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誇美紐斯(1592~1670年),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出生於歐洲宗教改革後的動蕩時期。一生經曆了民族壓迫、宗教迫害和30餘年的戰爭苦難,背井離鄉,流離失所,但從未因此而放棄或中斷對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對教育實踐的探索。誇美紐斯曾長期擔任中學校長,這種經曆使他能把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誇美紐斯因為在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上的成就而在歐洲享有極高的聲譽,他的教育活動和學術活動的足跡遍布波蘭、瑞典、英國、荷蘭、捷克、匈牙利等國家。據說誇美紐斯在教育方麵的著作多達256種,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教學論》和《母育學校》。

《大教學論》全書共有33章,可分為6個部分:1~14章為總論部分,討論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任務、效能、重要性、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教學理論的根本指導思想等;第15章闡述體育問題;16~22章為教學論,探討了教學的根本原則;23~26章為德育論;27~32章為學製係統和各級學校的課程設置;最後一章為結論部分,主要談的是教育改革問題。

第1章可以看做是全書的引言,“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這一標題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世界觀,這是誇美紐斯全部教育理論的基石之一。2~4章從人生的目的探討教育的目的和任務,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來生做準備,教育的任務是知識、德行和虔信。5~7章討論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深信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人是自然就能獲得一種關於萬物的知識的。凡生為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人不應成為無理性的野獸。人的教育應該盡早開始,能夠持久的東西都是年少時學來的。第8章論述學校教育的優越性,學校是最適合接受教育的地方。第9章論述了普及教育的民主思想,認為一切男女都應該進入學校學習。第10章論述學校的職能,人們從學校學到的應該是最重要的事物的原則、原因和用途,學校還要教人發展每個人的心靈。第11章批評了當時的學校:學校太小、太貴、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紀律鬆散等。第12章論述了改革學校教育的必要性,第13章探討一切教育活動中的根本規律——紀律。第14章提出一切教育活動的根本原則就是模仿自然,以自然為向導。

第15章中闡述關於體育的觀點。中世紀時教會提倡輕視生命,視肉體為靈魂的監獄。誇美紐斯一反傳統,提出要延長生命、愛惜生命、保持身體健康的觀點,要求拋棄禁欲主義。16~18章中總結了豐富、具體、有用的教育經驗,包括前人和自己長期從事實踐的經驗。他認為,在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活動中存在著普遍性的規律,一切教育和教學都必須服從這種規律,這就是自然適應性。他還強調了教育中每個問題的偏差和糾正辦法。誇美紐斯在這三章中提出了對教育改革的主要建議,共有二十幾條。19章論述班級學習製,這是針對當時的個別教育製所提出的改革措施。第20~26章分別論述科學、藝術、語文、道德和宗教等具體學科的教育和教學方法,作者對感覺經驗做了高度的評價,指出知識的開端永遠是來自感官。在德育教育部分,誇美紐斯十分重視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在學校裏的地位,同時還對紀律觀念做了特別的強調。

《大教學論》的第27~31章論述的是誇美紐斯所建議的新學製以及各級學校的課程設置,還提出了設立學校培訓老師的建議。

《大教學論》一書是誇美紐斯的代表作,在其所有著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該書奠定了誇美紐斯教育觀及其全部教育活動的基礎,他後來的作品和教育實踐都是該書所體現的信念的具體化和發揮。從書名來看,《大教學論》隻是一部論及教學理論的書,實際上遠遠超出了教學理論的範圍,是一部係統的教育學著作,是作者改革舊教育的全麵方案。在書中,作者論及的內容包括教育目的、原則、方法和內容等多個方麵。作者在書中還明確指出寫作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青年時代的理想,以一種更好的教學方法促進社會和人類的進步。

誇美紐斯在書中所提出的新學製以及課程設置等教育假設,部分地在今天成為現實。西方的教育史著作中都毫不例外地將誇美紐斯稱為“教育科學的真正奠基人”。

《母育學校》全書共12章,可分為兒童的價值、父母的責任、早期教育的性質和價值、智育、體育保健、德育、宗教教育和幼小銜接等幾個部分。

在《母育學校》的開始部分,誇美紐斯提出了與傳統的,“性惡說”完全不同的兒童觀,他認為兒童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榮耀,並列舉了七條理由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在父母的責任部分,誇美紐斯認為,父母不僅從生育子女中獲得快樂,還要通過教育和訓練來表現自己的熱情。為人父母者,必須給予自己子女接受教育的機會。幼兒必須接受教育,目的在於信仰和虔誠、端正德行以及獲得語言、藝術等方麵的進步。

在早期教育的價值和性質部分,作者認為,德行、智慧和知識不可能自發地獲得,隻有付出勞動,兒童教育才能達到這一目的。任何人在幼年時代播下怎樣的種子,就會在老年的時候收獲怎樣的果實。為人父母者必須在子女幼小之時奠定三方麵的基礎:虔誠、德行和智慧。在智育部分,作者首先介紹了學習的內容,兒童在前六年裏,必須掌握的知識有:自然事物、科學常識、社會科學知識、音樂知識、語言、繪畫和寫字等。在體育方麵,作者指出兒童天性好動,活動與遊戲是兒童成長不可缺少的方式。在德育部分,誇美紐斯認為,幼兒的頭幾年是形成良好德行的最佳時期,可采用的管教方式有示範、教導和告誡、懲罰、培養等。

在該書的最後兩章,誇美紐斯談到了母育學校和小學的銜接問題。他認為兒童在六歲以前是不適宜上學的,發現兒童能進入公共學校能力的標誌後方可讓孩子進入學校,父母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送子女上學是不明智的。

《母育學校》是曆史上第一部幼兒教育專著,也可以說是曆史上第一部家庭幼兒教育學著作。該書在兒童教育方麵的許多觀點在當時是具有曆史開創性和預見性的,對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本書和誇美紐斯主編的幼兒看圖識字讀物《世界圖解》一起構成了他對幼兒學前教育的重要貢獻,它對後來的幼兒教育家福祿培爾和蒙台梭利以及杜威等都產生過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勒內·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法國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他是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學與數學思想對曆史的影響是深遠的。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笛卡爾,歐洲文藝複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笛卡爾出生於法國,父親是法國一個地方法院的評議員,相當於現在的律師和法官。1歲時母親去世,給笛卡爾留下了一筆遺產,為日後他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8歲時他進入一所耶穌會學校,在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的文化教育,讀了古典文學、曆史、神學、哲學、法學、醫學、數學及其他自然科學。但他對所學的東西頗感失望,因為在他看來教科書中那些微妙的論證,其實不過是模棱兩可甚至前後矛盾的理論,隻能使他頓生懷疑而無從得到確鑿的知識,惟一給他安慰的是數學。在結束學業時他暗下決心:不再死鑽書本學問,而要向“世界這本大書”討教,於是他決定避開戰爭,遠離社交活動頻繁的都市,尋找一處適於研究的環境。1628年,他從巴黎移居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潛心研究和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許多在數學和哲學上有重大影響的論著。在荷蘭長達20年的時間裏,他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1634年寫了《論世界》,書中總結了他在哲學、數學和許多自然科學問題上的看法。1641年出版了《行而上學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學原理》等。他的著作在生前就遭到教會指責,死後又被梵蒂岡教皇列為禁書,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的思想的傳播。

也許笛卡爾哲學的最有趣之處來自他的方法。笛卡爾十分留心被普遍接受的大量錯誤的概念,決定要達到恢複真理的目的,就須得從零開始做起。因此他開始懷疑一切——老師教給他的一切,他的所有最崇高的信仰,所有的常識觀念,甚至外部世界的存在,連同他自己的存在——總之是一切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