學會了堅持,他學會了對別人的禮貌和尊敬,也學會了對自己原則的不放鬆……而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做生意其實也是在做人。

許多天以來,一直忙於在家裏的工廠和街頭的兜售之間奔波的曾憲梓,由於過於辛苦的勞作,也由於過於忙碌的推銷,對自己的形象已不如以前那樣的注重,況且他也沒條件沒時間修飾,所以漸漸變得不修邊幅、胡子拉碴起來。

就是這樣一個的曾憲梓,在一個炎熱的下午,汗流浹背地走進了一家洋服店。

當時,這家洋服店的老板正在接待一位客人,並且在做這位客人的生意。而那時十分的疲倦以至顯得有點反應遲鈍的曾憲梓根本沒有注意觀察此時店裏的情形。

其實隻要稍為細心一點的人都會明白,這時候千萬不能去打擾老板。因為從事做生意這一行最起碼的規矩,就是在人家正在做買賣的時候,你如果不是買他的東西,就最好不要去打擾他。

所以,當曾憲梓正準備將所拎著的領帶拿出來供老板挑選的時候,老板突然像見到瘟神一樣,馬上毫不客氣地衝著他大聲吼叫著:“幹什麼!你進來幹什麼?出去!出去!走!快走!”

就這樣,曾憲梓被狼狽地趕了出來,一種極大的侮辱襲遍了他的全身,以至於他走了很長很長的路之後,身邊似乎還響著洋服店老板那極凶惡極嫌棄的聲音……

曾憲梓終於忍不住流下了滾燙的眼淚……

這一天餘下的時光,曾憲梓是在苦苦地思索中度過的:

“為什麼他會這樣毫不客氣地趕我呢?連一個說話的機會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二天,還是同一個時間,曾憲梓又走進了同一家洋服店。不過,這一次,他是有備而來。

他沒有像平時那樣拎著沉甸甸的領帶盒,而且還特意修飾打扮了一番,穿得齊齊整整,一改往日的窮酸相兒。

他走進店內,並麵帶笑容地走向老板,老板的詫異程度不亞於見到了外星人,以至於當曾憲梓極誠懇地對他說:“老板,不好意思,昨天十分對不起,惹您生氣了。我今天是特意來向您賠禮道歉的。”聽到這些話時,他竟不知該如何回答,隻是還有些懷疑自己是否是在夢中。

在進店之前,曾憲梓已經在隔壁茶餐廳叫好了外賣咖啡,這時正好有人送進來,曾憲梓忙接過咖啡遞給依然目瞪口呆的洋服店老板,並繼續說:“老板,這是我專門為您叫的咖啡,雖然不值錢,但是卻說明我是真心實意地向您道歉,現在請您喝咖啡,也請您多多原諒我昨天的莽撞。”

洋服店的老板也是個老生意人了,在旅遊旺區開了這樣一間洋服店,每天都會有人上門兜售自己的產品,甚至每天都會有人上門討錢,所以他已經習慣了毫不客氣地對待這些人,習慣了大聲嗬斥。

然而,他怎麼都沒有想到,在被他驅趕、被他辱罵的不計其數的人當中,居然有人能夠做到再次上門向他道歉,並誠心誠意地請他喝咖啡這樣大度的地步。洋服店老板立刻就斷定眼前這個人將來的成就一定非同小可。

而這時,曾憲梓又非常認真地對他說道:“老板,我是剛剛才開始學做生意,對於生意場的人情世故,特別是許多規矩我都不懂,所以昨天那麼魯莽地走進來,打擾老板,影響老板做生意,這是我的過錯,請老板不要放在心上,同時更希望得到您的指教。”

洋服店的老板想起昨天自己的態度,又聽了這一席話,覺得很有些尷尬尷尬(ɡān ɡà ):處境困難,不好處理。,也有很多的感慨,但他隻是對曾憲梓說:“你這個人很特別,很特別。”

然後,就真的指教曾憲梓說:“你要記住,從今往後你要進任何一家店鋪之前,先要看看,如果裏麵正在做生意,就千萬不要進去。否則,你隻會被轟出來。”

洋服店老板與曾憲梓之間的友誼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終於有一天,洋服店的老板主動要求與曾憲梓訂貨,要求曾憲梓把自製的領帶交給他,由他的洋服店代為銷售。

而這時,曾憲梓的心裏是說不出的高興,因為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的產品終於可以擺在櫃台裏了,盡管隻是一個小小的洋服店的櫃台。

不久,又發生了一件十分類似的事情。

仍舊是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仍舊拎著兩大盒沉甸甸的領帶,仍舊是在尖沙嘴一帶的旅遊旺區。從洋服店老板那裏學習了許多經驗的曾憲梓在仔細觀察了一家抽紗店裏確實沒有其他的客人之後,便麵帶笑容地推開了抽紗店的門,向抽紗店老板很有禮貌地推銷他自己製作的領帶。

而老板一看到曾憲梓並不很氣派的形象,並且說著一口客家廣東話,便擺出一副愛理不理的不友善的態度。

以至於當曾憲梓打開盒子,拿出盒子中的領帶,熱情地向老板推薦,並讓老板自己挑選的時候,這位盛氣淩人盛氣淩人:傲慢的氣勢逼人。的老板隻是隨手翻了兩下,便給了一個全盤否定:“你這種領帶還想拿來賣,簡直一塌糊塗。走吧!”

曾憲梓隻是一言不發,默默地收拾好已打開的盒子,然後很有禮貌地對抽紗店的老板說了聲“再見”,離了抽紗店。他決定要用相同的辦法打動這位老板。

第二天,依舊是衣冠楚楚,依舊是不帶任何貨品,依舊是很真誠地請喝咖啡,依舊是很認真地請教意見,也依舊是很驚訝的表情和很感歉意的心情。

抽紗店老板從此也成了曾憲梓的朋友。

而曾憲梓也就經常會帶著自己新做好的領帶來拜訪抽紗店老板,並向他誠懇地請教,請他幫自己鑒別領帶的花色、花樣和質量。

對這樣的人,對這樣的要求,抽紗店老板是不能拒絕的,不僅不拒絕,而且他還要特地抽出時間來真心地幫曾憲梓的忙。他同樣看得出,曾憲梓是能成就大事業的,單憑這襟懷,這氣量,他就不可能永遠默默無聞。

而曾憲梓回憶這段時光時,卻說了這樣的一段話:

“做買賣其實最為重要的就是做人,隻要你誠實謙虛地對待人,別人就不會討厭你。你不要為了錢去欺騙人,要真心地對待每一個可能成為你的客戶的人,堅持一直這樣做下去,你肯定會取得好成績。”

“金利來”問世前後

在尖沙嘴天星碼頭附近的“麥當勞”快餐店和“星光行”商貿中心一帶,有一家由中國人開設的、名號為“頂好”的舊式百貨公司。這家百貨公司的營業時間特別長,從早上8點30分一直到第二天淩晨1點。而且在這樣長的營業時間裏,這家百貨公司的生意一直是非常的好,顧客往來不斷。

曾憲梓很希望能讓自己的領帶進入這家百貨公司的銷售櫃台裏。

所以,他每天一賣完當天的領帶,就一定會來這裏考察考察。當然,他的一貫做法都是先聊天,先交朋友,海闊天空地扯,但從不直接談自己的產品。這樣,別人一開始根本就不會對他設防,這是他極為明智的一點,是一種要過河就先搭橋的方法。

這家公司裏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楊蔭盛,就是這樣和曾憲梓成為朋友,並且關係很密切。因為兩個人都同樣年輕,同樣胸懷大誌,而且互相信賴,互相敬佩。

有了一個這樣可靠的朋友,曾憲梓的領帶要想進入百貨公司的銷售就不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了。

曾憲梓不是個強人所難的人,所以他隻是拿了一箱自做的領帶樣品給楊蔭盛他們看,希望他們能試著賣一下,看是否有銷路,如果實在不行,也就算了。

結果事實證明,曾憲梓的領帶由於做工細致,質量有保證,而且花色花樣比較適合大眾品味,更由於它的優惠的價格,所以銷路竟是十分看好。從此,曾憲梓的領帶銷售又上了一個小小的台階。而曾憲梓也又一次證明了他的產品的可發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