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1 / 3)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的作家、慈善家。出生19個月時,因病雙眼失明、兩耳失聰。在老師沙利文小姐的幫助下,克服種種困難,畢業後致力於盲人教育事業,創作出大量的自傳性作品。她以博大的愛心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959年,聯合國為表揚她為人類做出的貢獻,專門設立“海倫·凱勒國際獎”;1964年,獲得美國總統自由獎。

幸福的家庭

海倫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她的父母都是極為優秀的人物。在失明以前,海倫一家一直過著美滿的生活。在海倫漫長的一生中,那19個月雖很短暫,卻是永遠值得懷念的。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名叫塔斯坎比亞鎮。她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全名叫海倫·亞當斯·凱勒。

海倫的父母都非常熱愛鄉村生活。凱勒上校去城裏的報社上班,母親就到鄉村的場地上照看四處亂跑的豬、羊、雞。

小海倫家境殷(yīn)實,這給海倫後來的成功奠(diàn)定了一定的基礎——至少她有條件受到良好的教育。

海倫生下來後,備受寵愛 寵愛:喜愛,驕縱偏愛。。她的母親凱勒夫人特別願意和她玩捉迷藏的遊戲。

那時,小海倫的視力特別好,別人看不到的紐扣和針,她都能找到。她長著一雙漂亮的藍眼睛,性格外向,迷住了所有的人。

海倫很聰明,生來就善於模仿。所以,她很快就學會了一些手勢和單詞。

一歲之後,小海倫開始學走路了。她從媽媽的懷裏掙脫出來,在地上蹣跚蹣跚(pán shān):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學步。她想抓住天空中的一縷陽光,走出人生中最初、最美的一步。

每當父親晚上回到家時,海倫都會歡快地跑過來吻他。而凱勒上校則愛憐地和她一起玩。

在海倫的生命之初,一切都那麼簡單、自然、優美,與所有其他幼小的生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可是,命運殘酷(kù)的一麵很快就在她身上顯現出來了。

1882年2月,海倫19個月的時候,一個突然的災禍降臨在她的身上。她得了一場怪病,發起了罕見的高燒,接著昏迷了過去,她的母親和一家人都急得團團轉。

診斷之後,醫生說她得了一種不治之症(zhènɡ ),大概活不成了。

一家人聽到這個消息,都無比傷心,哭得死去活來。他們是多麼喜歡這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嗬!但堅強的海倫在一個清晨,病突然好起來了,高燒也一下子神秘地消失了。在退燒之後的那天,當凱勒夫人手伸到女兒眼前時,海倫卻沒有眨眼。日子一天天過去,凱勒夫人又發現,不管她多麼大聲地喊叫,海倫也毫無反應。

海倫的生命雖然保住了,但持續的高燒卻使她的腦部受到了永久性的損傷。她再也看不見東西,再也聽不到聲音了。

此時此刻,海倫擁有的隻有漫無邊際的黑暗和寂靜——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的殘酷和無助。

這樣的感覺對海倫來說,就像一場噩(è)夢。但那個時候她的年齡還小,根本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當她從昏迷之中蘇醒過來的時候,隻是發現周圍一片黑暗、寂靜無聲。

慢慢地,她也就對黑暗和寂靜習以為常了,甚至不記得以前還有過白天。由於她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響,所以沒過多久,連她以前的童音也都消失了。

19個月大的時候,海倫·凱勒卻不得不獨自忍受黑暗。她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她感到了無助與孤獨,就像一條航行於海上的船,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

那個時代,人們對身體上的嚴重缺陷還知道得很少。在許多人的眼裏,海倫這樣的人簡直就和白癡一樣,是沒有感覺和思維的。而且那個時候的海倫很不好管教:由於不能說話,她隻能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意願。當別人理解不了她的手勢時,她就會大發脾氣,又踢(tī)又蹦,大聲叫嚷,直鬧得精疲力竭(jié),才算罷休。這樣的孩子隻能給家裏帶來災難。雖然海倫有缺陷,可是,善良的凱勒夫婦仍然愛著她,並且因為海倫的不幸而更加愛她。

當海倫開始會做手勢時,她的父母特別高興。當她想吃冰淇淋時,她會模仿冰淇淋冷凍器把手的動作,然後團緊身子,做出渾身哆嗦 哆嗦:因受外界刺激而身體不由自主地顫動。的樣子;要吃麵包時,她就會做切麵包的動作;要吃蛋糕時,她會做出一個調製蛋糕的手勢。

她的母親慢慢地對此都能心領意會了。正是母親的關懷與智慧,讓海倫在茫茫黑夜中找到了一點光明的喜悅。

家中來了客人,她常會像新聞人物一樣,被父母帶出來見他們。她天生聰明,常常給客人表演各種小節目。當客人離開時,她會揚起自己的小手,跟他們告別。

在長期失明、失聰的情況之下,海倫慢慢地培養起了自己良好的觸摸和嗅(xiù)覺能力。

有一次,海倫摸到了一把鑰(yào)匙(shi)。她感到很好奇,不知道這東西有什麼用。她隻知道大人常用它來開門,卻不知怎麼用。

她摸著鑰匙,忽然有了一個滑稽(jī)的想法:“要把鑰匙藏起來,他們還能打開嗎?”

那天早晨,她把母親鎖(suǒ)在屋裏,自己取走了鑰匙。母親急著出來,隻好不停地捶(chuí)門。仆人也找不到鑰匙,在外邊幹著急。

最後,就在門差點被仆人撬(qiào)開時,她才把鑰匙交了出來。

小時的海倫還保留著正常兒童的頑皮。

有一天早晨,她穿過走廊(lánɡ )去找父親,踩(cǎi)著了地上的報紙。她撿起一張又摸又嗅,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可她知道,父親很喜歡它,常會在早飯前讀它。

到了父親屋裏,她把他的眼鏡摘下來,給自己戴上,她用報紙遮(zhē)住臉,像父親那樣看了好一會兒,卻什麼也沒看出來。直到後來,海倫才明白那就是報紙。海倫的童年就這樣在黑暗中度過了。啟蒙老師

1887年3月,在小海倫7歲的時候,沙利文小姐來到了她的家裏,開始了二人在一起的生活。在此後的日子裏,她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可是在最初見麵的時候,情況並不是那麼美妙。

下了馬車之後,因為急於見到自己的學生,沙利文馬上問海倫的父親:“海倫在哪裏?”

這時,沙利文小姐看到了一個女孩。她站在門前的台階上,頭發淩亂,衣服肮髒。黑色的鞋子上係著白鞋帶,外表十分邋遢邋遢(lā tā ):不整潔;不利落。。同時,沙利文小姐也注意到,這個孩子還是很漂亮的。

沙利文踏上台階,迎向海倫。海倫也衝了下來。跑到了沙利文小姐的身邊。她的手指忙亂地動著,在年輕的老師臉上如饑似渴的來回摸著,想“看清”這個陌生人。

沙利文想親吻海倫。可是,這孩子卻使足了力氣,把沙利文一把推開。

海倫撫摩著沙利文小姐的麵孔、衣服;還抓住了她的手提包,在上麵發瘋似的摸來摸去,最後,她終於找到了鑰匙孔。

隨後,她轉過身來,指著提包,向沙利文做了一個旋轉鑰匙的手勢,想讓沙利文把箱子打開。

海倫的臉刷(shuā)地變得通紅,可是手扔然抓著包不放。

沙利文小姐見狀,忙把自己的手表放在她的手上,讓她撫摩,以引開她的注意力。這時,海倫的火氣才消了下去。

沙利文小姐帶她一起上了樓。在樓上,沙利文打開了手提包,海倫在裏麵渴望找到什麼似地翻了一遍。原來,朋友們總是在提包裏給她捎(shāo)來一些糖果,所以她預料沙利文也會帶來的。沙利文小姐明白了她的意思之後,用手勢告訴她糖果在樓下那個皮箱裏。海倫明白了沙利文小姐的意思。她立即跑下樓去,用加強語氣的手勢告訴母親,皮箱裏有一些給她的糖果。

幾分鍾之後,海倫又回到了樓上,幫助沙利文安放衣服等用品。

皮箱拿上樓之後,海倫幫助沙利文小姐打開了它。發現珀金斯學校的小女孩送給她的那個布娃娃之後,她欣喜若狂。

沙利文認為這正是教給第一個單詞的好機會。她把這件禮物交給了孩子,海倫摸著這個布娃娃,臉上露出了愉快的神情。沙利文馬上拉起了海倫的一隻手,拚出d—o—l—l(布娃娃)這幾個字母。

海倫被沙利文手指的觸摸迷住了,臉上露出了某種迷茫的表情。

沙利文用海倫的手勢語告訴她,可以留下這件東西。海倫知道後,笑著把那隻娃娃摟在懷裏。

沙利文隨即在海倫的身上把d—o—l—l拚了一遍。她驚奇地看到,海倫纖細的手指在她的手上緩慢地拚出了d—o—l—l這四個字母。她感到很高興,跑下樓去,舉起手拚出“娃娃”這個詞給媽媽看,就像猴子一樣比比劃劃地模仿著。她的母親也十分興奮,鼓勵她繼續拚下去。

為了學習“缸子”和“水”這兩個詞,她和老師還鬧了一次別扭 別扭:意見不相投。。老師想讓她分辨清楚,一個是“mug(缸子)”,一個是“water(水)”,但她總是混在一起。那天的陽光很好,沙利文老師帶著海倫,穿過爬滿藤蔓的籬笆(lí bā ),朝井房走去。

有人在那裏打水,老師把海倫的一隻手放在水槽(cáo)口上。當一股清涼的井水從她手上流過時,她驚喜地叫了起來。這個時候,老師不失時機地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拚寫出“水”這個詞。海倫一動不動,注意著老師的動作。她終於明白了,“水”指的就是從手上流過的東西。它是多麼清涼,多麼潤滑,多麼奇妙。

這個充滿生機的詞,喚醒了她的靈魂,給她帶來了快樂、光明和希望。我要說話

海倫7歲時,沙利文開始教她閱讀布萊葉文。布萊葉文就是有凸點的盲文。用這種係統來書寫,可讓她閱讀自己定出的東西。海倫很快就寫了一封信,信是寫給她的表妹安娜的。她進步速度之快,給他們家的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88年的整個春天,海倫都在如饑似渴地汲取沙利文小姐教給她的每一點知識。

1888年5月,沙利文和海倫受到邀請,去沙利文的母校珀金斯學院訪問。她們高興地踏(tà)上了開往波士頓的火車。同行的還有海倫的母親。

在火車上,海倫出奇地安靜。她坐在沙利文小姐的身旁,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車窗外美麗的景色:起伏的山巒,蔥翠的樹林,廣闊無垠(yín)的棉田,美麗的田納西河……

來到珀金斯學院,海倫很快就和小盲人交上了朋友。

以前與別人交談時,總要經過沙利文的翻譯,像跟外國人說話似的,很不自然。可是這裏,海倫可以用手語自如地和每一個小朋友交談,這真讓她激動萬分。

1888年的5月26日,海倫人了珀金斯學院學習。沙利文小姐陪著她讀書,寸步不離。

1890年的春天,海倫已經10歲了。從這個時候起,她開始學習說話。變成聾子之後,海倫的發音器官卻是正常的,可以發出任何聲音。哭或笑的時候,她發出的聲音和正常人一樣,沒有天生的語言障(zhànɡ)礙。

正常的小孩,在家人和鄰居的熏陶熏陶:長期接觸的人或事物對生活習慣逐漸產生好的影響。之下,很自然地就學會了說話。可是,海倫耳朵聽不見,要學習說話卻不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大多數的聾子同時也是啞巴,隻能靠手語與別人交談。海倫不但耳朵有毛病,眼睛也看不見,要學說話就更加困難了。

可是,海倫從小就想學習發音,掌握正常人的語言能 力,想用自己的嘴巴與別人說話。

海倫從來就是一個不會認輸的孩子。她下定決心要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能和正常人一樣說話,是她多年以來的夢想。

後來,有人說如果經過嚴格的訓練,海倫照樣可以說話。聽到這個說法,她高興極了,便積極地練習發聲。

這一年,珀金斯學院的一位老師帶回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他說,挪(nuó)威有一個女孩和海倫一樣,也是聾盲人。但經過語言訓練之後,她獲得了成功,已經學會了說話。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海倫感到十分高興。海倫覺得,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可以做到。於是,她對沙利文小姐說:“我要說話。”

沙利文帶領海倫去拜訪了一位聲學專家。那人很熱心,他馬上就開始教海倫發聲。

他的教法是:讓海倫用手輕輕地去摸他的嘴唇,讓她體會舌頭和嘴唇的動作、位置。海倫非常熱切地模仿著。隻用了一個小時,她就學會了M、P、A、s、T和I六個字母的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