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2 / 3)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月下老人的出現,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於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係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後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後羿

羿是一位擅長射箭的天神。即使是小鳥飛過,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

傳說堯當皇帝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齊出現在天空,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旱災。土地烤得直冒煙,禾苗全都枯幹了,甚至銅鐵沙石也曬得軟軟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體腔裏仿佛在沸騰。怪禽猛獸紛紛從火焰般的森林、沸湯般的江湖裏跑出來傷害人民,弄的人民苦上加苦。天帝知道這件事後,就叫羿到凡間去解救人民。天帝賜給羿一張紅色的弓,十隻白色的箭。

羿奉了天帝的命令到了凡間,受到人民的歡迎。他於是擺好架勢,彎弓搭箭,對準天上的火球,嗖地一箭射去。起初沒聲響,過了一會,隻見天空中流火亂飛,火球無聲爆裂。接著,一團紅亮亮的東西墜落在地麵上。人們紛紛跑去探看,原來是一隻三足烏鴉,顏色金黃,碩大無比,想來就是太陽精魂的化身。再一看天上,太陽少了一個,空氣也似乎涼爽了一些,人們不由得齊聲喝彩。這使羿受到鼓舞,他也不顧別的,連連發箭,隻見天空中火球一個個地破裂,滿天是流火。

站在土壇上看射箭的堯,忽然想到人間不能沒有太陽,急忙命人暗中從羿的箭袋裏抽去一隻箭,總算剩下一個太陽沒被羿射落。

羿在射落九個太陽以後,又為人民除去許多怪禽猛獸,拯救了萬物,功勞蓋世,被天帝賜封為天將。後與仙女嫦娥結為夫妻,生活得美滿幸福。嫦娥

嫦娥原是天上的女神,因為丈夫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間除害滅妖,她就跟隨他來到地上。羿成天在外,為人民射落了九個太陽,殺死怪禽猛獸,顧不上家,嫦娥就慢慢對他不滿。一天,羿從西王母那裏求來長生不死的靈藥。如果兩人一同吃了這靈藥便可長生不死,一人獨吃,就能升天成神。羿把藥帶回家,交給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個吉日兩人一塊吃。但嫦娥覺得自從跟了丈夫來到人間吃了不少苦頭,靈藥既然有升天成神的妙用,何不一人獨享呢!

在一個晚上,嫦娥趁羿不在家,從葫蘆裏倒出靈藥,全吞下肚子去。頓時她的身體輕飄飄的,不由自主地飄出窗戶,直向天上飛去。她邊飛邊想,如果到了天府,眾神要恥笑她自私,況且見了丈夫也不好辦,不如到月宮裏暫時躲藏一下為好。誰知嫦娥一到月宮,脊梁骨不住地縮短,腰肚卻拚命往外膨脹,最後竟變成了一隻醜陋的蟾蜍(癩蛤蟆)。因此許多古詩裏,稱月亮為“蟾宮”。

以後又有另外一種傳說,說她並沒有變成癩蛤蟆,依然是一個超群絕世的美貌仙子。隻是她在月宮裏非常寂寞,常年陪她的隻有一隻搗藥的白兔和一株桂樹。後來多了一個被天帝罰作苦役的吳剛,他不停地砍桂樹,桂樹卻隨砍隨合,他就永遠不得休息了。

大禹

古時候洪水滔天,大地上一片汪洋,人民沒有居住的地方,有的山上找動窟藏身,有的在樹上把鳥雀做窩巢。飛禽走獸還要和可憐的人類爭奪地盤和食物。大禹受了天帝的任命,便帶了助手應龍,去挽救人類,治理洪水。

禹先率領天下群神趕走了興風作浪的水神共工。隨後叫一隻大黑龜把息壤馱在背上,跟著自己。這息壤是一種神土,隻要放在地上就會不斷生長,積成山堆。禹一路上用它填平深淵。應龍也在前麵開路,用尾巴劃地。禹叫人民在應龍尾巴劃過的地方挖掘河道,把洪水引導到江海。到了桐柏山,禹又設法擒服水怪無支祁。著無支祁的形狀像猿猴,力大卻勝過九隻大象,整日橫蹦豎跳,沒一刻安靜,使得那地方總是刮風打雷。禹拿大鐵鎖鎖住無支祁的脖子,把他壓在龜山下麵。禹因為治水非常繁忙,沒有一點空閑,三次路過家門口都沒有進去。

經過許多艱難和困苦,禹終於治好了洪水,可是還有別的災害。有一個蛇身九頭的怪物叫“相柳”,貪暴無厭,一口氣要吃九座山上的東西,什麼地方隻要給他一碰一噴,馬上變成水澤,危害百姓。禹就運用神力殺死相柳。這時才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禹當了天子。九州的地方官送來許多銅,禹就叫工匠鑄成九隻寶鼎。鼎上刻繪著各種毒蟲害獸和妖魔鬼怪的圖像,使人預先對這些東西有所提防。人民感念禹的恩德,就叫寶鼎為“禹鼎”,以後又把“禹鼎”作為辨認奸邪的代名詞。

禹一生兢兢業業為人類謀取幸福安寧,受到世世代代的人們所崇敬。在浙江紹興市南郊建有樓宇巍峨的大禹廟,以紀念他的功績。

牛郎織女

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於是他牽著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結茅而居。一麵墾荒,一麵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後就生出一朵朵豔麗的牽牛花來。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麵飛舞,小鳥在枝頭啁啾和鳴,叫個不停,田地裏也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老黃牛的來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謫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於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為牛郎撮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於,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穀中的明鏡湖裏沐浴。於是便在夜間托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將信將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彌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裝玉飾,雲鬢花顏,不覺為之心神蕩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裏,她趁著夜幕的掩護,赤身露體地輕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燈影裏,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一個是美豔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見鍾情,於是在靜謐的春夜裏,兩情相悅,同赴巫山雲雨。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掛在牆上,牛郎舍不得老黃牛,天天對著牛角發愣。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於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將把她拘回宮裏,牛郎此時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小兒女也天天哭著要媽媽,牛郎肝腸寸斷,想著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著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跡發生了,兩隻牛角竟然變成兩隻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準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陣清風吹過,兩隻籮筐像兩隻強有力的翅膀,驀然平地飛升,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麵,牛郎奮力追趕,眼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察覺,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與織女之間一劃,立刻出現了波濤洶湧,白浪滔天地銀色河川,從此一個河東,一個在河西,遙遙相對,卻無法相見。

鵲鳥非常同情牛郎與織女的情真意摯,每年夏秋之間,趁銀河風平浪靜的時候,群集河上,口尾相銜,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聚。“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據說七夕過後,鵲鳥的羽毛都會七零八落地脫掉不少,就是因為辛苦搭橋的緣故。

菊花仙子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阿牛家裏很窮,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

阿牛長到13歲,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眼睛不好,今後不要再日夜紡紗織布,我已經長大,我能養活你!”於是他就去張財主家做小長工,母子倆苦度光陰。兩年後,母親的眼病越來越嚴重,不久竟雙目失明了。阿牛想,母親的眼睛是為我而盲,無論如何也要醫好她的眼睛。他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買藥。也不知吃了多少藥,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裏,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漂亮的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裏,有個天花蕩,蕩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幹糧,去天花蕩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蕩,人稱天荒蕩。他在那裏找了很久,隻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蕩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隻開一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又香又好看。於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複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村上人紛紛前來觀看這株不尋常的野菊花。這一消息也傳到了張財主那裏。張財主將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將那株白菊移栽到張家花園裏。阿牛當然不肯。張財主便派了幾個手下人趕到阿牛家強搶那株白菊花,因雙方爭奪,結果菊花被折斷,打手們才揚長而去。阿牛見這株為母親治好眼疾的白菊橫遭強暴,十分傷心,坐在被折斷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離開。半夜之後,他朦朧的淚眼前猛然一亮,上次夢見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來到他的身邊。姑娘勸他說:“阿牛,你的孝心已經有了好報,不要傷心,回去睡吧!”阿牛說:“這株菊花救過我的親人,它被折死,叫我怎麼辦?”姑娘說:“這菊花梗子雖然斷了,但根還在,她沒有死,你隻要將根挖出來,移植到另一個地方,就會長出白菊花。”阿牛問道:“姑娘,你是何人,請告知,我要好好謝你。”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無需報答,你隻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繡球。”念完就不見了。

阿牛回到屋裏仔細推敲菊花仙子的《種菊謠》,終於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繡球狀的菊花。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後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發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扡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喝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伏羲教人打魚

伏羲兄妹製造了人煙以後,世間一天比一天熱鬧起來了。可是,那時候的人跟我們現在的人大不相同。那時候人不曉得種莊稼,一天到黑隻曉得打野物,吃的就是野物的肉,喝的就是野物的血。野物打得少,就少吃一些;打不到,就餓肚皮。在那個時候吃飯成了一個大問題。

伏羲看到這個光景,心裏很難過。他想:要是老這樣下去,豈不是要餓死一些人嗎?他左思右想,想了三天三夜,都沒有想出個可以解決兒孫們吃飯問題的辦法來。到了第四天,他走到河邊一麵轉悠,一麵想辦法。走著走著偶爾抬頭一看,看見一條又大又肥的鯉魚,從水麵上跳起來,蹦起多高。一會兒,又是一條鯉魚跳起來;再隔一會兒。又是一條。這下子就引起了伏羲的注意。他想:這些鯉魚又大又肥,弄來吃不是很好嗎!他打定主意,就下河去抓魚,沒費多大工夫,捉到一條又肥又大的鯉魚。伏羲歡喜得很,就把鯉魚拿回家去。

伏羲的兒孫們看見伏羲捉來了魚,也都歡歡喜喜跑來問長問短。伏羲把魚撕給他們吃,大家吃了,都覺得味道不錯。伏羲向他們說:“既然魚好吃,以後我們就動手捉魚,好幫補幫補生活。”兒孫們當然讚成,當下都跑到河裏去捉魚。捉了一個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捉到了一條,還有捉三四條的。這下子大家都歡喜得了不得,把魚拿回去美美地吃了一頓。伏羲又打發人給住在別的地方的兒孫們送信,告訴他們都來捉魚吃。

這樣,沒到三天,伏羲的兒孫們都學會捉魚了。

偏偏好事多磨。在第三天上,龍王忽然帶了烏龜丞相跑來幹涉,他惡聲惡氣地對伏羲說:“哪個喊你來捉魚的?你們這麼多人安心要把我的龍子龍孫們都捉完嗎?趕緊給我放手!”

伏羲沒給龍王的話嚇倒,他理直氣壯地反問龍王:“你不準我們捉魚,那我們吃什麼呢?”

龍王氣衝衝地說:“你們吃什麼,我管不到!就是不準你們捉魚。”

伏羲說:“好,不準捉,我們不捉;以後沒得吃的我們就來喝水,把水喝得幹幹的,把你們所有的水族都幹死!”

龍王本來是個欺軟怕硬的家夥,聽伏羲這麼一說,心裏果然害怕。他怕伏羲和他的兒孫們真來把水喝幹,自己的命就難保了。想讓他們捉吧,又實在回不過口來,正在進退兩難,烏龜丞相湊到龍王耳朵邊上,悄悄向龍王說;“你看這些人都是用手捉魚,你就和他們定個規矩:隻要他們不喝幹河水,就讓他們捉去,但是不許用手捉。他們不用手就捉不到魚。這下子既保下了龍子龍孫,又保住了龍君你的性命,讓他們看著河水白瞪眼,該多好呢!”

龍王一聽這話,高興得哈哈大笑,轉過臉來向伏羲說:

“隻要你們不把水喝幹,你們要捉魚就來捉吧,可是得遵守這麼個規矩,就是不能用手捉。你們若是答應,就算是說定了,以後雙方都不準反悔!”

伏羲想了想,說:“好吧。”

龍王以為伏羲上了當,便帶著烏龜丞相高高興興地回去了。伏羲也帶著兒孫們回去了。

伏羲回去以後,就想不用手捉魚的辦法。想了一個通宵,第二天又想了一個上午,還是沒有把辦法想出來。到了下午,他躺在樹蔭底下,眼望著天,還在想。

這時候,他看見兩枝樹枝中間,有個蜘蛛在結網。左一道線,右一道線,一會兒就把個圓圓的網子結好了。蜘蛛把網結好就跑到角落裏躲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那些遠遠飛來的蚊子呀、蒼蠅呀都被網子網著了。蜘蛛這才不慌不忙地從角落裏爬出來飽餐一頓。

伏羲看見蜘蛛結網,心裏突然開了竅。他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葛藤來當繩子,像蜘蛛結網那樣,把它們編成了一張粗糙的網,然後又砍了兩根木棍十字形綁到網上,又拿了一根長棍綁到中間,網就做好了。他把網拿到河邊往河裏一放,手握長棍在岸邊靜靜地等候著。隔了一會兒,把網往上一拉,哎喲,網裏淨是些歡蹦亂跳的魚。這個辦法更對勁,比起用手捉魚不但捉得多,人還不用下水了。伏羲就把結網的方法教給他的兒孫們。從此以後,他的兒孫們都曉得用網來打魚了,吃的再也不缺了。一直到現在人們還是用網來打魚。

龍王看見伏羲用網來打魚,氣得幹著急。因為他們並沒有用手捉魚呀!龍王如果反悔,不但話不好說,還怕惹得伏羲和他的兒孫們起了火,真來把水喝幹了。龍王坐在龍宮裏急呀急的,就把一對眼睛急得鼓出來了。所以後來人們畫的龍王像,眼睛都是鼓起來的。那個不知趣的烏龜,看到龍王急得那個樣,還想替龍王出個主意。哪曉得剛剛爬到龍王肩膀上,嘴巴湊到龍王耳朵邊,一句話還沒說出來,就被龍王一巴掌打到麵前公案上的墨盤裏啦。烏龜在墨盤裏翻了兩翻,染了一身墨汁。現在烏龜身上烏漆漆的,就是那回被龍王打到墨盤裏染的。

老子出世

春秋時期,鹿邑名叫苦縣。城東十裏有個村莊,叫曲仁裏。村前有條像小河一樣的賴鄉溝。溝水清,兩岸有很多李子樹。溝邊有一戶人家,這家有個閨女,年長一十八歲,模樣俊俏,知書識理,爹娘把她看成掌上明珠,這閨女有個強脾氣,她決定終身不嫁,一生守在二老身旁,安心攻讀詩書,侍奉爹娘。

一天,這閨女到賴鄉溝洗衣裳,在石頭上搓了一陣,舉起棒槌正要往下捶,忽然看見兩個對肚子長在一起的李子從水麵漂了上來。她放下棒槌伸手把李子撈起來。隻見兩個李子都是一麵鼓肚兒,一麵扁平,像兩個切開的半拉李子對到一塊,又像兩個耳朵合在一起。這李子青裏透黃,黃裏透紅,咬一口嚐嚐,又甜又酸。這閨女還沒顧得仔細品味,幾口就吃完了。

剛吃完李子,她就感覺心翻難受起來,光想嘔吐,又吐不出來。她剛想站起來回家,忽聽肚子裏有人說起話來:“母親大人,莫要難過,等孩兒坐正了也就好了。”她紅著臉,小聲對著肚子問:“你是誰?咋鑽到我肚裏了?”肚裏說:“你剛才吃下李子,懷了我,我是你的孩子呀。”“你既然是我的孩子,也會說話了,快出來吧。”“不行,我要在娘肚裏用心思考問題,考慮如何能使笨人變聰明,惡變善良。”“你啥時候才出來呢?”“要等到天長嚴,牽駱駝的人來了,我才能出去。”轉眼過了十個月,孩子還沒有降生,這閨女害怕了。她偷偷跑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小聲問肚裏的孩子:“兒啦,人懷了孕有七個月、八個月生的,也有九個月十個月生的,你都十個月了,咋還不出生呢?”肚裏問:“天長嚴沒有?”“天沒長嚴,牽駱駝的沒來。”“時間不到,我不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