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的轉化
情投意合的戀人竟突然提出了分手!
當時,倆人正在喝咖啡。話音未落,他腦袋瓜兒仿佛炸開了般,手中的杯子“咣當”一聲摔碎了。傷痛無聲地咽下淚,他想到了從前,自己為討她歡心,甚至為買一串風鈴而四處借錢。
幾乎在一夜之間,他體會到了伍子胥過昭關——須發皆白的感覺。內心的撕裂與滴瀝使他的頭發、眉毛全掉光了。情感世界一片黯淡,痛不欲生的他想到了自殺,並設計了一個唯美的計劃:日暮時,穿著白袍,一步步地步入花蓮海,讓生命融入海水與晚霞中。
傍晚,失魂落魄的他來到了離家不遠的海邊,留戀地看了這世界最後一眼。“篤、篤、篤”,忽然,木亭裏傳來陣陣木魚聲。原來是一個和尚在念經。他聽了禪師的一番開悟,聽得如癡如醉。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仿佛就在跟前,扣門即入。就這樣直到掌燈時分,他覺得不再像兩天前那麼痛苦迷亂了,輕生的想法也隱去了許多。
這是他第一次接觸佛法,也許是前世修來的佛緣吧。從此他就皈依了佛門,苦心研習經典、參禪打坐。此後,整個兒世界就被佛光照亮了。他看到了紅塵俗世裏,人們個個焦躁、迷失,流亡在荒漠天涯,找不到自己心靈的故鄉。每天筆耕3000字,年年公益演講上百場,把佛法的智慧、自己的法喜,打磨成一把把密匙,開啟一道道蒙蔽世人心智的霧障。
潛心念佛,日漸長進,對經書要義、世間真諦領悟不少,但有個問題一直讓他困惑不解:諸佛(像文殊、地藏)都是坐在蓮台上的,為什麼蓮花是佛的象征之花呢?為何不是蘭花、百合、桂花、梅花……她們也有著高潔、淡雅等脫俗的品質呀!蓮除了清淨、細膩、柔軟、堅韌、芳香這五德外,還有沒有什麼更深的寓意呢?
直到有次去靈若巔,師父點悟他:“高原陸地,不生蓮花;卑濕汙泥,才生此花”。一下子醍醐灌頂!原來,蓮一輩子都是身陷汙濁爛臭的淤泥之中的,卻能做到隨遇而安,活在當下,更能將之轉化為有益於生命的養料。得失隨緣,從容淡定,清清揚揚地綻出這塵世間最美的花。
由此,他說,風中跌倒不為風。隻要有轉化的內質、智慧的超越,人生處處皆祥和之境。如果在每一段旅程中,都能學到更廣大的胸襟,都不失去真愛的勇氣、美好的追求,一切的苦難不也都有深刻的意義了嗎?
他是台灣作家林清玄,17歲時開始寫作,30歲前就已攬遍了台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幾十年來,著作逾百部,在華文閱讀圈裏,被譽為“世紀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間最美妙的聲音”。他尚未弱冠之年,就已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蓮花開落》。
三年後,還是那家咖啡館,隻是她是另一個她了。眼前的她,流盼著些許高傲,言下之意是想盡快結束這份情感。林清玄不慌不忙地端起杯子,淡淡地說:“請稍等一會兒,喝完這杯再走。”買完單,一同走出玻璃旋轉門,你向左,我往右。緣來則聚,緣盡則散,一切簡單如此。
“無論多麼苦,我都堅信,會與美並存。痛苦,會過去;美,會流轉”。不久,他在自己的書中寫下這麼一句。十月的台北,楓葉飄落。走在幹淨平整的柏油路上,他回頭看了一眼。忽然記起,當年也是在那個角落,纖塵不染的落地窗旁。日薄西山,暖暖的夕輝正斜射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