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居魯士很快就暴露了他要征服外國的野心。他的第一個目標是小亞細亞的裏底亞帝國,該帝國的國王是克裏薩斯,傳說是一個大富翁。居魯士的鐵是克裏薩斯的金所不能抵擋的,公元前546年,居魯士征服了裏底亞帝國,使克裏薩斯成了他的階下囚。

隨後居魯士就把注意力轉向東方,經過一係列的征戰,征服了整個東部伊朗,並把其並入他的帝國。公元前540年,波斯帝國向東一直蔓延到印度境內的印度河畔和中亞的查克隆提(今日色爾河)河畔。

由於無後顧之憂,居魯士現在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價值的爭奪目標——富饒的巴比倫帝國上,巴比倫帝國雖然位於美索不達米亞中部,但卻統治著古代中東整個肥沃的新月地帶。與居魯士不同,巴比倫君主納博尼都斯不得民心。當居魯士軍隊發動進攻時,巴比倫軍隊不想進行無濟於事的反擊,公元前539年,巴比倫一羽未發就向居魯士麵北稱臣。當時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也屬於巴比倫,所以都被劃入居魯士所控製的版圖。

居魯士取勝之後,繼而花費了幾年的功夫來鞏固他的統治,重新組織他的龐大帝國。隨後他又率軍向東北進發去征服馬薩格泰人,馬薩格泰人是居住在裏海東岸的中亞地區的一些遊牧部落。波斯人在一次小規模的初戰中告捷,但是卻在公元前529年進行的另一次戰鬥中敗北,居魯土——當時世界上曾出現過的最大帝國的君主——身亡於疆場之上。

居魯士顯然是一位有軍事天才的將領。但這隻是他一個方麵,也許更顯著的方麵是他的寬厚仁慈的統治特征。拿破侖曾經說過,“盛名無非是盛大的喧囂而已,喧囂越大,傳得越遠,什麼都會消失,隻有喧囂聲繼續存在,並在後輩兒孫中傳揚。”居魯士大帝沒有這樣的喧囂,他的盛名來自他的寬容。他擊敗了企圖謀害他的外祖父,但卻讓他和自己住在一起,頤養天年。他打敗了和波斯世仇的米底帝國,但仍把米底國王當作一個帝王對待,對國王的忠告言聽計從。他征服了巴比倫,在這裏他的寬容達到了古代世界的頂峰,他嚴令軍隊不許擾民,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把曆代巴比倫國王擄掠來做奴隸的各民族的人釋放,並派軍隊護送他們回故鄉,並以人力物力支援他們重建他們的家鄉和文明。這其中就有曾被稱為巴比倫之囚的以色列先民,正是居魯士大帝使他們回到了那快“流著奶和蜜的寶地——迦南”,也正是居魯士大帝幫助他們重建了耶和華聖殿,重建了猶太教,居魯士大帝的事跡也因此而載入聖經。而在他那個時代,征服者對待被征服者就是燒殺和掠奪,“沒有錢的就要他的妻子,沒有妻子的就要他的腦袋”。要是沒有居魯士,看來猶太人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至少在公元前5世紀就有可能會被滅絕。居魯士大帝是他那個時代的奇跡。希臘人長期認為波斯帝國是對自己獨立的主要威脅,即使這樣,他們也一直認為居魯士是一位絕對令人佩服的君主。

居魯士立下了如此豐功偉績,以致在他死後波斯帝國還在繼續擴張。事實上它持續了大約200年,直到被亞曆山大大帝征服為止。在這兩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波斯所統治的國家均太平無事,繁榮昌盛。

居魯士大帝的生涯代表了世界史上的主要轉折點之一。居魯士的重要性並不僅僅在於他贏得了許多次戰鬥的勝利,征服了許多領土,更重要的是他所建立的帝國永遠改變了古代世界的政治體係。

居魯士的繼位人是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岡比西斯在一次複仇戰中打敗了馬薩格泰人,尋回了先父的屍首,安葬在伊朗故都帕薩爾加德。岡比西斯後又去征服埃及,結果把整個中東統一成了一個帝國。直到今天,居魯士還被譽為是波斯國的締造者。

盡管波斯帝國領土廣闊曆史悠久,但是它對曆史的影響卻遠不如那些曆史更悠久的帝國如羅馬帝國、大英帝國和中國帝國大。但是在估價居魯士的影響時,人們應該記住要是沒有他的話,他所完成的業績或許永遠也不會出現。

在公元前620年(約在居魯士出生前30年),沒有誰會想到在百年之內整個古代世界會是在一個來自伊朗西南地區、從前默默無聞的部落統治之下。

即使回顧曆史,波斯帝國的崛起看來也不是由於先前存在的社會或經濟因素而遲早注定要發生的曆史事件之一。因此,居魯士是真正改變曆史進程的罕見的人物之一。伯裏克利

伯裏克利是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傑出代表者。在他的領導之下,雅典進入了“黃金時代”。

伯裏克利出生於名門,長在豪貴之中,卻沒有染上一般紈絝子弟的種種惡習。他教養良好,學識淵博,品格端正,結交的都是堪稱良師益友的當代英才,如智者達蒙、哲人澤諾、博學廣識的阿納克薩哥拉斯等等,他們對伯裏克利思想道德的培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剛正不阿、廉潔奉公、胸懷寬闊、目光遠大,他堅忍不拔、冷靜沉著、器宇軒昂、擅長演說,這一切都構成了他作為一名優秀政治家的品質。

對內,他以加強民主政治為核心。伯裏克利代表雅典工商業奴隸主和中下層自由民戶的利益。公元前462年,伯裏克利為健全奴隸主民主政體施行了一係列改革政策,諸如:把國家的政權從戰神山議事會轉移到公民大會、500人會議和陪審法庭三個部門之下;各級官職向廣大公民開放,雅典全體男性公民都可以通過抽簽、選舉和輪換而獲得擔任官職的機會;實行公薪製;規定隻有父母雙方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能獲得雅典公民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