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哈裏·霍普金斯(2 / 2)

霍普金斯除了在電報中向羅斯福彙報了斯大林的熱情態度外,又列出了斯大林希望近期能得到援助的清單:“……大小高射炮2萬門,槍支一百萬支,高辛烷飛機汽油,製造飛機用的鋁板,短距離轟炸機……”

第二天下午三時,霍普金斯同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進行了會談。莫洛托夫對蘇聯遠東地區有可能遭到日本乘機攻擊,形成蘇聯東、西兩線同時受敵表示擔憂。所以,他建議霍普金斯轉告總統:“以適當的方式向日本提出‘警告’。”

霍普金斯認為這個“警告”就是一旦日本進犯蘇聯,美國將向日本宣戰。

當天晚上六時半,斯大林在克裏姆林宮接見了霍普金斯,把蘇聯在東線抗擊德軍的態勢作了全麵介紹。這正是美國和英國急需想了解的東線情況:從開戰到現在,德軍在蘇聯有232個師,目前蘇聯已增援到240個師,並有20個師的後備部隊。到1942年,蘇聯可以動員至350個師,德國有可能動員到300個師,德國投入蘇聯戰場有三萬輛坦克。而蘇軍隻有二萬四千輛,空軍方麵各自有近八千架飛機,蘇聯每月能生產各種飛機一千八百架至二千二百架,現在飛機損失的數字已經倒過來了,德國多於蘇聯……斯大林堅決地告訴霍普金斯:“我們可以戰勝德國,雖然我們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正是由於霍普金斯客觀地將蘇聯在歐洲東線的軍事態勢,蘇聯抗擊德國軍隊的情況,以及蘇聯需要哪些物資支援的詳細情況反映給了羅斯福總統,使總統在對整個歐洲戰況和聯合蘇聯共同反擊德國上,作出了重大的外交軍事決策。

霍普金斯的莫斯科之行受到了美國右翼輿論的非難。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城的《日報》挖苦他道:“假若羅斯福先生派到歐洲去的不是一個出手大方的使者,事情也許會好一些。在麵劉英國和俄國的真正需要時,很可能把超過我們自己所有的都送給人家……”

可是,霍普金斯的家鄉依阿華州蘇城的《日報》卻說:“孤立主義者一定企圖在霍普金斯飛往莫斯科這件事上撈一把……無疑又將來一套‘爬上床時喊一聲斯大林’的把戲……然而可以相信,美國多數輿論對已經作過的事表示毫無保留的讚同。”

霍普金斯對於故鄉的寬宏大量表示特別感激,因為他自豪地認為自己的父親曾經當過蘇城《日報》的報販。

8月,羅斯福總統與丘吉爾首相在紐芬蘭的阿金夏港,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首次美、英首腦會晤,這便是著名的大西洋會議。丘吉爾為大西洋會議起草了一個“聯合聲明”,和美國代理國務卿韋爾斯起草的“聯合聲明”都有一段共同的話:“它們(美國與不列顛)所尋求的和平,不僅要永遠地推翻納粹暴政,而且是要通過有效的國際組織,使一切國家與民族獲得安居樂業的手段。”等等。

大西洋會議給霍普金斯提供了一次對比美國和英國民主製度的機會。他看到羅斯福總統在遠離本國的土地上,有完全獨立的負責能力,隻不過征求一下幕僚們的意見以圖更準確行事。而丘吉爾則沒有這個職權,他必須不斷地向英國本土戰時內閣彙報磋商。大西洋會議製定了八點聲明、形成著名的“大西洋憲章”。在美國尚未參戰的情況下,顯示了羅斯福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氣魄和勇氣。當然,這裏麵也凝結著霍普金斯的功勞。9月,蘇聯發表聲明,讚同“大西洋憲章”的基本原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條件開始成熟。

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宣布對日、對德宣戰,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