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你們完成了工作,我們還要給你提供計算機的使用嗎?”那個人疑惑地問。
“是的。”蓋茨和艾倫兩個人異口同聲地說。他們是多麼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花費到計算機上啊!
“那好吧!我們可以滿足你們的要求。”那個人真不明白這兩個毛頭小子為什麼不要1萬美金,卻偏偏要去擺弄計算機。蓋茨和艾倫為了更快完成這項工作,就又找了兩個夥伴,他們整天呆在計算機房裏。一個月後,程序編製完成了。
那家公司銷售這種軟件獲得了很大的利潤,每一次,都會把10%拱手讓給蓋茨他們。很快,蓋茨成了湖濱中學的一個小富翁。
1971年6月,湖濱中學要用計算機編製一個課程表程序。由於人工編製課程表既費時又費力,而且還容易出錯,所以學校決定嚐試用計算機來編製。完成這個工作的最佳人選無疑是比爾·蓋茨。
可是他卻拒絕了。
“我不想編製這個程序,因為我還沒有想好我是否將來從事這個工作,它會花費我很多時間的。請您再另請高明吧。”蓋茨對學校原負責人這樣說。
但是後來這個任務還是落到了蓋茨的身上,因為學校委派編製這個程序的數學教師死於空難。
無奈,蓋茨隻好又找到艾倫。
“艾倫,這件事隻好由我們做了,誰讓我們是湖濱中學的學生呢。”
“那好吧,蓋茨。不過我們是要報酬的。”艾倫和蓋茨相視而笑。
兩人完成這項任務後,得到了2400美金的報酬,還有足足兩個月計算機的使用時間。
由於計算機能做許多工作,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了許多的效用,兩個人決定買一台計算機。
1972年夏天,艾倫興衝衝地找到蓋茨,給他看一篇電子學雜誌上的短文。
“蓋茨,英特爾公司推出了一種微處理芯片。”艾倫迫不急待地介紹說。
處理器是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地方。微處理器是把過去的那種大型處理器微型化,過去一整套線路和線圈要堆滿整整的一個房間,現在則可以縮小在一塊矽芯片上。艾倫對此非常感興趣。於是二人決定試著用它製造一種低級的計算機。
“喂!英特爾公司嗎?”我們想購買你們的8008型微處理芯片。”艾倫抓電話就打了過去。
“好吧!它的價錢是360美元。我們馬上送過去。”對方回答。
於是,他們請了一個電子工程師製成了一台計算機。”這台計算機看上去非常簡陋,毫不起眼,可是不管怎樣它可以工作了。
有了計算機,兩個人就創辦了一個公司——交通數據公司。這個公司專門用計算機對交通流量的數據進行分析。交通流量就是在某個地點一段時間內通過車輛的數量,以前都是用人工來分析的,既繁瑣又不準確。
兩個人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編製完程序。然後,兩個人就寫信給美國和加拿大的交通監測部門推銷這種技術。
信寄出去了,兩個人心裏忐忑不安,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
這時的艾倫已是華盛頓大學的學生了,而蓋茨還是一個高中生。
蓋茨經常去找艾倫。見麵就問:“有消息嗎?”
艾倫常常是苦著臉,搖搖頭。
終於有一天,艾倫興奮地找到蓋茨,手裏揮舞著一張紙:“蓋茨,我們成功了!我們有訂單了。”
蓋茨和艾倫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他們慶賀自己的勞動獲取了認可。
這項技術為兩個人賺了2萬美元。
走向輝煌
1973年秋天,比爾·蓋茨走進了哈佛大學,決定學習法律學。這讓父母非常高興。他的父親威廉·蓋茨在法律界口碑極好,做過華盛頓律師協會的主席,他認為蓋茨學習法律,無疑也將會成為一個著名的律師。
可是在哈佛大學,撲克牌的吸引力對於蓋茨來說,可比法律學的吸引力大多了。
每到晚上,總會有許多人聚集到蓋茨的宿舍裏,他們不是在研究法律問題,而是用撲克牌來賭博。
蓋茨開始的時候技藝欠佳,輸掉許多錢。這激起了他的興趣,本來他就有爭強好勝的本性,憑借自己超群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很快成了一名賭博高手。
“玩牌時,你得了解各種情況:誰膽大,誰膽小,打牌的習慣等等,然後把各種情況綜合起來,再根據自己手上的牌決定出牌策略。”蓋茨在賭博中總結了一套理論,使他百戰百勝。
他有一段時間完全沉湎其中,常常一天一夜地持續玩牌。然後白天就睡大覺。有一次,他竟然在考場上酣然大睡,他睡覺的姿式也很獨特:兩手托著腮,眯著眼,像是在思考問題。監考老師並不知道他在睡覺,可是半個小時過去了,他還是一動不動,老師隻好把他叫起來,蓋茨才從夢中驚醒,隻好匆匆答題。
蓋茨一向喜歡數學,同學們都覺得他能成為一名數學家,而不是一名律師。
每次上數學課時,他的表現都很奇特,蓋茨坐在教室裏,課桌上連一個筆記本也沒有,隻用兩手抱住腦袋,樣子顯得十分厭倦。有時候,他看老師在黑板上解題,就舉手說:“老師,這個地方不對。讓我來給你說說。”然後就不顧老師的窘迫,滔滔不絕地講起來。他覺得給老師挑毛病是一種樂趣,完全不顧及老師的麵子。
1974年夏天,英特爾公司相繼推出8008微處理器後,又推出了8080芯片,這種芯片功能比8008大十倍,體積卻不比8008大,而價格還不到200美元。
蓋茨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找到了艾倫。
“艾倫,這才是真正的計算機的心髒,它最終能將龐大的處理係統縮小到火柴盒那麼大。”
艾倫也非常興奮。他們認為:大型的笨拙的機器終於走到末日了。
兩個人對8080芯片潛力的預見,連計算機生產商都沒有認識到。英特爾公司的專家們認為那不過是一個微小的改進而已。
蓋茨和艾倫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隻要有了這種價格低廉的微處理器,計算機的體積會變小,價格也會降低,這種計算機將會有更廣泛的用途,它的銷量也會非常可觀。
兩人決定為這種計算機開發軟件,以讓它能夠得到應用。
他們開始向各大公司寫信,說明他們可以編寫一種新的BASIC語言(計算機能識別的語言叫計算機語言,BASIC隻是其中一種)。然而所有的信都如泥牛入海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複返。,沒有回音。
轉眼到了12月。這一天艾倫去哈佛大學找蓋茨。走到哈佛大學書報亭的時候,艾倫突然停住了腳步,他被一本《大眾電子》雜子吸引住。原來這期雜誌的封麵上刊載了一台計算機的照片,它隻有電烤箱那麼大。
艾倫趕緊買下了這本雜誌,他仔細地讀了起來。這正是使用8080微處理器的計算機,叫阿爾塔,是艾德·羅伯茨開發的產品。可是因為沒有軟件,這台計算機不能運行。
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台微型計算機。
艾倫馬上找到蓋茨,把這件事說給他聽,兩個人立刻決定打電話給羅伯茨。
“羅伯茨先生,我們是西雅圖交通數據公司的代表,我們研究了《大眾電子》上的那篇文章,我們已經開發了一種BASIC語言,它完全可以應用到你的計算機上,我們可以就這件事詳細談談嗎?”蓋茨焦急地說。
羅伯茨一聽就是小孩子的聲音,他根本不相信蓋茨他們的話。
“小夥子,你不要再談了,已經有50個人和我談過類似的話,我都不會相信的。我隻相信結果,如果誰能提供最成熟的語言,我就和誰合作。”羅伯茨簡短地結束了通話。
蓋茨和艾倫並沒有灰心,他們又寫了一封長信,詳細說明了他們研製的成果,並再三保證這種BASIC語言完全司以在8080微處理器上使用,每套售價隻要0.5美元。
羅伯茨收到信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於是按照信上的電話號碼掛了個電話,但是電話號碼是湖濱中學的,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羅伯茨認為這不過是有人開玩笑而已。
又過了幾天,有人向羅伯茨說起了交通數據公司。羅伯茨便與他們取得聯係,這真是值得慶幸!蓋茨和艾倫沒有想到羅伯茨會找上門來。
兩個人決定利用哈佛大學實驗室的計算機來模擬阿爾塔微處理器進行研究。四個星期後,BASIC語言的編寫已基本完成,於是他們再次給羅伯茨打電話,說他們已經成功地在阿爾塔上應用了BASIC。而實際上,他們從未見過阿爾塔計算機。
羅伯茨聽到這個消息後,半信半疑,“如果是那樣的話,你們就來我這裏,給我演示一下。”羅伯茨和他們約定在3個星期後見麵。
這一天,同羅伯茨約定的日子到了,蓋茨決定讓艾倫一個人去。蓋茨為了萬無一失,仔細地把程序檢查了一遍,然後交給艾倫。
在艾倫的想像中,羅伯茨的辦公室一定在市區的大廈裏,寬敝明亮,氣派豪華。可是他坐在羅伯茨的卡車裏,拐來拐去的競在一家洗衣店旁停了下來。羅伯茨指著旁邊的一個店鋪說:這就是我的辦公室。”大大出乎艾倫的意料,想不到阿爾塔這樣一台微型計算機竟出自這裏。
第二天,開始測試,決定性的時刻到了。艾倫把程序裝入計算機,等著反應。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艾倫的心裏像是裝著小鹿,怦怦地跳個不停。突然,計算機打出了準備好了”的字樣。這意味著計算機接受了他們的程序。羅伯茨高興地叫起來:“天啊!它開始工作了!”
艾倫如釋重負,他奔向電話機,把成功的消息告訴了正在哈佛耐心等待著的蓋茨。蓋茨聽到這個好消息,真是欣喜若狂,別提有多高興了。
BASIC語言的適用,對阿爾塔計算機來說,意義非常,而且對計算機產業來說,也具有重大意義。從此,微型計算機才算真正具有實用價值。
經過無數次的改進,蓋茨研製的BASIC語言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使用者一旦出錯,它就會產生提示,告訴使用者錯誤出現在什麼地方。
蓋茨和艾倫預測到一個軟件市場將要來臨,他們堅信可以通過出售軟件賺一大筆錢。
這個時候,哈佛大學對蓋茨提出了嚴厲的批評,甚至還以開除相威脅。原因是蓋茨和艾倫長期使用校方的學術計算機開發商用軟件。
蓋茨為這事很惱火,他據理力爭:“教授可以利用學校圖書館著書立說賺取稿費,為什麼我們不能用計算機搞商業研究呢?而且,學校並沒有規定如何使用學校的計算機。”學校無言以對。
這時的蓋茨越來越感到需要創辦一個公司,正確地處理自己和學校的矛盾。
1975年,比爾·蓋茨和艾倫成立了微軟公司。公司的大部分產權歸屬蓋茨所有,艾倫擁有小部分。蓋茨想靠這個公司來自己賺錢,而不動用父母給他留下的大量的信托基金。
當年夏天,微軟與艾德·羅伯茨正式簽署了許可協議。申明了關於8080計算機的配套軟件BASIC的使用權利。協議規定每賣一份BASIC,如果是隨著硬件一起賣出的,微軟公司收取30美元。如果使用者需要修改BASIC,那麼他還得為源代碼付錢,微軟將收取其中一半。
幾個月下來,蓋茨和艾倫掙到了18萬美元。然而,這並沒有使他們滿足。
比爾·蓋茨還在這次貿易中開創了按每個拷貝收權利金的軟件轉讓方法。
此時的微軟公司勢力單薄,還遠遠不具備獨立操作的能力。於是,蓋茨開始招兵買馬,四處物色人選。先後有拉森、蒙蒂·戴維多弗和其他幾位。他們大都是哈佛的或者是湖濱中學的那一幫電子迷,都是工作的狂熱分子。
一段時間以後,拉森和蒙蒂·戴維多弗又跑回學校去了。隻剩下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與微型儀器公司打交道了。
1975年末,微型儀器公司決定發行軟磁盤阿爾塔8800存儲係統。這就要求保羅·艾倫迅速開發出磁盤BASIC。比爾·蓋茨在艾倫的要求下,花了五天時間就把它寫好了。他滿以為市場前景相當看好,並已準備好了大撈一把。
但是,他們等來的僅有一些小錢,後來幹脆就一點兒也沒有了,蓋茨對此感到非常奇怪,後來他才知道,原來是人們都去使用盜版的BASIC了。
比爾·蓋茨知道是一幫可恥的賊偷了他的軟件,讓他賺不到錢。他勃然大怒,發誓要與盜版者鬥爭到底。
1975年,微軟公司得到了整個BASIC的版稅1.6萬美元。
微軟公司的班子是在1976年春形成的,他們被稱為“微軟小子”,對其電腦的癡迷使他們超越了自身能力和耐力的極限,使軟件空間得到了延伸。當時美國國家標準委員會正在籌備一個BASIC標準,比爾·蓋茨莽撞地建議委員會看一下微軟公司的BASIC的特點,並采用其標準,委員會極為惱怒。然而,事實證明他們太短視了,缺乏對計算機世界的前瞻性。最終,還是比爾·蓋茨建立了BASIC標準。
微軟公司收到了紛紛而來的訂貨合同。其中包括英特爾、加州數據終端公司(DTC)以及全國現金出納公司(NCK)。這時,微軟有了第一個雇員馬克·麥克唐納,接著是裏克·威蘭,他從斯坦福大學提前畢業,返回阿爾伯克基當了微軟公司的總經理。
比爾知道,就目前來說,每個家庭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台計算機的計劃可以晚些實現,而應該把讓所有的機子都運行微軟公司的軟件放在首位。
從此,微軟的廣告開始不斷的出現,廣告的口號是:微軟!沒有微軟,微處理器算什麼?這個廣告非常專業化,它含有微軟公司最早的標誌:大寫的“微軟”。
誰能知道大名鼎鼎的微軟公司實際上是隻有4個人的一個店!他們住在阿爾伯克基一個沒有什麼家具的房子裏,而且隻有兩個人是常駐的,另外兩個一個在跑來跑去地上學,另一個服務於微型儀器公司。
1976年底,微軟公司已經搬到了中央大廈,緊接著裏克·威蘭又租下了房子。當時,微軟公司的資金情況很緊張,而做這個BASIC的合同又是交貨付款,這意味著一直到1977年才會有錢。如果不能按計算完成任務,來錢的日子還要往後推。
就在這命運攸關的時刻,通用電器公司意外地與微軟簽了一份6.5萬美元的合同。微軟公司用一半解決了赤字,在另一半中再付出一半繳了稅,最後剩下一萬多美元。
1976年底,個人計算機市場顯示出它可以支撐一個成熟的工業。
專家估計說,計算機市場總額大致為2700萬美元,而微軟的BASIC隻是滿足了不到四分之一的軟件供應,在他們麵前,還有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可以大有作為。
比爾·蓋茨此時還隻是微軟公司的一個外圍人員,在公司和學校之間跑來跑去,到了秋季,他又回到了學校,玩他最愛玩的撲克遊戲。
在秋季這學期,比爾·蓋茨正式的課程是數學、維多利亞時代的曆史和研究生讀的微觀經濟學。比爾·蓋茨還是保持著他很怪的學習習慣,隻參加第一次班會,隻聽第一節課。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比爾·蓋茨不得不和史蒂夫製定了一個深夜學習計劃,研究期中考試以來的習題,但是他們一個也做不出來。不過他們還有別的辦法,這些辦法很容易被聰明人想出來,那就是把那些樣題死記硬背下來。到期末考試時,對於這引起概念性、理解性的試題,蓋茨考了第一,史蒂文考了第二。
事業和學業兩者間的衝突越來越嚴重了,蓋茨深深地感到了無聊的課程對他的束縛。於是,在大學第六個星期六,比爾·蓋茨再也沒有拾起他那本筆試時用的藍皮本,他終於下定了決心,乘飛機離開波士頓,離開了哈佛大學。
20歲的比爾·蓋茨沒有管理公司的經驗,但是他有許多不能這樣那樣的原則。
想為蓋茨工作,至少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精通業務;二是願意晝夜不停地工作。所以微軟公司很容易形成一種風氣和精神:工作是第一位的,吃飯和睡覺是次要的。在阿爾伯克基,隻有工作,吃飯,鍵盤,睡覺,接著又是工作,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事。
到後來,員工越來越多了,超過工作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了,逐漸從個人愛好加班變成了紀律。這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還導致了一些人的離開。但是,微軟並不為此而對初衷有所改動,比爾·蓋茨寧可讓他們另謀高就,也不願意使微軟公司的作風變得四平八穩起來。
1978年,比爾·蓋茨的工資是每年1.6萬美元。這在微軟公司中是最低的,但是蓋茨毫無怨言,仍然勤勤懇懇地苦幹,儼然一個勞動模範。在微軟,人們很快就學會了堅守崗位,做事講究尺度。
公司的業務迅速擴大,小夥子們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公司裏總是一片繁忙景象,有時甚至讓人感到混亂。這時,他們不得不雇用一個女秘書來管理雜務。
盧堡是一個40多歲的家庭婦女,可是她不甘於呆在家裏過寂寞單調的日子,想出來幹點有意義的工作。
這一天,蓋茨不在公司裏,伍德來麵試這位應聘者。伍德是公司的老員工,也是蓋茨的朋友,他自稱是總經理,對盧堡說:“這樣吧,我們考慮一下,一個星期後會給你通知的。”
盧堡不知道人家會不會聘用像她這個年紀的女秘書,心裏忐忑不安地走了。
可是,一個星期後,盧堡竟接到了錄用通知。她很快就到公司上班了。她發現公司裏隻有幾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幾間房裏全是計算機,人們幹的活就是從早到晚在鍵盤上敲個不停。盧堡在那裏幹了幾天活,對什麼是計算機軟件仍是沒有概念。
有一天,一位她從來沒有見過的年輕人大搖大擺地走進了辦公室,她立刻去報告給伍德。因為公司規定,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進入有計算機的房間。
“伍德,有一個小孩闖進了董事長的辦公室。”盧堡慌慌張張地說。
“噢!沒事沒事。”伍德抬起了頭看了一眼辦公室,“那個小孩就是董事長。”
盧堡張大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
“請問,董事長多大了?”盧堡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
“21歲了。”伍德回答。
後來,在微軟公司呆久了,盧堡漸漸地懂了許多計算機知識,有時還親自去請教蓋茨。她發現,比爾·蓋茨雖然年輕,卻非同凡響,具有一個傑出人物必備的優秀素質。他記憶力驚人,盧堡問他任何一個電話號碼,他都能隨口說出來。
隨著業務的不斷增大,美國不少赫赫有名的公司老板,一個接一個地來到這家小公司,會見這個隻有2l歲的小董事長。
這些老板來之前,總要打電話問盧堡到機場如何知道前來迎接的人是蓋茨。盧堡幾乎千篇一律地回答:“簡單極了,如果你看見戴眼鏡的金發孩子,模樣隻有16歲左右,各方麵都有點與眾不同,那就是他。”
這一天,蓋茨和艾倫看著街頭的冷落景象,不禁深有感觸。
“艾倫,我覺得我們應該搬家了,這裏死氣沉沉,像與世隔絕一樣。”蓋茨看著艾倫說。
艾倫當然知道蓋茨的用意,他不是嫌這裏的清靜,而是要追趕計算機革命的潮頭,生怕自己孤軍作戰被淘汰下去。
“是啊!”艾倫說。“可是哪裏更合適呢?”
“西雅圖。”蓋茨說。
“看來,西雅圖是合適的,”艾倫說,“那裏有華盛頓大學,有我們需要的計算機人才,有幽雅的環境和溫和的氣候,還有我們過去的身影。”艾倫若有所思地說。
遷回西雅圖的方案就這樣在兩個年輕人的輕鬆談話中確定了。他們像兩個在路邊聊天的朋友一樣,把這個重大的決定定在了半年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