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小小說那是1983年的事了,那時小小說在國內“起步”不久,連名稱都是“千姿百態”的,一分鍾小說、五分鍾小說、袖珍小說、一袋煙小說、短小說、微型小說,小小說……
我學習寫小小說也是1983年的事,我的第一篇小小說也是1983年10月創作的《平息》,這可以說是我的小小說處女作,我也從那時就開始了小小說創作。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是白天幹我的本職工作,晚上和節假日搞創作。上世紀80年代中葉到90年代初我又被聘為《桂林財會》的兼職文學編輯,還得編輯、審稿,那時非常地艱難。剛開始搞創作時寫過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小品文、相聲稿、小品稿,但寫得最多的還是小小說,我發表的第一篇小小說應該是刊登在《全州財會》1985年第3期上的《廠長的助理》。
記得剛開始寫小小說時認為小小說“小”、短,好寫!但寫過一陣子後發現這小小說不好寫,比短篇小說還難寫,那麼少的字要將主題表現出來,不僅語言要十分精煉,結構更是要巧妙;因此越寫這小小說就越覺得自己知識貧乏,便一邊創作一邊參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學文學係函授學習,又參加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學考試,充實了自己的文學理論知識。就是這麼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一邊寫作,20多年來也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直轄市)的百多家報刊上發表了近400篇小小說,一些小小說還被《微型小說選刊》等一些刊物選載,好些小小說被選入了一些文集,可還不敢說自己的小小說創作入了門,隻能說是遠遠地看到小小說的“門”了,還得努力地朝那奔,以盡可能地接近“門”,然後摸到那“門”,並力爭入門。前些年為了寫那長篇小說《藍色虹》幾乎將小小說寫作荒廢了,幾乎沒寫什麼小小說,就是偶有幾篇發表也多是翻出以前的舊稿子投的,近兩年才重新投入小小說創作寫了一些作品。此外,我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發表的小小說被選入了近一兩年出版的一些文集中,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因此,這本集子中的小小說有不少近年來全國小小說獎、省(自治區)和市級小小說獎的獲獎作品,也有些是好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作品。
幾年前就想出一本小小說集,可當時也是因為寫長篇小說的事而沒能整理,在長篇小說出版後才一邊創作一邊進行整理。恰逢張海君老師編這套叢書,讓我這本小小說集有機會得以出版。這本小小說集的出版了卻了我的一個心願,更能給自己鞭策與鼓舞,讓自己在小小說創作、在文學創作的這條路上走得更好。
在整理這本集子時考慮了選入各類題材、各個時段、各種風格的作品,有各種類型的小小說,諸如600字左右的螞蟻小說、140字以下的微小說等,因此有些作品雖然不是很理想,但代表了某類題材、某一時期、某一類型的作品。
因為以上已敘的原因,再加上整理也比較匆忙,因此這本集子中一定有許多差強人意的地方,請讀者多批評指正。如果這本小小說集能帶給讀者哪怕是一點點、一絲絲的快樂與感慨,那我就感到無比的幸福與欣慰。
再次感謝張海君老師和其他關心我小小說創作與這本小小說集出版的老師、朋友、讀者們。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於廣西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