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自然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消除如此普遍的懷疑來獲得一切事物的可靠知識呢?笛卡爾用形而上學觀點進行了一係列創造性的推論,證明出使自己滿意的結果:由於他自己的存在(我思我在),上帝才存在,外部世界才存在,這就是笛卡爾學說的起點。
笛卡爾方法具有雙重意義。第一,他把“什麼是知識”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置於他的哲學體係的中心。早期的哲學家力圖描寫世界的本質,但是笛卡爾教導我們這樣的問題若不和“我怎麼能知道?”聯係在一起,就得不出滿意的回答。第二,笛卡爾認為,我們不應該從信仰開始而是從懷疑開始(這恰好與聖奧古斯丁及大多數中世紀神學家的看法相反,他們認為信仰第一)。這樣笛卡爾確實得出了正統神學的結論。但是他的讀者對他的倡導方法遠比對他得出的結論還要更為重視(教會擔心他的著作會起破壞性作用不是沒有理由的)。
笛卡爾在他的哲學中強調精神和物質之間的區別,在這方麵他提倡徹底的二元論。這個區別以前就有人提出過,但是笛卡爾的論著引起了對該問題的哲學討論。他所提出的問題從那時以來就引起了哲學家的興趣,但是尚未得到解決。
笛卡爾的物質宇宙觀也很有影響。他認為整個世界——除了上帝和人的心靈之外——都是機械運動的,因此所有的自然事物都可以用機械原因來解釋。他否認占星術、魔法以及其他迷信形式,同樣否認了對事物所做的一切目的論的解釋(也就是他尋找直接的機械原因,否定事物的發生是為了某種遙遠的終極目的的認識)。由笛卡爾的觀點可以看出,動物從本質上講就是複雜的機械,人體也受通常的力學定律所支配。從那時起,這就成了現代生理學的基本觀點之一。
1649年,笛卡爾接受了瑞典女王克裏斯蒂的慷慨之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做她的私人教師。笛卡爾喜歡溫暖的臥室,總是習慣晚些起床。當得知女王讓他清早5點鍾去上課,他深感焦慮不安。笛卡爾擔心早上5點鍾那刺骨的寒風會要了他的命。果不出所料,他很快就患了肺炎,1650年2月,在他到達瑞典僅4個月後,便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笛卡爾是近代科學的始祖,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自成體係,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爐,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科學家,提倡科學上的懷疑精神,他所建立的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爾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帕斯卡
帕斯卡(1623~1662年),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1654年,他提出二項式展開係數的三角形排列法,即帕斯卡三角形。1651~1654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理。他的物理學主要著作有:《關於真空的新實驗》、《液體平衡的大量實驗之報導》、《論液體的平衡和空氣的重量》。在哲學方麵,主要著作有《思想錄》。為紀念帕斯卡研究大氣壓強所做的貢獻,壓強的單位帕斯卡以他的姓氏而命名。帕斯卡首先是一位科學家,他是近代概率論的奠基者。他又是一位哲學家,其思想理論集中表現在《思想錄》一書中。他所建立的直覺主義原則對後來的一些哲學家如盧梭、柏格森以及存在主義者很有影響。
《思想錄》一書可分作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未提及宗教,僅僅隻陳明人性的墮落。第二部分從聖經證明救世主的存在。帕斯卡爾對《聖經》的解釋非常嚴格,顯示他是一位不合時宜的基本教義主義者,致使第二部分失去說服力,不過對生活在社會和宇宙的個人先鋒形象的描繪仍不失迷人之處。
帕斯卡將人類的知識分成肉體的、理性的和精神心靈三種,其論證特性是將嚴格的限製強加於理性之上,甚至在自然科學、尤其在宗教方麵。在帕斯卡的術語中,心靈為理性提供基本的觀念,例如時間和空間,同時也運用在與推理無關的情緒、審美學和宗教領域中。
帕斯卡一方麵以理性批判一切,同時又指出理性本身的內在矛盾和界限。他主張從兩極觀念的對立入手,考察人性,以及世界、人生、社會、曆史、哲學、信仰等問題。
《思想錄》是帕斯卡尚未完成的手稿,但大部分業已大致成章,斐然可讀,文思流暢,清明如水。
1656年,帕斯卡被說服為阿爾諾辯護,因為阿爾諾遭受巴黎索邦大學神學院關於神學理論方麵的禁令。帕斯卡以匿名的形式發出了一係列《致一位省長的信》。其中前十封可謂法國最佳諷刺作品,其目標是耶穌會倫理神學。在這種神學辯論尚未結束時,帕斯卡已決定向廣大民眾發表演說,即用《為基督教辯護》一書發表其見解。直至去世時為止,他一直將聰明才智投入此項辯論工作中。由於其健康情況非常差,以致大部分工作都零碎不堪。這些首次出版的辯論文章,在1670年收集於名為《思想錄》的書中,帕斯卡亦以此著作聞名。夏爾·孟德斯鳩
夏爾·特·孟德斯鳩,1689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拉勃烈德城堡的一個貴族家庭,孟德斯鳩的家族——瑟孔達家庭是一個古老的、出過不少文官武將、且富有田產宅第的“長袍貴族”。孟德斯鳩的高祖父購買了“孟德斯鳩領地”,他的祖父曾任波爾多法院院長,此職後由他的伯父繼任。他的父親是個軍人,因不是家中長子,按照封建社會“長子權”的俗規,沒能承襲爵位與封地,僅從孟德斯鳩的母親的陪嫁中得到一處莊院與封地。
孟德斯鳩生逢路易十四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由於法王路易十四實行了長期的“絕對專製”,百姓怨聲載道。因此,這個“鼎盛”的封建社會實則外強中幹。
孟德斯鳩11歲到巴黎附近的一所教會學校裏讀書。盡管學習的內容是一套拉丁文的古典教育,但卻使他了解和熟悉了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政治製度,為他後來的著書立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706年,盂德斯鳩受家庭的影響,專攻法律,兩年後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並出任律師。孟德斯鳩到了法定做官的年齡後,被任為波爾多法院參議員。1715年,他與一位軍官的獨生女、信仰加爾文教的貴族小姐結婚。獲得10萬鎊的嫁資。翌年,按照病故伯父的遺囑,他不僅繼承了伯父的產業,承襲了盂德斯鳩男爵這個封號,而且還繼承了伯父的波爾多法院院長的職位。從此,他開始了影響深遠的政治學術研究活動。
盂德斯鳩踏上仕途之時,正逢路易十五繼位。此時法國極端腐朽的封建專製趨於沒落,加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衝擊,法國社會階級矛盾異常激烈,形成了僧侶、貴族和第三等級的尖銳對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封建製度內部竭力為自己開辟道路。
盂德斯鳩對世襲的波爾多法院的職務並不感興趣。相反,成立於1716年的波爾多學士院,倒引起了他更多的熱情。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叛者,作為還比較幼弱的法國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他從這裏出現在曆史的舞台上。
孟德斯鳩博學多才,不僅對法學、史學、哲學等頗有修養和造詣,而且也撰寫了有關《論重力》、《論相對運動》等自然科學論文,且有一定的影響。1716年,27歲的盂德斯鳩被選為波爾多科學院院士。
1721年,孟德斯鳩發表了鞭笞時弊的名著:《波斯人信劄》。此書用諷刺的筆調,勾劃了上流社會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臉,表達了作者對路易十四的憎恨,傾注了法國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與感情。此書的發表,使他的聲名大震,一舉而成了法國文壇上矚目的人物。
1731年孟德斯鳩在遊曆歐洲各國後,他埋頭整理資料潛心著述。1734年,寫成《羅馬盛衰原因淪》一書,這本書被認為是孟德斯鳩的思想完全成熟時期的著作。此書用古羅馬的曆史材料來闡述他的政治主張,認為一個國家的興衰是由政治製度和風俗習慣的優劣決定的。這本書盡管反映了孟德斯鳩的唯心史觀,但他也引證政治製度和法律製度以及風俗習慣等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共和製來反對專製暴政,顯然有著曆史進步性。因此此書成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