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從布衣到天下共主的博弈之道52(3 / 3)

而此時,由於投資失誤,企業又背負了不少債務,催債的人一個接著一個,讓他疲於應付。就這樣,在內憂外患的困擾下,Z跳樓了。

Z在命對企業內訌時無可奈何,最後采用悲壯的手段了解自己,這是非常令人歎息的。其實,一個組織出現了內訌,主要是由於管理者在製定和執行相關製度和措施時不到位引起的。事實上,隻要企業的管理製度的製定和實行到了位,是能夠有效避免企業的風訌的。

在聯想集團,柳傳誌為了防止企業內部出現內訌,在聯想創立之初,他就立下了一個鐵的規定:絕對不允許管理層的子女進入公司。當時聯想的幾個副總,董事長的子女全都是學計算機的,按當時普遍的看法都是可以輕鬆進入聯想的。但是,聯想的某些領導夫婦本來都在聯想,子女再進聯想,子女之間再聯姻,那麼聯想不出現派係問題才怪,到時候怎麼管理呢?況且這些人進入聯想,一旦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勢必會影響其他員工的情緒,破壞公平競爭的環境,從而影響聯想的健康發展。因此,柳傳誌做了硬性規定,凡是公司管理層的子女一律不得進入公司。

中國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當聯想體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後,許多人都利用社會關係,推薦自己的子女或有關的人到聯想就業。麵對這樣的現象,聯想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無論是誰推薦來的人才,都要通過嚴格的考試、麵試,過了這兩關後,還要有三個副總裁同時簽字作保證,才能進入公司。

此外,為了避免前任CEO卸任後新任CEO容易在心理上受到一些元老的抵製,進而引發內訌,聯想集團從股權和利益上解決了創業元老“不願退出曆史舞台”的這一難題,這樣一來,企業內部就不存在所謂的“功臣派”了,新任CEO管理起來也就要順利得多。

當然,任何一個組織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小團體的存在,但是隻要管理到位,任何一個企業都能夠避免內訌。因此,經營管理者要弄清楚公司小團體文化形成的原因,弄清小團體彼此之間的態勢,進而去影響和駕馭這些小團體,將這些小團體擰成一股繩,將其轉化成一股正麵的力量,讓他們在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中互相競爭,比個高下,而不是彼此內耗,影響企業的合力。

劉邦尚在人世時,他不僅默許呂雉幹預朝廷政事,而且允許呂雉接見大臣,這就為形成“呂氏黨”提供了便利;而劉邦大封劉姓諸侯王,又樹起了一個勢力強大的“劉氏黨”;此外,那些隨劉邦出生入死的功臣,在劉邦死後,為了確保自身的利益,也形成同盟,結成了“功臣黨”。這樣一來,在後劉邦時代,三大“黨派”的爭鬥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劉邦在臨死前,深知呂後極有可能專政,可能要打擊劉氏諸侯,就指令了幾位重要的大臣把持朝廷軍政大權,企圖通過“功臣黨”來限製“呂氏黨”。雖然這種限製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作用,伹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內訌問題,並且使內訌的形勢越來越複雜化。

呂後死後,呂氏黨成為了眾矢之的,成為了“功臣黨”和“劉氏黨”的共同敵人,於是這兩派裏應外合,徹底清除了“呂氏黨”。爾後,“功臣黨”和“劉氏黨”通過協商,共同擁立代王劉恒為皇帝,算是對後劉邦時代的內訌劃上了一個句號。

在博弈天下的過程中,劉邦戰勝了軍事天才項羽,成為了天下至尊,建立了中央集權製的大漢王朝,在翦滅異姓諸侯勢力的同時,又通過和親政策安定了北方邊疆,通過懷柔政策統一了南方,其博弈天下的智慧是超群絕倫的,讓後世自歎弗如。但是,在現後宮呂氏的博弈中,劉邦卻輸得一塌糊塗。他不僅無法阻止呂氏幹政,更無法阻止呂雉殘害自己的寵姬愛子,以及濫殺劉姓諸侯王,限製和排擠功臣,使漢王朝陷入了長達十多年的內訌中。這顯然對安定天下是極其不利的,幸虧此時匈奴沒有大舉南下,否則漢王朝的國運將不保。

不過,劉邦博弈的負麵影響畢競是短暫的,有限的,他的積極影響是長遠的,主要的。可以說,在博弈方麵,劉邦在封建帝王中樹立起了一塊豐碑,讓後世無法啟及。後趙皇帝石勒一生征戰,所向無敵,晚年他在一次酒宴上問徐光;“我可以和前代哪位皇帝相比?”徐光回答說:“陛下的英明勝過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石勒回答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假如我與光武帝同時,與他爭雄天下,決勝於兩陣之間,勝負猶未可知;但是,如果如與漢高祖相遇,那麼我隻有對他北麵稱臣的份兒。”一代偉人毛澤東也曾說過;“劉邦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其次朱元璋。”一句話,劉邦對後世的影響是很大的,他的博弈智慧很值得後人研究和借鑒。在現代商海博弈中,如果博弈者能夠很好地研究劉邦的博弈智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其運用到商海博弈中,那麼必將有利於博弈者克難製勝,將自己的企業一步步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