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1 / 2)

章節10

中秋吃月餅的由來

中國很早就有在農曆8月15日中秋節那天吃月餅的習俗,這種習俗的來源說法不一,大致有四種:

一說始於唐朝。唐高祖年間,北方匈奴連年侵犯邊疆,大將李靖率兵出征勝利後,於中秋節凱旋。為慶祝勝利,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狂歡通宵。當時有個來中國經商的吐蕃人給皇上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裝飾華麗的餅盒取出圓餅,分與文武群臣共食。於是,中秋吃月餅就從此流傳開來了。

一說始於宋朝。每逢中秋之夜,人們均登高樓、爬高山,待月亮升起時開始進行祭月活動,所用供品有月餅、瓜果、雞冠花之類,但以月餅為主。宋代詩人蘇東坡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那時的月餅與現在的月餅已很相似了。

一說始於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滅了南宋,統治了全國,仍對勞動人民進行壓迫和剝削。人民為了反抗他,利用互贈月餅的形式在餅中夾藏字條傳遞信息,約定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共同起義。明朝成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為紀念這一壯舉,便下令在每年中秋這天吃月餅。

一說始於清朝。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遊到杭州正值中秋,有人獻上甜餅,得到乾隆的稱讚。從此,甜餅成了月餅,每到中秋節,便形成了現在的吃月餅習俗。

今天,我們在中秋節吃月餅,不僅為了慶祝豐收,而且也是對親人團圓的一種期盼。

烏鴉叫是“不祥之兆”的由來

人們討厭烏鴉叫而喜歡喜鵲叫,完全是一種心理因素。烏鴉長得一身黑,叫聲難聽,喜食腐肉,又總是在寒冷的冬天和曠野裏出現,形成幅寒鴉枯木的淒涼景象,故人們就把烏鴉與悲慘氣氛聯係起來。其實烏鴉是一種非常孝順的鳥。

人們為了貶斥烏鴉,還給它編了一個故事:

傳說春秋戰國時候,有個文人叫公冶長,他能懂鳥的話。有一天,公冶長正在樹林裏聽鳥唱歌,忽然飛來一隻烏鴉站在樹枝上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狼拖羊,快點去,莫慌張!你吃肉,我吃腸,腸子掛在樹枝上!”公冶長聽了,趕到南山一看,果然有一惡狼拖著一隻羊。他趕走了狼,把羊拿回去吃了。可就是忘了把羊腸子給烏鴉掛在樹枝上。烏鴉大為不滿,心想:“總有一天要出這口怨氣。”

又一次,公冶長正在聽鳥唱歌,烏鴉又飛來站在樹枝上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又一狼拖羊,快點去,莫慌張!你吃肉,我吃腸,腸子掛在樹枝上。”公冶長聽了趕去一看,原來是強盜殺了一個人在那裏。他嚇得不得了,正要走開,公差來了,說他是殺人凶手,把他捉進公堂。

這件事傳出去以後,人們都知道公冶長坐牢是被烏鴉叫的。從此,大家都認為烏鴉叫是不祥之兆。

禁忌“13”的由來

歐美一些國家,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宴會不能13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13道菜;門牌號碼、樓層以及各種編號,也不用13這個數字,甚至對每個月13日這一天,也感到惴惴不安。在西方人眼裏,“13”是個十分不吉利的數字,它由來於基督教的一個傳說:在“最後的晚餐”上,耶穌和他的弟子們一起吃飯,其中的第13個門徒就叫猶大。他為了貪圖30塊銀幣,將耶穌出賣給當權者,並為捉拿耶穌的人帶路。結果,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聖經》上的故事廣為流傳,使西方人禁忌“13”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