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字的左邊是“禾”,右邊是“口”,意思是人人有飯吃;“諧”字的左邊是“言”,右邊是“皆”,意思是人人都可以說話。這雖然有點望文生義,但也通俗易懂。《現代漢語詞典》中說:和諧就是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實際上,和諧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那種和睦協調、恰到好處的狀態。比如,穿西裝係領帶穿皮鞋,就覺得很和諧;如果穿西裝搭短褲穿拖鞋,就覺得很不適當。和諧是中國古人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具有鮮明的中華文明特性。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古人強調的“以和為美”、“以和為貴”,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一個社會要和諧談何容易,翻開中國曆史,範仲淹所說的“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太平盛世又有幾個?戰爭、殺戮、天災、人禍,比比皆是。近代以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外國列強虎視眈眈,中華大地頻遭塗炭,田園詩般的和諧生活隻能是一廂情願。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實現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指日可待。但是,同時也要看到,我們這個社會不和諧的因素還很多:區域、城鄉貧富差距拉大,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短板凸顯,食品安全麵臨嚴峻考驗,霧霾陰影揮之不去……這個時候,我們更加需要倡導和諧理念,弘揚和諧精神,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融入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

知百家事解百家難

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彙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

——冰心

李金霞是江西省景德鎮市森林社區黨工委書記、主任,有著23年黨齡。作為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兩屆代表,在出發去北京前,到社區調研成了她工作的一部分。對於李金霞來說,社區工作“都是一些小事,小事就是我們的事情,群眾利益無小事”;對於社區居民來說,李金霞就是他們的“小巷總理”、“社區大姐”。

從1999年開始,李金霞放棄了下崗後一手經營的生意,投入到社區工作。那年,她38歲。森林社區地處景德鎮市城鄉結合部,麵積近2平方公裏,轄區內有居民2134戶近6000人。投入社區工作後,李金霞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了解社區居民生活,就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從解決一件件小事做起,確保轄區的和諧穩定和群眾安居樂業。

楓葉小區的路燈因為線路老化,經常是修好了這個,那個又不亮了。以前,社區的路燈有專門的物業公司管理,物業公司撤走後,路燈維修沒人管,最後李金霞將路燈維修的問題扛了下來。“沒人管的事情,我們都要管起來。”李金霞說。她主動和路燈管理處聯係,換線、換燈,22盞明亮的路燈讓夜行回家的居民更安心。

10多年來,這樣的“小事”李金霞做了不少。為100餘名下崗女工找到工作,籌資改造年久失修的公共廁所,幫助“兩勞”回籍人員走上自食其力之路……“我們做社區工作,你也知道,一般幹的都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事。”談到自己的工作,李金霞這樣說。

蟠龍山莊和古窯宿舍一直用的是井水,居民盼望能喝上自來水,但因為地勢高等原因,費用比較高。為了滿足居民願望,李金霞多次在自來水公司和政府有關部門中奔走,並把他們請來和社區居民代表開聽證會。經過協商後,在各方出資的情況下,居民們終於用上了自來水。

“我們遇到困難時,把政府相關部門請到社區和居民協商,這樣就把矛盾消除在源頭。”李金霞說。森林社區圍繞“服務民生、和諧發展”,將群眾性、社會性、公益性等事務進行了具體細化,確保了群眾利益和社區和諧。

“和諧衛士”解糾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費孝通