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1 / 3)

章節4

青蠅報赦

【釋義】“青蠅報赦”形容赦免等事;也可用來形容消息流傳很快,不脛而走。

【出處】此典出自《晉書·苻堅載記》。

公元4世紀中葉,氐族人侵占了關中,建立了前秦。公元355年,前秦君主苻堅去也,他的兒子苻生即位。公元357年,苻堅(公元338~385年)殺掉苻生,自立為秦帝。他重用王猛,打擊豪強,休養生息,國勢日益強大。

苻堅篡奪君位五年時,有鳳凰飛集在都城長安的東門,苻堅認為這是吉祥的預兆,因此在國內實行大赦,百官的官爵都晉升一級。當初,苻堅將要實行大赦時,與王猛、苻融在甘露堂秘密商議,不讓其他大臣參加。苻堅親自撰寫赦文,王猛和苻融在一旁準備紙張筆墨。有一隻大蒼蠅從窗戶飛進屋裏,嗡嗡飛得很響,落在毛筆尖上,趕走它,它又飛回來。不一會兒,長安城的街道、裏巷、集市上人們奔走相告說:“官府要大赦了。”有關部門把這個消息報告給苻堅,苻堅大吃一驚,對苻融、王猛說:“宮禁之中沒有隔牆之耳,大赦的事情怎麼會泄露出去呢?”因此傳令宮外,要徹底追查這件事。人們都說,有一個穿黑衣服的小人,在市場上大聲呼喊說:“官場就要大赦了。”喊完,轉眼就不見了。苻堅歎息說:“這個穿黑衣服的小人,可能就是那隻大蒼蠅吧?難怪它的叫聲和形狀都非同尋常,我當時很厭惡它。諺語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聲音再小也會被人聽到,事情還沒有做就會顯露出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非同小可

“非同小可”形容事情重要或形勢嚴重,不可輕視。

此典出自《水滸》第二十九回:“這是武鬆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蔣門神憑借著孟州張團練的勢力,霸占了施恩的市井酒店快活林,並把施恩打得數月起不了床。施恩傷勢剛剛好一點,就請武鬆為他報仇,去快活林打蔣門神。武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於是滿口答應,但是要依他一件事,即在去快活林的道路上,每遇一個酒店要請他吃三碗酒。施恩想,去快活林的路上酒店十幾家,每遇一個酒店吃三碗,豈不爛醉如泥麼!武鬆看出施恩的心思後,大笑道:“你怕我醉了沒本事,其實我卻是不醉沒本事。帶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就有五分本事……”

於是武鬆沿途吃酒,到達快活林時已吃了五七分酒,他卻裝做醉醺醺的樣子,前顛後偃,東倒西歪。武鬆進到快活林酒店,馬上要上等酒喝,故意鬧事。酒保見狀,慌忙去報告了蔣門神;蔣門神得知後,急忙奔來捉拿武鬆。蔣門神見武鬆從店裏出來,覺得他醉了,就把他趕了出去。二人在大路上相遇,武鬆打蔣門神,先用拳頭虛晃一晃,便轉身,再飛起左腳,踢中了,轉過身來,又飛起右腳。這一撲,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鬆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駟馬難追

【釋義】駟馬:共拉一輛車的四匹馬。四匹馬拉的車子,跑得很快。比喻既成事實,無可挽回。

【出處】宋·歐陽修《五代史記·晉書·高祖皇後李氏傳》。

五代時期,潘鎮割據,石敬塘起兵反唐,請求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前來支援。契丹主耶律德光親自率軍大敗唐兵,冊立石敬塘為皇帝,國號為晉。

天福七年(公元942年),高祖石敬塘去世,他的兒子石重光即位,史稱出帝。石重光不會料理國家政事,又遭遇蝗蟲等自然突害,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餓死的人道路旁到處可見。皇太後李氏多次訓誡出帝,出帝都聽不進去,等到外族入侵,晉國已是不堪一擊。

開運元年(公元944年)春,契丹進犯晉國,出帝石重光率軍抵禦,又派人致書耶律德光,請求重修舊好,被耶律德光拒絕,雙方多次發生戰爭,而晉軍則一再敗退。耶律德光派降將張彥澤率領先鋒騎兵2000人進入京城,屯兵於明德門外,京城陷入一片混亂。石重光召來學士範質,對他說:“昔日先帝起兵太原時,想選擇一個兒子留守太原,契丹皇帝看中了我,他們應該比較了解我。你為我草寫降表,說說過去的事,也許能讓我們母子活下來。”

範質草寫降表,石重光自稱“孫臣”,稱呼耶律德光為“翁皇帝”,表示自己全家低頭認罪,等待處理。

範質又為太後草寫降表,自稱“晉室皇太後新婦李氏妾”,上表說:“張彥澤率軍進城,承蒙皇帝阿翁降書安撫,先皇帝當年處於危難時,皇帝阿翁親自征戰,挽救了石氏,立了我晉朝社稷。不幸先帝去世,嗣子繼位,沒有好好治理國家,兵結禍連,終於到今天這個地步。過去的事已經發生,駟馬難追。今蒙皇帝阿翁的撫慰,對我們有再生之恩,今上表請罪。”

耶律德光接到出帝和太後的降表,回信說:“你們不必憂慮,保證你們有一個吃飯的地方。”

石重光投降耶律德光後,耶律德光並沒有殺他,而是任命他為光祿大夫,封為“負義侯”,並把他們全家送到黃龍府去居住。

魚龍混雜

“魚龍混雜”比喻成分複雜,好人壞人混在一起,一時難以分辨。

此典出自《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皂白難分,龍蛇混雜。”

“皂白難分,龍蛇混雜”,這是伍子胥為了報楚平王殺父殺兄之仇,由楚國跑到吳國後,對吳王闔閭說的話,原文主要意思是:楚平王昏庸殘暴,大臣們作威作福,在楚國國內黑白不分,混淆是非,人妖顛倒,魚龍混雜……

亭亭玉立

【釋義】形容人身材細長清秀或花木等挺拔多姿。

【出處】唐·李百藥《北齊書·徐子才傳》。

高湛是高歡的第九個兒子,是北齊的皇帝,稱武成帝,是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弟。此人凶狠毒辣,殘酷無情,無惡不作。

高演在世時殺了許多人,黜了廢帝高殷。彌留之際,回顧一生,似有悔悟,留下遺詔傳位給高湛,並親筆作書囑咐高湛要善待自己的兒子高百年,希望他不要學自己的過去。

高湛即位後封高百年為樂陵王,但不久,就忘了哥哥臨終前的囑托,誣陷高百年企圖篡權當皇帝,指使身邊的人亂棍捶打高百年,讓人拖著他在庭院裏,一邊走一邊打,院子裏濺得到處是血。高百年快斷氣時,乞求高湛:“饒我一條命吧,我願意作你的奴隸!”高湛慘無人道,命人將他殺死,扔到水池裏。

對哥哥文宣帝高洋的妻子李氏,高湛同樣不放過,他逼迫李氏與自己淫亂,威脅她如果不從,就殺死她的兒子。李氏無奈屈從,不久生下一女嬰,李氏氣得將女嬰溺死。高湛知道後獸性大發,當著李氏的麵將她的兒子用刀環活活砸死。李氏見親生兒子慘遭殺害,大聲痛哭。高湛又將李氏打得遍體鱗傷,然後將她送到寺院裏當尼姑。

高湛這樣慘無人道,整天沉溺於酒色享樂,年紀輕輕的就染上了病,常常恍恍惚惚,身體日漸消瘦,極度虛弱。一次疾病發作,他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仿佛看見空中有一個五色物體,稍近一些看,又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婦人,離地數丈高,亭亭而立。一頓飯的功夫,又變成了觀音。

高湛急忙召來名醫徐之才為他看病。徐之才當時在兗州任刺史。他博學多才,尤其擅長醫術。相傳武明皇太後生病,召他治病,手到病除,從此他的醫術被傳得神乎其神,常常被召進宮去治病。徐之才又善於拍馬逗樂,很得高湛寵幸。徐之才奉詔進宮,為高湛號過脈,聽他敘述症候,便說:“這是色欲過多,大虛所致。”當即開了湯藥方,服下一劑,眼前那亭亭玉立的美人已稍稍遠去;又服一劑,還原成了五色物體;數劑湯藥後,立竿見影,病竟然好了。以後,武成帝每次發病都立即將徐之才召回,用過針藥,當時就好。由於高湛的病太嚴重,身體處於極度虛弱狀態,再高明的醫術也無法挽救他。

一天,高湛舊病複發,來勢洶洶,沒等到徐之才趕回京城,便一命嗚呼了。

哀鴻遍野

【釋義】鴻雁找不到棲息之地,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呼救的悲慘景象。

【出處】春秋·佚名《詩經·小雅》。

《詩經·小雅》有一篇題為《鴻雁》的詩,其中有兩句這樣寫道:

鴻雁於飛,哀鳴嗷嗷。

詩的意思是說: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亂飛,悲哀地叫著。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淒慘景象。

由於這兩句詩,後來人們就把不得安居的難民,叫作“哀鴻”,形容受難的人民太多,幾乎到處都有,就說是“哀鴻遍野”或“遍地哀鴻”。

原詩“哀鳴嗷嗷”的“嗷嗷”兩字,後來還常常用來形容啼饑叫餓的嘈雜之聲,例如,“嗷嗷待哺”就是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給點吃食的意思。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釋義】殃:災禍。比喻無辜受到牽連而遭受損失。

【出處】漢·應劭《風絡通義》。

春秋時,一天宋國的一座城門突然著火了。正巧,那天刮大風,火借著風勢,越燒越猛。城裏人見了,都紛紛拿著水桶、盆子之類的工具,從四麵八方跑來救火。

古代的城市都築有城牆,城牆外麵有護城河,河的作用是阻止敵人攻城。城門起火了,人們就用舀水的工具從護城河中取水,澆向烈火。

因為火很大,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才撲滅。這時人們才發現,護城河裏的水都被舀幹了,護城河裏的魚也因此遭了殃。它們都在河底的泥漿中掙紮,沒過多久就都幹死了。

枯木朽株

“枯木朽株”比喻平庸無能之輩;又可用來比喻年老體弱的人。

此典出自《漢書·鄒陽傳》:“故無因至前,雖有隨侯之珠,明月之璧,猶結怨而不見德。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

漢景帝時,有個名叫鄒陽的人,他為人慷慨正直,不與壞人同流合汙。他先在吳王劉濞手下做官,因文才口才都很好,所以深受吳王的器重。後來,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勸諫,吳王不聽,他就去投奔了梁孝王劉武。梁孝王的親信羊勝和公孫詭嫉妒他的才能,就在梁孝王麵前說了他很多壞話。梁孝王聽信了這些小人的讒言,便把鄒陽逮捕入獄,打算殺掉他。鄒陽在獄中寫了一封信給梁孝王,勸他細察忠奸,不要冤枉了好人,應重用人才。這封信,就是流傳至廣的《獄中上梁孝王書》。

在這封信中,鄒陽說了這樣一番話:“我聽說過:就算是像明月之珠和夜光之璧(美玉)之類的稀世之寶,如果在黑暗中將它突然投向路人,任何人也會手按佩劍對你怒目而視,那是因為你沒有提前向他說明。有些樹木雖然長得彎彎曲曲、稀奇古怪,卻可以做成君王使用的器物。那是因為君王的左右先就看中了它。可見,如果沒有人提前說情,即使是明珠美玉,也得不到賞識;反之,如果有人提前遊說,即使是枯木朽株,也可以建功立業而不被丟棄。許多有才有德的人士就是因為沒有人推薦,空有一腔忠貞,也不能施展才誌,反不如羊勝等人那樣的枯木朽株受到君王重用。”梁孝王被鄒陽的言辭打動了,就將他釋放出獄了。

柳暗花明

【釋義】比喻事態眼看已無發展餘地,忽然又出現了轉機。

【出處】南宋·陸遊《遊山西村》。

南宋大詩人陸遊在隆興(今南昌市)任通判時,由於受到主和派誣陷而被免職,從隆興取道回故鄉山陰,在那裏閑居了三年。像陸遊這樣胸懷國家的人,閑居在家的滋味當然不好受。他想報效朝廷卻受到罷黜,內心充滿了痛苦,隻得整天在家讀書打發時間。差不多一年時間過去了,他才漸漸輕鬆起來,常到附近各處走走看看。他從小在農村長大,沒有當官的架子,所以和農民們混得很熟。

第二年四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陸遊獨自一人到二十裏外的西山去遊覽。登西山,要翻過好幾個小山頭。陸遊拄著手杖,順著沿河的山坡向上行走。山,過了一重又一重;水,繞過一道又一道。走到一個去處,似乎到了盡頭,再也沒路走了。但拐了一個彎,卻發現前麵不遠的山穀裏有一塊空地,在那裏成蔭的綠柳和明麗的紅花之間,有一個小村莊。陸遊興致勃勃地走向前麵的山穀,來到那個小村莊。村民對遠道而來的陸遊非常友好,熱情地接待了他。

回到家後,陸遊對這次西山之行印象特別深刻,便作了一首七言律詩《遊山西村》。其中的兩句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從此,“柳暗花明”這個成語便傳開了。

樹倒猢猻散

【釋義】有權勢的人一旦垮台,依附他的人也隨即垮台,就像大樹倒了,樹上的猢猻無處存身隻得離散一樣。

【出處】宋·龐元英《談數》。

南宋奸相秦檜,是我國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他主張投降,出賣國家利益,害死民族英雄嶽飛,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唾罵。

秦檜在任職期間,大權在握,陷害忠良,扶植親信。當時有個名叫曹詠的人,與秦檜沾親帶故,這人又善於投機鑽營。秦檜任宰相之後,曹詠就攀龍附鳳,阿諛奉迎,秦檜便提攜他做了侍郎的官,曹詠飛黃騰達,好不神氣。

曹詠的大舅子叫厲德新,在鄉裏當小小的“裏正”,周圍人都勸他走走親戚,不要放過眼前的榮華富貴。厲德新卻不屑一顧,他早就痛恨秦檜賣國求榮,對曹詠這種趨炎附勢的小人從心底裏看不起。

曹詠對厲德新又氣又惱,暗中指使地方官吏威脅厲德新,厲德新始終沒有屈服。曹詠懷恨在心,卻也拿他無法。

秦檜死後,全國上下無不拍手稱快。秦檜以前犯的罪行被揭露無遺,依附他的人全都垮了台,曹詠被貶新州。

厲德新聽說曹詠被貶職,心中高興,想諷刺諷刺曹詠。他想到以前聽說過的故事:據說秦檜還未發跡時,曾當過私塾先生,成天與那些頑皮的孩子打交道,生活很清苦,有一次發牢騷說:“將來我有了錢,一定不做猢猻王。”他把學生比作猢猻,把自己比作猢猻王。厲德新靈機一動,以《樹倒猢猻散》為題目,寫了一篇賦,派人送給曹詠,曹詠打開一看,原來是譏諷他的:賦中把秦檜比作一棵大樹,把曹詠之流比作依附大樹作威作福的猴子,大樹一倒,猴子們就散夥了(樹倒猢猻散)。

樹欲靜而風不止

【釋義】本義為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得它搖動。比喻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違背。

【出處】元·高明《琵琶卞己·書館悲逢》。

有一次,孔子與弟子們出遊,在一樹林邊聽到有人在哭。

孔子趕過去,發現在路邊的大樹下坐著一個男子,此人一身素服,頭上紮著白色方巾,正以袍袖掩麵,哭得很傷心。孔子見狀,不由得向前走上一步,緩聲問道:“年輕人,你叫什麼名字呀?為何在這裏悲泣?”

那年輕人聞言,便緩緩抬起頭,悲傷地說:“我叫皋魚,年輕時酷愛讀書,曾經到各國遊學,所以我以前在家的時間很少,一直沒有機會好好侍奉我的雙親。這次回來本打算彌補我的過失,準備獻上一份孝心,可沒想到,等我回來時,我的父母都已經離世了……我這份孝心無處可獻哪!這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啊!”

孔子聽後,被其真情打動,急忙上前扶起了皋魚。

秋毫無犯

【釋義】形容軍隊紀律嚴明,不亂拿百姓一點東西。秋毫:鳥獸秋天換的新毛,又細又尖。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淮陽侯韓信原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後來他投奔項梁領導的抗秦起義軍,一直默默無聞。改歸項羽部下後,多次向項羽獻計,都沒有被采納,於是他脫離項羽,投奔漢王劉邦。劉邦派他管理糧餉,同樣不重視他。後來在丞相蕭何的一再推薦下,劉邦才拜他為大將。

拜將儀式結束後,劉邦問韓信道:

“丞相一再談起將軍,不知將軍有什麼高見指教?”

韓信謙虛了幾句後,反問劉邦道:

“大王自己估計一下,您在勇敢、仁厚和兵力各方麵同項王比,哪個更強一些?”

劉邦沉默了好半天,才回答說:

“我各方麵都不如他。”

於是,韓信具體地分析了項羽的特點,以及項羽的致命弱點,證明項羽名義上雖然稱霸天下,實際上卻不得人心,沒有老百姓的支持。最後,韓信提出了進兵計劃:

“現在大王如能采取和項王相反的辦法,任用天下武勇能幹的人,有什麼地方不能討平呢?把天下的城池分封給有功的部屬,誰還會不心悅誠服呢?我們的軍事行動符合將士們打到東方去的願望,有什麼敵人打不敗呢?再說,大王進入武關的時候,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還取消了秦朝苛刻的法令,和他們約定的隻不過是不許殺人、傷人和盜竊這三條法律罷了。關中的老百姓沒有不希望大王在那裏做王的。現在大王如果帶兵東進,關中地區隻要發一道布告,就可以收複了!”

劉邦聽韓信這麼一說,心中亮堂了許多,認為韓信是一個有智謀的將領,立即同意按他的計劃行事,讓他統領各路軍馬攻敵。

傾國傾城

【釋義】傾:傾倒。形容絕色美貌的漂亮女子。

【出處】漢·班固《漢書·孝武李夫人傳》。

從秦朝起,宮廷就沒有樂府。到漢武帝時,樂府的規模已很大,掌管朝會、宴請、道路遊行時所用的音樂,同時收集民間的詩歌和樂曲。當時有位名叫李延年的宮廷樂師,他父母兄弟都當樂工,妹妹也是一位歌妓。

李延年很受武帝賞識,經常在武帝麵前邊唱歌邊跳舞。有一次,他動情地唱道: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歌詞的意思是,北方有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她是絕代佳人,全城、全國的人看了她,都為之傾倒,這種傾城傾國的美人再也難能見到。

漢武帝聽了急忙問李延年:

“難道世上真有這樣的絕代佳人?”

李延年還未回答,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笑著說道:

“有這樣的佳人啊,她就是李樂師的妹妹呀!”

武帝立即傳令,把這位佳人帶進宮來。一看,其美貌果然舉世無雙,於是將她留在身邊,稱為李夫人。李夫人不僅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很受武帝寵愛。

可惜佳人薄命,李夫人在漢武帝身邊隻過上幾年富貴的生活,就患病而死,漢武帝悲痛不已,很長時間都無心料理朝政。

根深蒂固

“根深蒂固”比喻舊的勢力、意識、習慣等根基牢固,不容易動搖或改變。

此典出自《老子》第五十九章:“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則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老子》第五十九章,是老子的人生論和政治論。他根據奴隸主階級為了要過奢侈荒淫的生活,不斷地害人利己,從而釀成社會動亂的問題,提倡節儉,主張回到沒有階級、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原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