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得昏頭昏腦
蘇格拉底領了一個青年到智者歐底姆斯那裏去請教。歐底姆斯為了顯示自己的本領,就想在初次見麵時給這個青年一個下馬威。因此,一見麵他就劈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學習的是已經知道的東西,還是不知道的東西?”這個青年回答說,學習的當然是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於是,歐底姆斯就向這個青年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你認識字母?”
“我認識。”
“所有的字母都認識嗎?”
“是的。”
“而教師教你的時候,不正是教你認識字母嗎?”
“是的。”
“如果你認識字母,那麼教師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經知道的東西了嗎?”
“是的。”
“那末,或者你並不在學習,隻是那些不認識字母的人在學習吧?”
“不,我也在學習。”
“那末,如果你認識字母,那你就在學習你已經知道的東西了。”
“是的。”
“那末,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對了。”
這個青年就這樣被歐底姆斯混淆時間概念的一通提問弄得昏頭昏腦了,最後承認自己失敗,而甘心拜他為師了。
提醒“收屍人”
在醫學還不夠先進的時候,對死亡和休克,以及其實並沒有死的“假死現象”,是不好區別的。因此,有些人被過早宣布“死亡”送進墓地,其實是“活埋”了。
丹麥的童話作家安徒生,非常害怕被人“活埋”,所以,他外出時,口袋裏總要裝上一張紙條,提醒別人如果發現他不省人事時,千萬不要不經檢查就認定他死亡。
在家中,他也把一張紙條放在床頭櫃上,上麵寫著:“我隻是看來像死了。”
保護學者
在軍事行軍中,指揮員總是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到隊伍中間,加以保護,這樣,便不怕首尾遭到突然襲擊。
法國著名軍事家拿破侖,在遠征埃及的長途行軍中,下達過隻有一句話的簡短的命令:
“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
您可千萬別尋短見
拉辛,是法國古典主義悲劇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一天,他為新作《米特裏達特》構思,來到禦花園裏。他想著,走著,越想越有興致,以至緊挨著一片池塘來回走了幾十趟。一位正在修整草坪的園藝工人,見拉辛不修邊幅,精神異常地在水池旁邊徘徊不止,不禁起了疑心。他急忙放下工具,跑過來挽住拉辛的胳膊,說:
“先生,您,您可千萬別尋短見呀!”
拉辛驚訝地站住了。等他明白過來的時候,連忙對這位好心腸的園藝工人表示謝意,並說:
“我不但沒有跳水自殺的意思,連身旁有沒有水池,都還不曾留意哩!”
不能省去“親愛的”
法國工程師漢斯剛結婚不久,就被臨時分派到瑞士去辦事。在機場他吻別了新婚的妻子,登上了飛機。一星期後,聖誕節要到了,漢斯買好返程機票,匆忙趕到電報局告訴妻子返程日期。他擬好電文,交給一位小姐說道:“算算多少錢”,小姐告訴他應付的款數,漢斯發覺自己所帶的錢不夠。
漢斯說:“把‘親愛的’這幾個字從我的電報中去掉吧,這樣錢就夠了。”
“不!”電報局的小姐打開自己的錢包,掏出錢來對漢斯說,“我來為‘親愛的’這幾個字付錢好了。做妻子的最需要從他們的丈夫那兒得到這個字眼。”
“前衛”的甘苦
世界著名的藝術家畢加索,在漫長的一生中,從未停止不倦地、無畏地探索,因此有人稱他是藝術的前衛。這做“前衛”的甘苦,知道最清楚的莫過於畢加索自己了,他曾這樣說過:“前衛受到的從後邊來的攻擊要比從前邊來的多得多。”握手的快樂
1830年,英國作家威廉·科貝特到英格蘭北部工業城鎮旅行。每到一處,大群工人出來聽他演講。他在進出會場的時候,無數工人搶著和他握手。第二天他的兩手都腫了,腫痛如受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