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從布衣到天下共主的博弈之道03(1 / 2)

第二節 牢固的人脈準備

公元前247年的一天,劉邦降生到了這個世上。同一天,豐邑中陽裏有戶盧姓人家,也生了一個男娃娃,取名盧綰。由於劉、盧兩家是世交,又同日添丁,自然是皆大歡喜,鄰居們更認為是雙喜臨門,於是,兩家都大擺排場,風風光光地熱鬧了一番。

劉邦與盧綰從小感情很好,經常在一起玩耍。劉邦頗有領袖氣質,處處喜歡當老大,盧綰個性溫和,比較安守本分,因此也樂於為劉邦搖旗呐喊。後來,劉邦起兵反秦,盧綰一直追隨劉邦,參與諸侯博弈,雖然表現平平,未曾建立大功,但因為非常尊重劉邦,所以也頗受劉邦重視,劉邦建漢後,盧綰被封為長安侯,隨後又被晉封為燕王。

劉邦的家境比較好,而且他在家中又是最小的兒子,幹不幹活都沒有多大關係,更何況他又是家中惟一有點學問的人。在父母的放縱之下,他漸漸地成為了天不怕地不怕、對世事不太計較、什麼半都不在乎的“浪蕩兒”。

由於劉邦手頭上比周圍的夥伴寬裕得多,而且花錢比較大方,所以很受同伴歡迎,跟在他旁邊起哄的嘍囉越來越多。加上他個性豁達,為了“麵子”,什麼事都可以答應下來,許多人都喜歡與他打交道。

當時,秦朝的法律非常嚴酷,交通又不便利,一些地方官員覺得要管理好一個地方非常不容易。於是,他們也常常借助於地方上一些有聲望的人協助管理。因此,沛縣的一些官吏也特別喜歡和劉邦打交道,遇到麻煩事更喜歡找劉邦幫忙。這使劉邦的知名度越來越離,人脈關係愈來愈廣。這也是劉邦能夠當上亭長的原因之一。

在此期間,劉邦認識了蕭何和曹參,而他們後來都成為了劉邦博弈天下的得力助手。

蕭何和曹參都是沛縣人,蕭何和劉邦又是老鄉,都是豐邑鄉人。蕭何從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文辭通順流利,於是得以出任沛縣的主吏掾,也就是管理人事和文書的官員。曹參是沛縣的獄掾,專管縣中的問題人物。他們的職位雖然不高,卻也是沛縣頗有影響力的人物。

蕭何個件溫和又富有寬容心,工作認真謹慎,脾氣又好,擅長折衝談判,而且頗有眼光,善於獨立思考,雖然上司很欣賞他,有意推薦他到鹹陽做官,但是他預感到秦帝國快大難臨頭了,天下將再次陷入紛亂,去中央不如待在地方,因而婉言謝絕了。由於他專門負責人事考核,所以對沛縣中各式各樣的人才都頗為關注,而劉邦人緣好,非常有豪氣,自然引起了他的注意。蕭何認為,像劉邦這樣的人,很可能是亂世中的英雄人物。於是,他推薦劉邦當上了泗水亭亭長,以便更進一步了解他。而劉邦當時也很尊重蕭何,有什麼事都會主動和他商量。在當亭長期間,劉邦常對蕭何說:“好吧!反正聽你的就是了。”劉邦這股相倍人便信到底的豪氣,使蕭何對他非常傾心,這是他後來願意追隨劉邦博弈天下的重要原因。

曹參個性豪邁,但卻粗中有細,他和劉邦可謂意氣相投。他最傾心於劉邦慷慨好施、待朋友一視同仁、善惡兼收、沒有偏見的個性。

此外,在劉邦的人脈中,最忠心、最講義氣的朋友還有那些“市並兄弟”。除了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夥伴盧綰外,樊噲、周勃、夏侯嬰對他都忠心耿耿,雖肝腦塗地,也在所不辭,他們都是劉邦後來博弈天下的重要班底成員之一。

樊噲是殺狗的屠夫,力大無窮、虎背熊腰,善於搏擊,性格粗中有細,為人忠誠,沉默寡言,從不為自己的利害著想;講義氣,重友情,與劉邦的感情非常好。樊噲賣狗肉時,借助劉邦的人脈,生意特別好,因此隻要劉邦有事,樊噲即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通過樊噲的介紹,劉邦認識了從小練武的周勃。周勃個性深沉厚重、不苟言笑,所以朋友很少,大家對他都“敬而遠之”。但劉邦對周勃的武勇又不求表現頗有好感,一向熱情大方的個性,使他輕易地突破了周勃的“人際防線”。他常常刻意地對周勃表達親熱和信任,這使周勃深為感動,並最終成為劉邦手下非常忠誠的一員大將。

在劉邦的“市井朋友”中,最特殊、對他的人脈影響最大的是身為縣府馬夫的夏侯嬰。夏侯嬰與劉邦個性相似,熱情而又喜歡開玩笑,隻是更為機靈幹練。兩人惺惺相惜,講話特別投機。夏侯嬰鬼點子多,擅長交際,成了劉邦的首席“狗頭軍師”。劉邦對他言聽計從,夏侯嬰也自覺很受重用,大有“士為知己者死”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