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荷馬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相傳記述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的。
荷馬雙目失明,四處漂泊,像中國的賣唱藝人似的,背著希臘古代的樂器——七弦豎琴,把自己的詩吟唱給大家聽。他的詩在七弦豎琴的伴奏下,美妙動聽,情節精彩,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觀眾。他的詩有關希臘的曆史事跡、神話和傳說。他自己沒有用筆寫下那些錦繡珠璣般的詩句。他辭世了,但他的偉大詩篇卻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他活著時,窮困潦倒,乞討為生。他死後,卻有九座城市爭著說他誕生在他們城裏。正如詩中說的:“九城爭奪盲荷馬,生前乞討長飄零。”由於荷馬史詩的巨大影響,人們把荷馬所在的時代稱為荷馬時代。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每部都長達萬行以上:《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兩部都分成24卷。荷馬史詩的背景是發生在公元前1194~前1184年這十年間的特洛伊戰爭。兩部史詩相隔年代約在50~100年。伊裏亞特的意思是伊裏昂之歌,伊裏昂是古代小亞特洛伊城的另一名稱。《伊利亞特》大約寫於公元前9世紀,但是史詩的故事則發生在公元前12世紀(相當於我國的商朝)。當時希臘聯軍和特洛伊發動了持續十年的戰爭。《伊利亞特》主要敘述戰爭中傳奇式的情節,著重描繪了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偉大形象。《奧德賽》則以歌唱俄底修斯而得名。它講的是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希臘諸英雄紛紛回國,隻有俄底修斯因觸怒海神,在回國途中遇到海上風浪,漂泊十年,遇到許多奇跡,最後回到故鄉,打死了向他妻子求婚的人,恢複了自己的王位,一家人重得團圓。
荷馬史詩是在民間的口頭文學基礎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許多世紀裏積累起來的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保存了遠古文化的真實、自然的特色。荷馬史詩同時也表明在遠古地中海東部早期這個古代文化中心,它的文學曾達到相當高度的繁榮。史詩開始用文字流傳下來之後,又經過許多世紀的加工潤色,才成為現在的定本。這種特殊優越條件,是與古代愛琴海文明以及日後雅典和亞曆山大裏亞時代幾百年間奴隸製文化的繁榮分不開的。它既是古老的民間流傳的史詩,又是達到高度藝術水平的文學作品。
荷馬史詩的內容非常豐富,無論從藝術技巧或者從曆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麵都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東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學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從公元前7、8世紀起,就已經有許多希臘詩人模仿它,公認它是文學的楷模。兩千多年來,西方人一直認為它是古代最偉大的史詩。
《伊裏亞特》是以特洛亞戰爭為背景的。公元前3000年,愛琴海上的克裏特島處於新石器時代,到了公元前2000年中葉,已跨入青銅器的全盛階段,克裏特島的諾薩斯等古城已出現了古希臘人稱之為迷宮的宏大的米諾斯王宮以及精製的工藝品和線形文字。可見在公元前2000年所形成的克裏特—邁錫尼文化已經在小亞細亞沿岸顯示了古文明的繁榮,特洛亞城就是小亞細亞沿岸一個大的商業中心。當時,希臘人還未開化,但在後幾百年間,希臘人便向他們學習了農業和航海,使用銅鑄的武器,並且很快發達了起來。公元前15至前13世紀300年間,希臘人征服了愛琴人的幾乎所有城市。自公元前2000年下半期至公元前1000年初葉,特洛亞人曾遭受了至少9次戰爭的破壞,《伊利亞特》所記載的大約是第六次戰爭的情況。結果是特洛亞陷落,愛琴人的古文明從此也就被希臘人繼承下來了。
《伊裏亞特》全詩約15000餘行,寫的是希臘人和小亞細亞的特洛亞人之間一場長達10年的戰爭。史詩所反映的時代,是原始公社解體,奴隸社會開始萌芽的時代,正如恩格斯所說:“在英雄時代的希臘社會製度中,古代的氏族組織還是很有活力的,不過我們也看到,它的瓦解已經開始。”
在社會組織方麵,氏族雖仍然保持獨立性,但為了共同的利益,又常常結成部落同盟。例如特洛亞戰爭就是這種部落聯合的軍事行動。
部落之間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奪土地,掠奪戰利品。在社會經濟方麵,土地占有已開始出現,部落的大多數成員擁有小塊土地,而氏族中的貴族則占有大片土地,但是完全的土地私有製還沒有形成。
同時從史詩中瓜分戰利品,以俘虜為奴隸的情形,也已看出古希臘奴隸社會的胚胎,以及社會逐漸分化,產生階級的先兆,而這些戰利品也就成了氏族首領當然的私有財產。
總之,《伊裏亞特》是國家形成之前希臘社會的一幅全景圖,是我們今天研究古希臘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貴的曆史文獻。
《伊裏亞特》的故事發生在特洛亞戰爭的第十年,史詩描寫的是前後不過20天的最後決戰,而主要篇幅則是4天內所發生的事件。
希臘和特洛亞雙方9年激戰,未分勝負。此時希臘軍統帥阿伽門農和最勇猛的希臘將領阿喀琉斯之間發生了裂痕;阿伽門農奪去了阿喀琉斯在戰爭中掠到的女子,阿喀琉斯便憤然離開了戰場,以後希臘人在戰場上連連潰敗,一直退到了海邊,連船隻也被特洛亞人燒著了。阿喀琉斯的部將、好友帕特洛克羅斯眼看希臘人就要全麵潰敗,便懇求阿喀琉斯讓他上陣,阿喀琉斯將自己的鎧甲借給他去作戰。
帕特洛克羅斯在戰鬥中被赫克托耳殺死,鎧甲被剝走。阿喀琉斯這才感到痛悔,決心與阿伽門農言歸於好,重上戰場,與赫克托耳決一雌雄,為帕特洛克羅斯報仇。鑄造之神赫淮斯托斯連夜替他趕做鎧甲。
在決戰中,阿喀琉斯終於將赫克托耳殺死。阿喀琉斯為好友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特洛亞老王普裏阿摩斯也為兒子下葬舉哀。
在古代史詩中,神話的因素占據極大比重,可說是神話與曆史的結合,或神話曆史化與曆史神話化的產物。荷馬史詩也不例外。它所描寫的世界也是人神不分、神人相交的世界。
其實,在人類社會的最初時期,曆史與神話是不可分的,社會上一些傑出的英雄人物的活動,在人們的心目中,常被視為是一種超自然,也就是超人(神)的精神的體現。
荷馬史詩中包含的大量希臘神話,對於保存和傳播希臘人民最早的口頭文學創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伊裏亞特》中所描繪的特洛亞戰爭,實際上是一場人與人、神與神的混合交戰。史詩中的眾神宙斯、波塞冬、雅典娜等都是直接幹預戰爭,各自以不同身份出現,在戰爭中發揮作用。他們同情一方,支持一方,甚至直接參戰,左右戰爭的局勢,決定雙方的勝負。
英雄們在未知命運之前雖奮力抵抗,然而一旦得到了神的暗示和裁判,便采取積極而坦然的態度接受命運的判決。所以戰爭形勢的變化不僅是雙方實力的對比,而且是眾神力量的較量。因此,史詩的情節具有一種規模廣闊、波瀾起伏、變幻奇特的神話色彩。
此外,史詩中人的神化和神的人化,處處顯露出神話的胎記。史詩作者竭盡想象,賦予阿喀琉斯、埃阿斯、赫克托耳等英雄以無敵的力量,俄底修斯以無窮的智慧,這些人物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神化了。
在他們身上體現了無所不能的神的意誌和精神。比如阿喀琉斯在朋友帕特洛克羅斯被殺死後上陣與赫克托耳作戰,替朋友報仇一節,寫出了他如何以一當百,所向披靡,而特洛亞人在他腳下紛紛倒下,這位沙場英雄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便扭轉了整個戰局。
位居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也像人間的凡人一樣,有其主宰者宙斯,他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起著扭轉乾坤的作用;諸神之間相互嫉妒,他們貪慕虛榮,爭強好勝,渴望複仇。
這些有關神的描寫,其實是人類社會的縮影,是“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馬克思),是以古希臘的社會為背景的。荷馬史詩中所包含的神話素材的現實性和人民性的社會基礎就在這裏。維吉爾·馬洛
普布裏烏斯·維吉爾·馬洛(約公元前70~前19年)。古羅馬詩人。出生於北意大利小城曼徒阿附近的安迭斯村,父親以種田和養蜂為業,比較富裕。幼年的農村生活對其創作影響很大,這在他的成名作品《牧歌》中反映得個性明顯。由於《牧歌》的成功,維吉爾受到屋大維的讚賞和維護,此後一直過著尊榮和平靜的生活。在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他開始創作大型史詩《埃涅阿斯記》。逝世時仍然沒有完成。據說維吉爾逝世前。曾遺命燒毀《埃涅阿斯記》詩稿,但是,由於屋大維的命令史詩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