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失信
一次,康熙皇帝到塞北木蘭圍場狩獵,歇息時登上一個山坡,在一棵獨立的青鬆下麵乘涼。突然,他來了棋癮,立即叫隨從擺下棋盤。左右的大臣沒有一個敢和皇上對弈,康熙便問身邊一個年輕侍衛:“你會下棋嗎?”
這侍衛叫那仁福,是個“象棋迷”。他見皇上待人和善,就大著膽子,跟他角逐起來。那仁福精通棋藝,一下子就殺得康熙滿頭大汗。善於察顏觀色的老太監,見皇上敗局已定,靈機一動,失聲大叫:“哎呀,山下撲出隻猛虎啦!”康熙一聽,連忙對那仁福說:“朕去獵虎,你等我回來再下完這盤棋吧!”
康熙走下山坡,卻遇著一隻鹿,以為老太監眼花,錯將鹿當虎。鹿見了人,撒蹄就跑。康熙翻山越嶺,窮追不舍,直追到塞罕壩上才把它射倒。康熙高興萬分,早就忘了下棋的事。
半月後,康熙狩獵歸來,又經過原來下棋的地方。隻見那仁福還在那兒,一膝跪在地上,左手托著腮幫,閉著兩眼在凝思。他動情地說:“朕讓你久等啦!”他見那仁福不搭腔,上前仔細一看,啊,那仁福早已死了啦!
一統江山
宰相張玉書見皇宮裏放著兩隻玉筒,價值連城,早想打它的主意。一天夜裏,他真的叫心腹偷走了一隻。
第二天早朝,乾隆皇帝知道玉筒被偷,立即命張玉書破案。張玉書故弄玄虛,哈哈大笑,說:“恭喜皇上,玉筒被竊,此乃天意,大吉大利!”乾隆忙問:“何以見得?”張玉書答道:“不讓江山分兩筒(統),江山萬代成一筒(統)!”乾隆聽了很高興,連連稱讚玉筒偷得好。
過了不久,張玉書又叫心腹把另一隻玉筒偷走,換上一隻鐵筒。乾隆知道,又問張玉書:“難道這又是天意?”張玉書稟道:“對對對!陛下聖明,這更是天意呀!”乾隆迫不及待地問:“此話怎講?”張玉書得意地說:“大清江山如鐵筒!”乾隆高興得笑起來:“好一個大清江山如鐵筒,哈哈哈……”貶放柳州作判通
有一次,乾隆皇帝駕臨明孝陵,見墓道兩側排列著很多石人石馬,故意問隨駕的大臣:“這些石人叫什麼?”一個翰林院編修想在皇上麵前顯露一下,搶著回答。由於過急,他竟把“翁仲”顛倒了過來,說成是“仲翁”。乾隆聽了大笑,隨即題了一首“顛倒詩”賜給他。詩曰:
翁仲為何說仲翁?可見窗下欠夫功。
從今不準入林翰,貶放柳州作判通。
翰林學士好不懊悔,回到京城後,隻得垂頭喪氣去找吏部辦理貶放文書。吏部為難地說:“自古以來,職銜隻有‘通判’,而沒有什麼‘判通’的呀,你叫我怎麼發放好呢?”沒辦法,吏部隻好暫時留他在翰林院打雜差。
一天,乾隆來到翰林院,見那學士還在院裏,不禁大怒,斥道:“你這個小小的編修,竟敢違抗聖旨,該當何罪?”學士情急智生,連忙稟道:“吏部說官職不明,一時不敢貶放柳州,留小臣在翰林院打雜。皇上聖旨隻說不準我入‘林翰’,並沒有說不準我入翰林院呀!”
乾隆一聽,知道他鑽了那首詩的空子,心想歪有歪的道理,也就不再追究下去。
乾隆壓不住老翰林
一天,翰林院的官員接到聖旨,說乾隆皇帝要駕臨翰林院,便都湧向午門伏跪迎駕。乾隆又想戲弄一下這群學士,沒有去午門,悄悄地微服出訪,隻身來到翰林院裏。
院內寂靜無人,隻有一個白發老頭在槐蔭下打瞌睡。乾隆走過去問:“怎麼今天這裏冷冷清清的呢?”老頭被吵醒,心裏很氣惱,忿忿地說:“都去接皇上啦!”乾隆又問:“那你為什麼不去接駕呀?”老頭似乎被刺著痛處,不禁歎道:“我這個窮打雜,什麼時候輪到我接萬歲爺呀?唉,什麼都是命中注定:時運不到,一切無望;時運一到,連皇上也壓不住哩!”說罷又打起瞌睡來。乾隆仔細一打量,認得這人是30年前錯將“翁仲”說成“仲翁”的翰林,對他的傲慢非常氣惱,決定永不錄用他。於是,乾隆便在主事台上找到花名冊,用硃筆在他的名字上畫了個圈。
主事歸來後,見花名冊上這個打雜的老翰林名字上有個禦筆圈的紅圈,以為他得到乾隆的寵幸,對他十分敬重。過了不久,主事又保薦他出任浙江提學使。乾隆草草看過奏折,立即批準了。當他後來發現這人竟是那個冥頑的老翰林時,已經遲了,便將錯就錯地說:“唉,連我皇上也壓不住這老東西啦!”吃果砍樹
一個有錢人在花園中種了一株果樹,沒幾年就長得又高又大,結了很多又香又甜的果子。
許多朋友來看他,都望著滿樹果子流涎。
這位有錢人一高興,便不聲不響地提了把斧頭出來,一下把果樹砍倒了。
客人們驚問這是為了什麼,他說:
“你們不是想吃果子嗎?但是樹這樣高,爬上去摘多麼麻煩。現在將樹砍倒,大家信手可取,豈不很好?”
客人們不好再說什麼,一齊吃了果子想走。
這位有錢人卻請大家幫他把果樹再立起來,然後笑著邀請:“各位明年再來嚐嚐。”
借梯子
有個慢性子出名的人。一天,家中失火,老婆叫他趕快到鄰居家借一張梯子來搬東西。
慢性子慢吞吞地走到鄰居家。主人正與朋友下棋,沒有看到慢性子進來。慢性子一聲不響,立在主人身旁看下棋。等到一局棋下好,主人抬起頭來才看見慢性子,就招呼說:“難得來我家,坐,坐!”
慢性子斯斯文文地說:“兄弟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主人忙問:“今朝有啥事體?”
慢性子說:“唉,一言難盡。”
“快講呀!”主人著急地催他。
“不瞞老兄說,家門不幸,屋裏著了火,要商借梯子一用。”
主人聽見是失火,跳了起來:“啊呀,失火要快救,為啥不早點講?”
慢性子仍舊一板一眼地說:“兄弟進門,兩位正指揮兵馬衝殺。舍下失火事小,不能誤了你們軍國大事。”
等眾人扛著梯子去救火,家中一切東西早已燒光了。
十兩銀子買賊做
一年冬天,一個百萬富翁請孔子赴宴,酒後要他題幾個字。孔子有個窮學生,寫得一手好字,他想讓學生去露一手,顯顯做先生的不凡。於是,他便叫這學生陪他去吃酒。
這時候,老天正下著鵝毛大雪,寒風刺骨。窮學生衣著單薄,可又不敢不遵從師命。沒辦法,他隻好穿上妻子陪嫁的紅棉襖和紅褲子,外麵罩上自己的藍外衣,跟孔子一起去。
富翁擺有100桌酒,酒杯全是金子做的。不想剛入席,孔子師徒這一桌就少了一隻金杯,同桌的人為了表白自己,都撩起衣袍要主人搜身。窮學生怕別人笑他寒酸,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桌下偷偷地踢了孔子一腳。孔子以為他真的偷了金杯,心想搜出來自己麵目無光,名譽掃地,立即掏出10兩銀子,對主人說:“不必為一隻金杯掃了大家的興,算我拿了吧!”
回來路上,孔子責備窮學生。窮學生這才撩起藍外衣,將老婆的紅襖紅褲露給他看,並說明了原委。孔子跺著腳說:“唉,我10兩銀買個賊做,真是死要麵子活受罪呀!”
張飛對啞對
三國時候,諸葛亮為劉備兄弟三顧茅廬所感動,應允出山輔佐劉備統一天下。下山之前,諸葛亮要出啞對他們猜。劉備和關羽猜來猜去都猜不著,張飛自告奮勇上前應對。
諸葛亮用手指指天,張飛用手指指地;諸葛亮伸出一個手指,張飛伸出三個手指;諸葛亮伸出三指畫了個小圈,張飛攤出雙手伸出九指;諸葛亮翻翻手在肚子畫個大圈,張飛搖搖頭用手指了指袖口。
諸葛亮笑了笑,說:“對得好!”劉備請教諸葛亮,諸葛亮說:“我指天說‘天文’,他指地答‘地理’;我伸一指說‘一統天下,他出三指答‘三國鼎立’;我伸三指畫個小圈說‘三三歸一’,他伸九指答‘九九歸原’;我翻翻手在肚子畫個大圈說‘腹中自有陰陽八卦’,他搖搖頭用手指著袖口答‘袖裏暗藏日月乾坤’。對得好極啦!”
張飛聽了暗暗好笑,原來他的意思是:諸葛亮指天是說“天上下雪”,他指地回答“地上很滑”;諸葛亮伸出一指是說“初到敝莊”,他伸三指回答“三顧茅廬”;諸葛亮伸三指畫個小圈是說“準備好三塊小餅”,他伸九指回答“至少也得要九塊”;諸葛亮翻翻手在肚子畫個大圈是說“我的餅大,恐怕你們的肚子裝不下”,他搖搖頭用手指著袖口回答“不用擔心,吃不了就藏到袖裏去”。
白米哪裏來
北宋時候,有個大奸臣名叫蔡京。他的一群孫子,一個個嬌生慣養,隻知道吃喝玩樂,其他什麼也不懂。手下人想討好蔡京,常常當著蔡京的麵,誇獎這群膏粱子弟如何如何聰明。蔡京聽了,心裏好不歡喜。
一天,蔡京在家無事,忽然興起,便把孫兒全叫到跟前,想當麵試試他們。蔡京問道:“你們一日三餐白米飯,知不知道白米是哪裏來的?”
一個孫子在家見過仆人舂米,搶先回答說:“這個我清楚,白米是從石臼裏出來的呀!”另一個孫子見過仆人運米,米全用草席口袋包裝,便說:“不對,白米是從草席裏出來的呢!”蔡京聽了哭笑不得,他那股高興勁,一下子全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狀元寫白字
清道光年間,廣東吳川縣霞街村有個讀書人,名叫林召棠。他在家讀書時,常常到黃老大的粥鋪吃粥、聊天,黃老大夫婦對他很親熱。
後來,林召棠狀元高中,仍不忘舊情,衣錦還鄉不幾天,便到粥鋪探望黃老大夫婦。寒暄幾句後,林召棠便問起他的生意來。黃老大心直口快,說:“如今賣粥的人多,吃粥的人少,生意比以前淡薄多了!”林召棠突然想起了什麼,說:“你開張多年,也沒掛個招牌,今兒我替你寫一個,保管你生意興隆!”
黃老大聽了很高興,連忙找來文房四寶。林召棠即席揮毫,寫了“黃記弜鋪”四個大字,還寫上“新科狀元林召棠題”的下款。黃老大送走狀元公後,趕緊請木匠師傅刻招牌。
第二天早上,黃老大掛上招牌,燃響炮竹,引得四鄰紛紛湧來觀看。突然有誰指著招牌嚷道:“粥字中間缺了個‘米’字,怎麼狀元也會寫白字呀?”就這樣,“林狀元寫白字”的奇聞,很快就傳遍四縣八鄉。自此,黃記粥店門前,天天都擠滿看熱鬧的人群,黃老大的粥,也就天天不夠供應啦!
大智若愚,愚者反以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