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2)

一群留守兒童,三個家庭的悲劇!

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基層政府和部門的無奈和努力。

催人淚下!振聾發聵!

以龔月和曉峰的經曆為主線。十三歲的龔月,父母和舅舅舅媽都外出打工了,龔月和她的弟妹、外公外婆及表妹留守在家。一個周末的遊戲中不慎失火,弟妹和表妹身亡,傷癒後的龔月自殺未遂,留給山鄉一個慘痛的故事和沉重的思索。思念、孤獨、網癮、輟學、搶劫、早戀、群毆、婚外情、私生子、自殺……全書真實展示了山鄉留守群體的生活狀況,以及基層政府和有識之士為此而作出的努力。

第一讀者《清明》原總編、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段儒東說:

作品真實再現了當下農村留守婦孺的生存現狀,洋溢著作者的悲憫情懷。是一部緊扣社會、關愛人生、讀來酸楚、令人沉思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催人淚下,很有震撼力!我覺得,無須做多大改動即可付梓,以期數千萬打工男女盡早人手一冊,各級執政者最好也能認真讀一讀。

青年、壯年,

男人、女人,

告別家鄉,離開土地,

南下,北上,

奔向四麵八方。

年邁的父母,

年幼的孩子,

守著田地,守著山場,

守著長滿青苔的老屋,

在黃昏的村頭遙望。

有婦女兒童,就有希望

——姚嵐長篇小說《留守》的啟迪

段儒東

姚嵐是近年來我省較為引人注目的一位青年作家,先後出版有小說集《越獄》、長篇小說《花開何處》、散文集《風景無價》、報告文學集《雁過留聲》等。她的作品我陸續讀過一些,但對她本人卻知之不多,前不久,讀了許輝先生《困頓·堅守·成長》一文,方從中知道她的一些經曆和艱辛,對她的勤奮和執著於是便留有較深的印象。

《留守》是姚嵐新近精心打造的一部長篇力作。小說以皖江農村為背景,細致描繪了外出打工者遺留在農村的孩子的生存現狀和淒苦命運,生動揭示了留守婦女的情感困頓及人性需求。是一部思想價值和藝術品位都較高的作品。讀後,我在震撼之餘,不由陷入良久沉思。

改革開放以來,億萬農民懷著致富夢想如同潮水般湧向城市,他們用汗水使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使城市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他們用勤勞和智慧讓中國製造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為騰飛的中國經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資源。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億萬農民工的群體功勳無疑將被載入人類史冊!然而,在這背後,作為勞動者個人,他們或許付出了鮮為人知的沉重代價。

他們自身的艱辛和苦難自不必說。就他們留守在農村的妻子而言,她們不得不加倍地承受超強的勞動和生活重擔,其中包括夫妻長期分居而導致的情感煎熬和生理壓抑。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前不久報載,一位衣不蔽體的婦女和一隻寵物犬下體相連被送到中山醫院。性壓抑的婦女竟與狗交媾!這或許是極端個別的事例。但長期性壓抑的婦女不斷尋求釋放的舉止則是千真萬確的。同篇報道援引一位李醫生的話說:“有的女患者,居然用茄子、黃瓜、化妝品等物品自慰,以求尋找生理滿足,結果因為這些物品不夠清潔,導致感染發炎。”

文明和進步已使我們社會不再“談性色變”,正當的人性需求越來越受到普遍的理解和應有的尊重。情趣商店日益紅火,自慰用品不斷走俏,或許便是例證。有數據顯示,我國留守婦女已達4700萬人,相當於韓國全國人口數量的總和。如此龐大的群體,她們的情感苦惱和現實渴求難道不值得社會正視?

不幸的是,當今的現狀去正如《留守》所揭示的那樣:翠萍們耐不住煎熬終於紅杏出牆。臘香們無法抗拒村幹部的性侵犯,違心地背叛了丈夫。鄉村的某些頭頭腦腦,儼然成了女人國的雄性國王,恣意“寵幸”勢力範圍內任何一位有姿色的婦女,村支書常劉保“睡過的女人,少說也有三五十個”!(一個小村裏,總共才有多少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