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當打工者揣著血汗錢喜孜孜地千裏返鄉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又將是怎樣一個殘缺和破碎?
更讓人揪心的,還是那些留守兒童。
13歲的龔月,過早的地承受著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繁重勞動。她讀初中一年級,負責照料弟弟妹妹,洗衣燒飯,養雞種菜。不慎家裏失火,弟妹被活活燒死,龔月自殺未遂,身心破碎。同樣年紀的高曉峰,迷戀上網,性早熟,小小年紀就追求性刺激。因為與龔月偷嚐禁果,導致火災。中學生刀條臉缺乏父母管教,流裏流氣,敲詐搶劫,終被幾個不堪欺淩的同學活活打死。林齊馨、莉香幾個花季少女,因為考試沒考好,竟然結伴去自殺……小小年紀肩負著沉重的生活負擔,缺乏父母關愛和監護,家庭教育缺位,情感缺失,心理失衡,這些留守兒童在灰色的成長道路上日漸滑落,有些甚至墮落犯罪,淪為“被毀掉的一代”!
試想,當打工的父母為孩子未來求學攢足了學費而喜孜孜回鄉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又將是怎樣的失望和悔恨?
留守兒童都是因為父母為脫貧致富、改變命運而被迫“拋棄”在農村的。他們其實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孤兒。類似上述悲劇,難道僅僅屬於農民工個人嗎?
中國一億八千萬留守族,兒童比例當不在少數。家庭殘缺,父母與子女長期分離,這恐怕是任何民族都不能忽視的人倫底線。當人們都把目光瞄向高速發展的經濟時,又有多少人注意到那些可憐的孩子呢?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啊!那些在缺陷中掙紮成長的孩子,“先天不足”,他們能夠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承擔起未來與其它民族激烈競爭的重任嗎?
更有甚者,留守兒童不斷上升的犯罪統計,無時不在觸目驚心地警示人們:這些“被拋棄”的孩子,已經成為社會穩定的一個潛在威脅。有社會學家警告:對這類社會弊端如果不采取對策,迅即解決,將會使我們國家不久的將來陷入更深的困擾和災難!
我覺得這並非危言聳聽,曆史上急功近利的教訓,我們這代人經曆的還少嗎?
1958年全民大辦鋼鐵,億萬農民離開土地,上山伐木,進城煉鋼。結果呢?三年饑荒,餓殍遍野,生態破壞,災害連綿!
十年“文化大革命”,將幾十年鑄就的文化精華統統抹黑,把民族賴以生存的靈魂徹底掏空。結果呢?信仰缺失,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直至今天,甚至還得有幾代人,都正在或將繼續飽嚐它的苦果!
隻要不健忘,人們有理由擔心:這些被耽誤、被荒廢、被拋棄的一代人,終有一天會對社會實施某種報複!
值得慶幸的是,科學發展觀已警醒人們,必須關注社會現實,盡早謀劃民族未來。三農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民生工程正在努力實施,農村狀況開始逐步改善。記不清哪部電影,有一個情節我始終難忘。有一個民族與入侵異幫殊死決戰,男人們為掩護婦女兒童轉移,不惜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流盡最後一滴血。他們有一個堅強信念:隻要還有婦女和兒童,民族就不會滅亡,未來還有希望!
感謝姚嵐!她以一個作家的良知和責任感,用她的辛勤勞動、憐憫情懷和優美文字,再一次為我們形象地揭示了這一事關人本的社會課題。
我期待每位打工者都能讀讀這本書,為了他們的家庭和孩子!
我更希望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各級父母官也能讀讀這本書,為了社會和諧,為了祖國未來!
2010-8-1
男人是鄉村的脊梁,女人是鄉村的乳汁。當男人和女人離開鄉村,留下的就是一個沒了脊梁和乳汁、受傷的虛弱的農村。
——中國中南大學教授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